PoW AI网络通过复制比特币硬件创新,能打造专用芯片和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超越大科技公司中心化模式。
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推动了硬件技术的飞跃,从最初依赖GPU到如今采用效率提升超过10万倍的ASIC芯片。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硬件的创新与优化。类似的,未来的AI网络也亟需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以推动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
观点作者:Daniil和David Liberman,Gonka创始人
比特币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通过奖励效率,能够催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15年前,比特币挖矿几乎可以用普通游戏显卡完成,网络速度慢、算力有限。但它的工作量证明机制激励矿工不断提升硬件性能,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场机械硬件的竞赛促使了硬件技术的飞跃。
如今,比特币挖矿设备已发展出ASIC芯片,其效率远超最先进的英伟达GPU,提升幅度高达十万倍。这充分体现了奖励“最有用工作”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仅在过去的15年中,比特币的挖矿基础设施就达到了超过16吉瓦的算力规模。这相当于为1000万台顶级GPU提供能源,而这些硬件在效率和规模上都远超包括OpenAI、微软Azure、亚马逊AWS、谷歌云和xAI等行业巨头的总体算力合计。
目前,AI模型主要运行在高昂的通用芯片上,这是因为缺乏特定的激励机制。假设我们能像比特币一样,建立起一个以贡献算力为核心的AI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贡献硬件资源,并根据其对有效AI工作的贡献获得奖励。
这样一来,不再局限于少数掌握大量资金的公司或个人,而是任何人都可以直接生产、安装专用硬件,像“发行货币”一样贡献算力。这也推动了专为AI任务优化的硬件设计与制造,因为制造商将竞相生产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AI处理器。
这场硬件创新的市场动力将带来类似比特币的变革。借助于区块链信仰者手中的巨额资金,AI硬件的进步将有望实现十倍以上的提速,从而极大降低AI运行的成本,甚至在未来实现“几乎免费”的智能计算能力。
许多早期的去中心化AI项目采用权益证明(PoS)机制,但这种机制的核心是奖励持币最多的人,而非奖励那些真正贡献基础设施、提升性能的人。例如,Bittensor网络中,最强的计算能力集中在实际运行大型AI模型的子网,但矿工仅获得网络总奖励的5%,剩余的95%则由质押大量代币、但实际上贡献甚少甚至没有实质性工作的矿工或质押者分享。
这与我们追求的目标相反。应当奖励那些真正投入硬件、推动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个人或团队,而不是仅仅持有大量资产、通过金融操作获益的人。
工作量证明机制的核心不只是在加密货币领域,它代表着通过竞争激励不断推动硬件创新和基础设施升级的理念。仅用十年的时间,区块链社区就能打造出算力远超许多中心化市场的基础设施,产生的算力甚至是传统行业的数千倍。这种激励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未来几年的AI计算成本有望降至接近零的水平。
当前的AI技术就像2009年的比特币,处于早期萌芽阶段,早期参与者拥有巨大机遇。你可以关注基于工作量证明的AI项目,贡献自己的算力,无论是自己拥有硬件还是租用市场资源,都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是一个能够改变规则的机遇,早一点参与就能收益最大。
观点作者:Daniil和David Liberman,Gonka创始人
相关阅读:OpenAI 推出“ChatGPT Pulse”——能否助力加密货币交易?
本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或投资建议。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一定反映Cointelegraph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