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部长警告公众警惕加密货币因诈骗案件激增
来源:cryptonews.com时间:2025-03-06 04:27:09
新加坡内政部政务部长警告不要进行加密货币投资,指出2024年欺诈损失增长了70%,达到11亿美元。

新加坡内政部国务部长孙雪玲强烈警告公众不要投资加密货币,称越来越多与数字资产相关的欺诈案件令人担忧。在3月4日关于内政部预算的议会辩论中,她强调,加密货币的匿名特性使其难以监管,且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
### 新加坡报告欺诈损失达11亿新元
根据当地新闻来源,新加坡的欺诈案件数量已达到令人震惊的水平,与欺诈相关的财务损失同比增长70%,达到11亿新元。孙雪玲指出,加密货币欺诈占这些损失的四分之一,骗子利用数字资产来规避金融监管。
犯罪分子现在指示受害者在转账前将钱转换为加密货币,从而绕过传统银行的安全检查。一些欺诈案件涉及通过黑客攻击和钓鱼手段直接盗窃受害者的数字钱包。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根据《支付服务法》监管本地加密货币运营商,但许多海外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仍然超出其管辖范围。孙雪玲承认,一些人将加密货币视为快速赚钱的方式,但警告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可能成为越来越复杂的诈骗方案的受害者。
去年,最严重的案件之一涉及一名受害者因点击假会议链接而损失了1.25亿美元,该链接在其设备上安装了恶意软件。其他诈骗包括钓鱼网站、虚假投资计划和“拉高出货”策略,这些策略在数字资产价格崩溃前操纵其价格。
“我们对公众的建议是远离加密货币。被诈骗的风险很高,如果你成为受害者,拿回任何钱的机会微乎其微,”孙雪玲警告道。
辩论中还讨论了是否应加重欺诈相关犯罪的处罚。裕廊集团国会议员陈耀明认为,当前的法律框架过于宽松。他指出,根据新加坡《放贷人法》,处理1万新元非法资金的高利贷者可能被判鞭刑,而盗取更大金额的诈骗犯往往逃脱类似惩罚。他呼吁对严重的欺诈犯罪实施强制鞭刑。
孙雪玲回应称,政府正在审查欺诈相关犯罪的处罚,包括可能将一些惩罚纳入可施以鞭刑的罪行范围。她指出,超过80%的欺诈受害者是自愿转移资金,通常是通过冒充、虚假权威或金融欺诈等情感操控手段。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威胁,新加坡最近通过了《反欺诈保护法》,赋予有关当局暂时阻止拒绝警告的疑似欺诈受害者的交易。该法律预计将在今年生效。
### 新加坡的加密货币采用持续增长,零售商接受稳定币支付
新加坡推动加密货币采用的势头正在增强,企业在清晰的监管框架下逐渐接受数字支付。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24年将加密货币许可证的数量翻倍,以加强市场稳定性。
零售巨头Metro接受稳定币支付的举措突显了向基于区块链的交易转变。这一举措标志着对数字资产信心的增强,并将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连接起来。
主要参与者如Robinhood计划通过与Bitstamp和Dtcpay的合作,于2025年底在新加坡推出加密服务,可能进一步加速稳定币的采用。随着金融格局的变化,新加坡继续在数字金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稳定币成为各行业主流支付选项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