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ar Crypto播客》中,StarkWare的Noam Nisan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质押机制、区块链激励模型,并阐述了去中心化、安全性与通货膨胀三者间的微妙平衡。
StarkWare的Noam Nisan受邀参加《Clear Crypto播客》,对质押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经济激励机制,并比较工作量证明(PoW)与权益证明(PoS)之间的权衡。
如果一个金融系统不是通过消耗电力来运行,而是通过奖励良好行为来维持,这将会如何?这正是质押机制的承诺,它通过将用户转变为网络运营商而推动了许多现代区块链的发展。
在本周的《Clear Crypto播客》中,主持人Gareth Jenkinson和Nathan Jeffay与StarkWare的首席研究员Noam Nisan进行了深入对话,探讨了这一无信任引擎的运作原理、重要性和潜在风险。
Jeffay首先强调,质押是区块链运行的基石,同时通过志愿者的自我维护而存在。
“通过参与质押,他们表示,‘我们认真对待运行区块链的责任。这是我们的资金投入,代表着我们的诚意。’”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主持人邀请了Noam Nisan参与讨论。Nisan是StarkWare的首席研究员,是业界公认的计算机科学家,曾在谷歌(Google)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职务。
Nisan解释道:“我们有一个通用的系统,包含运营商。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系统和协议会激励他们实际运行系统,基本上,运营系统就会给他们代币作为奖励。”
质押提供了Nisan所描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安全性:计算机科学层面的安全和对不良行为者的经济制约。
“如果大多数甚至超大多数,即可能是三分之二的质押代币持有者表现良好……我们可以证明系统是正确运行的,”他说。
“此外,还有我称之为经济保障的概念……如果他们破坏了系统,代币的价值很可能会下降,因此他们会承受损失。”
作为比特币(BTC)的支持者,Jenkinson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比较:工作量证明与权益证明。“你对这两者有强烈的偏见吗?”他问道。
Nisan回答说:
“事实上,这并不简单……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
Nisan指出,这两种机制在成本、控制与去中心化方面各有权衡。本集还探讨了质押在代币经济学和系统设计中的作用。Nisan详细阐述了费用机制和通胀控制(例如以太坊的铸币曲线)如何帮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关推荐:以太坊(ETH)的“沉默期”:颓势表象背后,隐含着价值逻辑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