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与监管的共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监管的介入可能会影响DeFi原有的去中心化和透明特性,但也可能为DeFi带来更广泛的认可和采用。如何在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是DeFi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
去中心化金融(DeFi)原本承诺的去中心化特性,正受到日益严格的合规措施的影响,导致潜在的审查问题及用户控制权的丧失。
观点作者:Artem Tolkachev,Web3投资者
当DeFi首次兴起时,其核心理念非常简单:财务自由、透明度以及没有集中控制。智能合约原本应取代传统银行系统,流动性将遍布全球,用户将对自己的资金拥有完全控制权。
这一理念听起来理想而美好。尽管面临技术挑战、用户体验不佳及流动性不足,许多人还是愿意接受这个梦想,选择了DeFi。在过去的两年里,DeFi已经在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去中心化与自由的核心理念如今开始出现裂痕。合规性,这一曾被认为对该生态系统完全不自然的概念,如今正逐渐渗透到DeFi中。
以前,DeFi的主要风险是智能合约漏洞和低流动性,而今天,最大的威胁来自过度合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部分用户在没有任何预警、没有补救措施和缺乏透明标准的情况下,丧失了对自己资金的控制权。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来保护用户。DeFi项目虽然引入了合规机制,但用户仍然完全无法抵御潜在的滥用行为。这一点尤其讽刺,因为DeFi最初的目标是创造一个不受监管的空间,但如今用户却被反洗钱(AML)机制所束缚,并且无法寻求法律救济。
加密行业中的合规性是如何运作的?
在传统金融领域,合规机制旨在防止洗钱、逃税和恐怖主义融资。在加密领域,合规性通常通过交易监控和钱包标签来执行。
私营分析公司在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它们构建复杂的风险评估模型,并根据认为相关的标准为钱包分配风险分数。这些服务并未受到监管,但监管机构却已经推动持牌交易所和服务采用这些工具,已有十年之久。
用户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钱包污染”问题,这意味着通过交易的传播,一个钱包一旦被标记为可疑,所有与之发生过交易的钱包也可能受到制裁。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制裁是追溯性的。一个最初被认为安全的对手方,可能后续会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因此,用户无法预测或控制他们与哪个对手方进行交互时,是否会遭遇风险。一些无辜的地址可能会被封锁,而且几乎无法恢复访问权限。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DeFi,也影响那些获得许可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它们可能因重新评估客户风险而陷入麻烦。银行和支付服务提供商也可能基于类似的触发因素关闭账户,即便这些地址在最初交易时是干净的。这也引发了对这些评估的可靠性及透明争议解决机制的担忧。
钱包监控系统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们并不分析交易的实际性质。如果交易链中的任何钱包被标记为“红旗”,仅此便足以阻止一个用户。这种做法与传统的反洗钱合规或制裁措施截然不同,几乎与AML合规性没有关联。即使在严格的银行合规中,也通常是在出现可疑活动时进行调查,而不是自动封禁用户,且未与客户进行任何对话。
DeFi不仅缺乏明确的规则和对过度合规的保护,而且这些规则的执行力度比传统银行还要严苛。
为了降低风险,用户可以提前检查自己的钱包是否可能遭遇制裁。现在一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为自己的钱包及其对手方获取风险评分。尽管这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无法防止事后被标记为可疑钱包,但至少可以在与DeFi平台互动之前提供一定程度的可见性。
为什么DeFi项目会采取合规性措施?
从表面看,原因显而易见:监管机构正在加强监管,项目方希望避免遭遇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或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执法行动。对于在美国、欧盟及其他高度监管地区注册的平台来说,这一要求尤为重要。
币安(Binance)案件以及对其他交易所的执法行动让整个行业充满了恐惧与不确定性。合规性和制裁监控已成为首要任务。许多律师和合规官员因担心潜在的制裁和法律风险,宁愿采取过度合规的做法,即便这些措施看起来过于严格。
面对一系列高调案件,许多创始人发现很难抗拒这些合规要求,最终导致DeFi去除用户与资金之间中介这一核心原则的侵蚀。
监管的不确定性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许多项目方寻求来自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而这些机构要求团队遵守AML/KYC标准。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以可识别的法律实体身份运营,他们也主动实施合规机制,以降低自身及投资者的风险。
另一个原因是伪去中心化。部分项目借用“DeFi”这个名号,但实际上是集中化实体。这些项目希望避免作为交易所进行许可,同时通过实施钱包封锁和验证过程来减少AML和制裁风险。结果,DeFi正逐渐变成CeFi,但却没有集中化系统的保障。
DeFi能与合规性共存吗?
合规性不会消失,但可以变得更加透明。一种可能的方式是选择性合规,用户可以决定是否进行KYC,从而选择与特定协议进行互动。这种方式可以在DeFi中形成分段生态系统,其中部分平台遵守监管要求,而其他平台则尽可能保持自主。
从技术角度来看,可以实现透明的封锁机制。与其由不透明的分析公司决定“切断”钱包,DeFi项目可以通过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治理的链上机制来管理。这将使得用户能够看到钱包被封锁的原因,并参与争议解决,而不是遭遇不可辩驳的突发制裁。
另一种选择是开发“干净”的流动性池,在其中的资产会根据明确的、预先定义的标准进行审查,而非使用隐蔽的Chainalysis算法。这可以减少任意封锁的风险,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合规性。
所有这些机制都需要以平衡的方式进行。如果DeFi协议继续引入集中式合规机制,它们可能会面临和集中式交易所相似的命运,控制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通过实施透明的决策模型,并确保用户在协议治理中拥有控制权,可以帮助在合规性和用户自由之间保持平衡。
还有一种观点:如果DeFi保持真正的去中心化——没有由集中化团队控制的前端,也没有单一的入口点可以施压——那么监管和合规性可能就不再必要。然而,在今天的环境下,这是否现实?大多数用户依然倾向于使用方便的UI,而非直接与智能合约进行互动。
DeFi的未来
如果DeFi继续隐性实施合规性,它将失去其核心优势——去中心化。几年后,我们可能见到的将不是一个自由的金融市场,而是一种新型的集中式平台,伴随着更差的用户体验,并增加钱包封锁的风险。
尽管如此,依然有机会改变这一趋势。通过开发新的监管模型、透明的链上机制以及明确的DeFi与CeFi划分,可以帮助行业维持其独立性。
合规性不应成为隐性审查的工具。如果能有意识地实施合规性,而非通过封闭的决策和大规模的钱包封锁,它将成为保护用户和项目的有力工具。
目前,用户应定期检查自己的钱包是否面临制裁风险,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资金分散到多个地址,以降低突发封锁的风险。
观点作者:Artem Tolkachev,Web3投资者
相关推荐:去中心化金融(DeFi)能帮助我们筛选最优的机器人服务方案
本文仅供一般信息参考,并非法律或投资建议。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想法和意见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观点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