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代理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有望构建以用户为中心、意图驱动的数字生态,克服注意力经济的弊端,并保障用户自主权。
从“关注”到“意图”,AI代理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正推动构建一个更加以用户为中心、由意图驱动的数字生态系统。
作者:Marinade Finance 机构增长负责人 Arunkumar Krishnakumar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品牌与全球用户互动的方式。在这个刻意设计为分散注意力的数字环境中,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日趋激烈,标志着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模式下,衡量用户参与度的指标远超真实体验本身的重要性。
用户不断被各种通知、广告与碎片内容所干扰,这些内容的目的并非满足实际需求,而是最大化点击量。根据《经济学人》智库2020年的研究,美国知识型工作者将近28%的工作时间用于应对干扰。这种注意力的掠夺不仅带来了认知上的疲惫,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推动人们探索以用户“意图”为核心的新型数字结构——意图经济。
注意力经济的机制
数字平台通过激发多巴胺的机制来吸引并维系用户注意力。平台算法倾向于推送上瘾性强的内容,诱使用户长时间停留。例如,在搜索“旅游保险”时,搜索结果往往被SEO优化与付费广告所操控,优先展示出价高但未必最适合的内容。表面上中立的比价网站,其排序依据广告收入而非真实相关性,使效率凌驾于准确性之上。
这种用户意图与系统设计之间的错配,导致的经济代价惊人。上述研究估算,仅因注意力分散,每年美国经济损失高达3,910亿美元。
认知与创作的双重负担
注意力经济不仅损害用户的专注力与深度思考能力,还严重打击内容创作者。持续不断的通知干扰削弱工作效率,而根据伦敦国王学院的一项研究,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科技正在缩短年轻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
另一方面,创作者为了争夺流量,必须不断产出吸睛内容。这种压力往往导致创作者精神疲惫,并迫使他们依赖标题党、争议话题等手段,牺牲了内容的质量与深度。同时,当前的盈利机制高度依赖平台算法偏好的“互动”指标,导致头部创作者垄断流量与收益,加剧了行业不平等。
迈向后网络时代与意图经济
在“后网络时代”(Post Web),一种由Outlier Ventures提出的框架正在逐步取代注意力经济。该框架借助意图驱动的AI代理,实现超语境化的信息交互,将“质量优先”作为核心原则,重建数字基础设施,使用户的真实意图成为一切行为的起点。
以旅游保险为例,意图经济中的AI代理可同时考量保单保障范围、用户历史偏好与实时天气等多项因素,为用户提供最适合的决策建议,极大降低认知负荷,提升决策效率。
用户中心化设计的落地
构建意图经济的关键,在于重塑交互逻辑。后网络基础设施使AI代理可以代表用户自动行动,并结合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实现数据与身份的可信验证。这种系统具有明确的意图导向性,同时兼具适应性、可验证性与上下文感知能力。
用户在后网络中的互动,不再依赖重复的手动操作,而是由能解析复杂意图的AI智能体主导。DLT技术确保每一次交互都具备安全性与透明度。AI与区块链的结合开启了数字效率的新维度,使意图经济的实现成为必然趋势。
AI在意图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AI通过实时数据调整与个性化交互,实现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加速意图经济落地。同时,AI系统的部署必须以隐私保护为前提,后网络架构通过隐私计算和去中心化技术,确保数据主权归用户所有。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意图经济的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在个性化与隐私之间寻找平衡、应对AI伦理问题、以及重新设计数字平台的盈利机制。这些挑战的解决,需要技术提供者、政策制定者与用户三方的协同合作。
尽管有观点担心AI系统会削弱人的能动性,但后网络的设计理念确保AI智能体只是用户意志的延伸。这种架构在保障用户自主权的同时,有效缓解了注意力经济中产生的认知负担与系统扭曲。
意图驱动的后网络架构直击当前数字生态中掠夺式设计的核心弊端,使数字系统真正回归服务用户的本质,构建一个更高效、更健康的数字生态。
作者:Marinade Finance 机构增长负责人 Arunkumar Krishnakumar
相关推荐:分析师指出,若以太坊(ETH)价格未能连续数月上涨,ETF质押或难以带来显著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参考,不构成法律或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非Cointelegraph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