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华人加密货币媒体“吴说区块链”主编Colin Wu于周三(5月21日)在推特发文,探讨了中国开放加密货币的可能性。他认为,未来十年内中国开放加密货币的可能性较低。
华人币圈媒体“吴说”(Wu Blockchain)主编Colin Wu在推特上讨论了中国开放加密货币的前景。他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内不会开放加密货币,所谓美国政府积极推广的恐慌只是学者的胡言乱语。
Colin Wu表示:“中国会开放加密货币吗?这种传言已经传了无数次,我判断未来十年内还是不会。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目前的决策导向是坚定支持制造业、硬科技、卡脖子产业和芯片,非常抗拒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实体经济。”
(来源:Twitter)
“因此,怎么可能放开加密货币呢?散布这种谣言的人无非是在进行投机,”他补充道。
他认为几个可能的“擦边球”是:
第一、香港作为试验田,可以自由探索;
第二、在民事和刑事方面有一些进步,例如在民事方面承认加密货币是财产,不再一刀切地违反公序良俗;
第三、在挖矿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严厉打击。其他方面似乎也没有太多变化,税务方面也不太可能有新的进展。离岸所已经退出,也不会像之前那样积极合作。
他进一步指出:“所谓的某些领导人在会议上的一两句发言,以及一些学者或退休官员的意见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些与大方向并不一致。”
“一种莫名其妙的逻辑是:美国在大力推动,中国政府感到恐慌,必须跟上。但实际上这只是学者的幻想。真正的决策者可能会认为:特朗普的行为是不理性的,美国走错了路,我们必须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
当有用户提到“中国内地不会放开个人用户的加密货币交易,这不是虚拟货币的问题,而是外汇管理制度的问题”时,Colin回应称:“实际上,个人交易已经是开放的,政府并没有禁止。”
(来源:Twitter)
随着比特币价格回升至约110,000美元,关于中国和加密货币的讨论也随之增加。
针对“中国的电力为什么不能用于加密货币挖矿?”这一问题,刘红林律师解释道,中国内地政府在2021年叫停挖矿,核心考量并不是电力本身,而是其背后的金融风险与产业导向问题。前者涉及加密资产泛滥的透明度问题,容易引发非法集资和跨境套利等监管难题;后者则关乎“高能耗低产出”的产业评估,已不符合当前节能减碳的战略主旋律。
换句话说,挖矿是否被视为“合理负荷”,并不取决于其是否消耗了多余的电力,而是看其是否纳入了政策上的“可接受结构”。如果仍以不透明、不合规和不可控的方式存在,那么它将只能被视为“灰色负荷”;而若能限定区域、限定电源、限定电价和链上用途,在合规框架内设计为特殊的能源出口机制,那么也并非不能成为政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