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比特币 >   正文

Meta弃稳币后借30亿用户重塑金融

科技巨头虽放弃铸币权,但依然掌控支付通道,金融野心未曾消退,已转为合规化运作。

Meta弃稳币后借30亿用户重塑金融

放弃铸币权却紧握支付通道,科技巨头的金融野心从未消失,只是换上了合规的外衣。

铸币权旁落,通道权崛起:Meta放弃发行稳定币后,如何用30亿用户流量重构金融分润体系? 分析

2019年夏天,马克·扎克伯格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了Libra的白皮书——一个锚定一篮子法币的全球数字货币计划,设总部于瑞士日内瓦,似乎充满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气息。当时的Meta(当时被称为Facebook)怀揣着成为“链上央行”的梦想,意图用技术重塑全球金融体系。

六年后,相同公司的金融战略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听证会上,Meta的高管们不再谈及创建货币,而是反复强调自己仅是“支付通道”。当参议员沃伦和布卢门撒尔联名质询Meta是否借合作名义重启私有货币网络时,扎克伯格的团队立刻回应:我们只是提供账户系统,清算则交由Circle的USDC负责。

从颠覆者变为合作者,从发币方沦为分销商——监管的炮火击沉了Meta的央行梦,却未能摧毁它在金融领域深耕的决心。

央行梦崩,巨头的战略撤退

Libra的诞生曾如雷霆般震撼全球金融体系。这个由多数硅谷巨头支持的项目,吸引了Visa、PayPal、eBay等知名企业,试图打造超越主权的“数字美元替代品”。白皮书中的愿景雄心勃勃:构建一整套从底层公链到前端钱包的完整闭环,希望让跨境支付如同发送短信一般简单。

监管的反击迅猛而彻底。白皮书发布三天后,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沃特斯即发起公开听证,直接指责Libra有“绕开主权”的意图。此后,三年里成为Meta的监管噩梦:扎克伯格被传唤作证四次,合作伙伴纷纷出走,PayPal、Visa、Mastercard等关键盟友相继退出联盟。

在挣扎和妥协中,项目不断调整策略:从多币种锚定改为单一美元挂钩,删除“普惠金融”等敏感内容,协会总部由瑞士迁回美国,并最终更名为Diem以求生存。

致命一击在2022年降临。Diem的全部资产以2亿美元“贱卖”给Silvergate银行,这个曾被估值超百亿的项目黯然退场。项目的前负责人David Marcus后来揭露,尽管项目已完全符合监管要求准备小规模推出,但美国财政部向美联储施压,称批准这一项目将是“政治自杀”。

监管的封杀在2025年《GENIUS Act》中达到了顶峰。法案设立了被Circle首席战略官Dante Disparte称为“Libra条款”的规定:非银行机构发行美元稳定币必须设立独立实体,经过反垄断审查,并接受财政部专门委员会的否决权监督。

科技巨头自建货币体系的道路被彻底封堵。

分销策略,Meta的合规“印钞机”

当自建稳定币成为不可能之际,Meta展现了科技巨头独特的战略韧性——既然不能成为央行,就成为货币流通的必要通道。2025年初的重要人事任命泄露了这个信号。支付领域的专家Ginger Baker被任命为Meta支付产品副总裁。这位金融科技专家曾在Ripple、Plaid、Square等公司工作,早在2016年便主导了Facebook支付系统的搭建,非常了解监管对接口的关键节点。她的回归意味着Meta正以另一种方式重返稳定币领域。

新策略核心的转变令人大开眼界:不再参与稳定币的发行与储备管理,而是掌控“谁有权收款、资金来自何处、账如何结算”这三大关键入口,切入跨境创作者收入结算的痛点。据《财富》杂志报道,Meta正与加密基础设施公司接触,计划在Facebook和WhatsApp上支持USDC、USDT等稳定币用于支付给创作者。这一选择堪称高明——全球3000万内容创作者长期受制于跨境支付延迟,传统银行体系通常需要月末结算的资金,通过稳定币可以压缩至日结。

表面上的妥协下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控制。当Circle负责储备管理和链上清算时,Meta则牢牢掌握着更重要的资源:用户账户关系、社交链条和支付体验设计的权力。正如一位前Diem工程师所感叹的:“我们曾经想建造整个海洋,如今却意识到控制河流入海口更为重要。”

盈利模式也随之蜕变。Diem时代期待的“铸币税”和跨境汇兑差价,正被更轻松的三重收益所替代:

  • 通道分润:如同Coinbase与Circle的利息分润模式,Meta可以利用30亿用户的流量换取收益。

  • 数据沉淀:支付行为转化为广告定向与金融增值服务的金矿。

  • 生态绑定:加速创作者经济的繁荣,从而增强平台的用户粘性。

战略的收缩反而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当5月传出Meta将为30亿用户开通稳定币功能的消息时,USDT的单日交易量急剧上涨至483亿美元,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支持这一新路径。

金融权力的转移,谁在定义支付的未来?

Meta的转变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缩影。当《GENIUS Act》划清发行界限,科技巨头们不约而同地转向新战场——流量端口的争夺正在重构金融权力的格局。

稳定币本身开始退化为“不可见的结算API”。用户无需理解TCP/IP协议也能上网刷视频,借助Stripe、PayPal或Meta进行支付,其实底层的清算已是稳定币在链上的流转,但前端体验与传统支付并无二致。这种“无感化”正是技术融入生活的终极标志。

行业的分工因此变得清晰,呈现出明显的两层:

  • 底层发行方(如Circle、Paxos等):承担银行级的合规成本,管理储备与链上清算。

  • 顶层分销平台(如Meta、Stripe等):控制用户触点,定义支付场景与体验。

在这种模式下,科技公司已成为“不掌握储备的卡组织”。Visa和Mastercard用数十年建立的全球支付网络,正被科技平台通过代码和流量重塑。当Meta掌控着30亿人的社交账户时,其支付入口的控制权甚至超过许多国家的银行系统。

这也使得监管的焦虑转向更深层的领域。2025年6月,几位参议员向扎克伯格发出质询信,直指要害:尽管Meta不再发行稳定币,其对账户、支付入口和数据的控制可能仍引发系统性风险。这显示监管焦点已从“谁发行稳定币”转向“谁控制账户和清算通道”。

金融权力的转移无声无息地发生:

  • 传统银行失去了支付网关的主导地位。

  • 稳定币的发行方依赖平台流量获得市场份额。

  • 用户行为数据聚合到科技平台,形成新的金融杠杆。

在八月初,MetaComp与USDT0的合作印证了这一分工趋势。作为持牌的数字资产服务商,MetaComp提供合规框架,而USDT0则提供跨链稳定币的流动性,两者共同为机构客户打造实时的跨境结算通道。这种“合规层+货币层”的结构,正成为金融科技的新范式。

而像Metamask与Stripe合作发行的“Metamask USD”,则展示了另一种可能——钱包服务商通过与传统支付巨头的绑定,将稳定币深度整合进Web3生态。当技术堆栈的每一层都有专业玩家深耕,金融创新反而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打开今天的WhatsApp,巴西的创作者可能会发现他的广告收入结算突然变快了。他不知道Meta在后台将法币换成了USDC,不清楚Circle如何管理储备金,更不会注意到资金流经的区块链。他只知道,昨天的工作今天就能收到款。这种“无感”恰恰是Meta新战略的精妙之处。当监管监控稳定币发行方时,控制支付路径的科技平台正在悄然掌握更核心的权力:定义资金流向、设定交易费率、沉淀用户行为数据。

华盛顿的立法者或许赢得了阻止科技巨头成为央行的战役,但在定义未来金融体系的战争中,硅谷的科技公司们通过掌控账户体系、用户触点与支付体验,正在将金融权力重新写入代码之中。

相关推荐:加密衍生品市场巨变:交易量飙升46%!谁在悄悄抢走你的“巨头”份额?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