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比特币 >   正文

"iPhone 17发布,币圈‘苹果思维’凸显囤币潮"

在币圈,做到独立思考或是“Think Different”的极致体现。

在币圈,"Think Different"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 "Think for Yourself" 。

iPhone 17 发布,我发现币圈最大的“苹果思维”是囤币 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TechFLow 深潮,作者:Davi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今,整个科技圈都在热烈讨论一件事情:iPhone 17 的发布。

在朋友圈、微博和小红书上,关于苹果的消息铺天盖地。有些人熬夜观看发布会,还有人琢磨价格是否值得投资。

不过,今年的讨论有些不同。除了新品本身,中文互联网上还流行起了一个新词:

“安卓思维”和“苹果思维”。

有人总结出,安卓用户通常具备“性价比思维”,凡事都要比对参数、计算价格;而苹果用户则倾向于“体验思维”,他们愿意为品牌和生态付出额外的溢价。

这一概念传播迅速,从手机圈蔓延到各个领域,人们开始用这两种思维去分析各自的做事方式。

正当我沉浸在这些讨论中时,加密推特上由 Coingecko 发出的图引起了我的注意。

2011年,购买一部 iPhone 4S 需要 162 个 BTC;而到2024年,购买一部 iPhone 16 只需要 0.014 个 BTC。按今天 iPhone 17 的价格计算,大概需要 0.07 个 BTC。

我注视着这张图,思考了良久。每当使用币本位来估算商品价值时,往往会让人心痛于曾经的损失。

当大家都在争论“安卓思维与苹果思维”时,我却在思考:在币圈,什么才是真正的“苹果思维”?

如果说苹果思维是相信某种品牌或理念,并长期持有,那么自从2011年持有BTC至今的人,是否正是最坚实的“苹果思维”践行者?

这样的想法让我重新审视币圈的各种现象。

币圈里的思维标签

币圈或许是全球最喜欢贴标签的地方。

我们常常用“钻石手”与“纸手”、“Builder”与“Trader”、“价值投资”与“投机”来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分类。

而现在,“安卓思维”和“苹果思维”这对标签被引入币圈,似乎非常贴切。

什么是币圈的“安卓思维”?

其核心在于一个字:搏。

人们相信小资金必须承担高风险才能实现翻身。BTC 从9万涨到18万才算翻倍,而某些山寨币可能在一日内就能翻10倍。他们追求的不是稳健增长,而是阶层的跃迁。

这种思维的逻辑链条十分清晰:普通人没有资源优势→必须寻找不对称机会→新项目和新概念最可能产生Alpha→所以需要不断尝试、不断轮动。

那什么是币圈的“苹果思维”?

核心同样是一个字:囤。

相信时间比选择更为重要。他们不是不想赚快钱,而是认为追逐热点的预期收益往往为负。与其在100个项目中亏90个赚10个,不如选择一个确定性最高的长期持有。

这种思维的逻辑同样清晰:市场短期不可预测→大部分人跑不赢大盘→BTC是唯一经过时间验证的资产→持有就是胜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使用“激光眼”头像的投资者,个人简介中可能仅有一个词:Bitcoin。

有趣的是,双方可能互不理解,甚至互相怀疑。

安卓思维者可能觉得苹果思维者太过保守,认为Crypto本质上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地方,那么你要稳健,何不投资茅台呢?

而苹果思维者则认为安卓思维者在刀尖上舞蹈,一日赚10倍,次日归零,最后的总账大概率是亏损。

双方都有自己的信念。一方信奉 WAGMI,另一方则信仰 HODL。

但这二者未必是对错的问题,更多的是处境问题。

一个持有5000元的年轻人与一个投入500万的老投资者,他们的最佳策略能相同吗?

前者即使亏损光了,只是两个月的工资;但如果赌对了,可能一举改变人生。后者若赌错一次,可能会遗憾终生。

所以“安卓思维”的说法并没有错,不敢冒险,如何翻身?而“苹果思维”也有其立场,保住本金才能长期生存。

这就像有人问你,买 iPhone 还是买安卓?

答案永远是取决于你自己想要什么。

“苹果思维”的奇妙映射

表面上看,币圈与“苹果思维”似乎无缘。

毕竟,Crypto的诞生原本是为了打破垄断、接纳开放与推动创新,而苹果恰恰代表着封闭生态、中心化控制和渐进式更新。因此,理论上,币圈应当天然排斥“苹果思维”。

但现实却显得讽刺。最成功的币,恰恰是最“苹果”的。

比特币诞生到如今十多年,代码库的更新可谓谨慎得令人咋舌。这是否像 iPhone 的逐步提升?每年总有人说 iPhone 落后,但它依然销量最佳。

最信仰比特币的社区,无疑是最“苹果”的。

比特币的支持者常常表现出一种优越感,堪比果粉。他们有一句名言:

"Shitcoin is shitcoin",不论你有什么创新生态,在他们眼中都一文不值。同时,还有中本聪的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作支撑:

“如果你不相信我,对不起,我没有时间说服你。”

这种自我中心的态度,是否类似于某些苹果用户“安卓不行”的优越感?

更引人注目的是现在的市场选择。机构、上市公司与国家储备开始囤积比特币,或许你可以说这是迟来的后知后觉,但很难说他们都是在投资不划算的资产。

其中深层逻辑在于: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无聊”或许正是最大优势。

比特币无需路线图,无需白皮书更新,无需CEO带货,甚至不需市场营销。它一直就在那里,稳定可靠。

但是对于大多数币圈玩家来说,这种思维依然难以实现,而最大的悖论在于:一边高呼去中心化与创新,却一边把最多的资金投向了最“保守”的项目,即比特币。

“安卓思维”,折腾成为本能

这个悖论值得深思。为什么标榜开放和创新的币圈,最终巨额资金流向了最封闭和保守的策略?

让我们先看看币圈的“创新焦虑”。

每次牛市都有新的故事。2017年是ICO,2020年是DeFi,2021年是NFT和GameFi,而2024年或许是铭文与AI。每个故事开始时,都叫嚷着要“改变世界”。

而焦虑从何而来?正是因为错过。

看着别人靠SHIB实现财富自由,靠BAYC改变命运,靠早期DeFi挖矿获利,谁能不焦虑?因此大家使劲追赶下一个风口,生怕再次错过。

社交媒体的扩散加剧了这种焦虑。打开推特,满屏都是“恭喜××喜提千倍”,“××赛道还有10个Alpha”。不追热点,仿佛是在犯罪,不参与这个行业。

然而现实数据却相当残酷。

2017年的ICO项目,如今存活的又有多少?

创新越多,失败的比例越高。这似乎成为了币圈的铁律。在潮流退去之前,重要的是你能剩下多少成果。

扎进浪潮里容易,但全身而退却极难。

诚实地说,如果币圈真的有所谓极致的“安卓思维”玩家,那么他的处境一定是疲惫不堪的。

打开这些玩家的推特,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关注着:新的L2上线、哪个链有空投、DeFi的新池子、铭文的价格、AI概念币的走向……

在Meme最火热时,他们凌晨三点还在忙碌,别人安睡时,他们忙着扫链与寻找机会;在周末别人休息时,他们深入研究新叙事。

所谓“科学家”,去掉滤镜不过是一个竭尽全力寻找稳定盈利信息差的普通人,他们累并快乐着。

问问身边的“安卓思维”玩家,有多少人真的赚到了钱?

大部分人的真实情况或许是:在A项目赚了10倍,在B项目归零;在牛市初期赚了100万,但在熊市全部回吐;今天抓住了一个Alpha,明天可能踩了几个坑。

一年结束算账后,还不如稳稳持有BTC。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安卓思维”存在一个致命问题:信息过载。当你试图抓住每一个机会时,实际上你什么都抓不住。

当你的注意力分散在100个项目上时,你对每个项目的理解都是表面的。你以为你在研究,事实上只是在浏览。你以为掌握了信息差,实际上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信息。

更深层的问题是,在这个圈子里,对普通人而言,勤奋是焦虑的唯一解药。

大多数币圈玩家内心深知,自己并没有真正的优势。没有内幕消息、没有技术优势、没有大资金,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然而在一个PVP的市场中,努力可能是最不值钱的。

当然,安卓思维中也有成功的例子。

真正赚到钱的安卓玩家往往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拥有自己的信息来源,知道何时该止损……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一切视为全职工作来对待。

相比之下,“苹果思维”的玩家状态截然不同。

他们可能一个月都不观察价格,生活的重心根本不在币圈。他们有自己的工作、事业、生活。Crypto对他们来说,仅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选择。如果你有时间、有精力、有天赋,“安卓思维”或许真的适合你。

选择的智慧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张图片。

iPhone 以BTC本位计价,13年间从162个跌至0.01个,跌幅达到99.99%。

这个数字比对的确令人震撼,但我们可以更实际地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2011年那个纠结是买iPhone 4S还是买162个BTC的人,现在的心情如何?

2011年,iPhone无疑是一个革命性产品,而BTC则只是极客圈的实验。当时选择iPhone是理性的选择,选择BTC则似乎是疯狂的。

然而14年后回头来看,理性的选择让你拥有一部早已被淘汰的电子产品,而疯狂的选择让你得到了价值150万美元的资产(当然前提是你能坚持不卖)。

这能说明什么呢?

也许什么都说明不了,成功就是幸存者偏差,每个人当时所做的,都是最适合自己性格、事后看最合理的选择。

没有对错,真的,没有对错。

市场会奖励真正优秀的“安卓思维”玩家,那些能够找到Alpha的人;市场也会奖励坚持不懈的“苹果思维”玩家,那些能持有Beta的人。

市场最惩罚的,是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因此,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选择哪种思维,而是你是否了解自己。

不论你选择买iPhone还是买BTC,无论你是“安卓思维”还是“苹果思维”,最重要的是: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别人替你做出的决定。

毕竟在币圈,"Think Different"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 "Think for Yourself" 。

相关推荐:苹果17只要0.007个比特币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