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比特币挖矿禁令后仍为全球第三大算力来源,同时中国矿机制造商的垄断地位引发美国对国家安全和比特币网络安全的担忧。

数据显示,尽管中国于2021年全面禁止比特币挖矿,但其在全球比特币算力中的份额仍然居于第三位。根据最新的Luxor报告,中国目前仍贡献大约14.05%的全球总算力,紧随美国和俄罗斯之后。这一结果显示了在严厉禁令下,“地下挖矿”依旧具有强大的韧性,也反映出中美在比特币算力领域的激烈竞争与博弈。
分析
2021年,中国政府突然出台禁令,全面停止比特币挖矿和加密货币交易,曾经的全球比特币挖矿中心几乎一夜间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时间推移,两年多后,Luxor的一份最新报告揭示了令人震惊的事实:中国依然是全球比特币算力的重要贡献者,占比达14.05%。这表明在禁令的压力下,地下挖矿仍在持续,并且有可能在新疆等地集中存在。这也反映出比特币挖矿的高度韧性与去中心化特性。在中美两国的算力角逐中,各自的策略与隐秘行动都在加剧紧张局势。
一、禁令之下的“暗流”:中国比特币挖矿的“地下帝国”
曾经凭借丰富的能源资源和领先的硬件制造优势,中国一度是全球比特币挖矿的领头羊。然而,2021年的禁令试图根除所有挖矿活动,导致许多矿工转入地下,寻找新的藏身之地。
“地下挖矿”的坚韧: 虽然官方清除措施频繁,但矿工们通过各种手段继续运营。据Luxor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比特币算力依然占比14.05%,比上一季度略有增长,约为145 EH/s,显示地下挖矿在持续进行。
全球第三大贡献者: 根据最新资料,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比特币算力贡献国,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潜在去向: 目前尚无官方渠道确认算力的具体转移地点,但分析指向新疆等相对孤立且电力丰富的地区。新疆一向是中国挖矿的重要区域,在禁令施行之前,其算力占比较高。
“密码朋克式”挖矿: 比特币挖矿平台Sazmining的CEO Kent Halliburton表示,他对中国矿工依然在暗中运营并不意外。“比特币挖矿的魅力在于其去中心化特性。只要有电力和硬件,矿工就能继续挖矿。偏远地区的矿工难以彻底关闭,这也是为什么我相信中国的算力仍会继续存在。”
二、伊朗的非法挖矿:全球扩散的阴影
除中国外,其他地区的非法挖矿活动也在增长,尤其是伊朗。受制于经济制裁和能源管控,伊朗成为了“灰色地带”的代表之一。
伊朗的算力增长: 根据Luxor的分析,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伊朗的比特币挖矿算力大约为8 EH/s,占全球的0.75%。
资本外流的策略: 伊朗曾在2021年5月短暂禁止挖矿,以控制电力负荷,但随后再次开放。许多矿工通过在地下操作、使用非法设备,将比特币作为规避资本限制的工具。哈里伯顿指出,“严格的资本管控促使一些国家利用比特币进行资本外流,只要有算力和硬件,挖矿就能实现。”
三、矿业基础设施的中国帝国:安全与地缘战略高压线
中国在比特币ASIC矿机制造业的垄断地位,引发了美国对国家安全的严重担忧。超过95%的比特币矿机由中国公司生产,包括比特大陆、MicroBT和嘉楠耘智。
设备制造的垄断: 这种集中导致关键基础设施对美国构成潜在威胁。Auradine的研究指出,许多矿机中携带外国固件,一旦被恶意利用,可能引发网络攻击和系统瘫痪。例如,连接到美国电网的中国制造矿机若被植入恶意软件,可能引发大规模电网故障。
垄断与安全风险: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比如中美贸易摩擦和关税增加,BTC挖矿硬件的供应集中度可能导致“51%攻击”的风险上升。Gupta强调,硬件供应的高度集中让比特币协议面临被操控的潜在威胁。
四、中美算力竞逐:威胁、挑战与未来布局
即使中国官方禁令加码,地下矿工依然在持续运营。这对合法矿业地区的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应对策略: Gupta建议,增加美国本土的矿机制造商,推动创新,提升性能,才能在未来的算力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
能源技术应变: 未来的挖矿产业应发展响应能源供应波动的技术,比如动态调节电力使用,避免对电网的冲击。
全球格局: 中国挖矿的遗留问题和地下算力可能仍会影响全球比特币网络的稳定性。实际上,中国在边缘化的运营模式尚未彻底终结,未来形势错综复杂。
结语:
Luxor的报告反映了中国在比特币挖矿中的“地下帝国”现象,彰显行业的韧性与去中心化的动力。同样,设备制造的垄断加剧了国家安全的担忧,促使中美在算力策略和技术布局上展开更加激烈的角逐。未来,比特币挖矿的竞争将涉及技术创新、政策监管以及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行业格局仍充满变数。
相关推荐阅读:超英赶美了!华夏基金抢跑,香港首个Solana现货ETF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