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构积累放缓与ETF资金流入波动,比特币市场需求基础转向受宏观情绪驱动的双向博弈,市场波动性加剧。

随着机构逐步减缓比特币的持仓速度以及ETF资金流入的波动,比特币市场的需求基础正由机构主导的稳定积累逐步演变为由宏观情绪左右的双向博弈,这将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性加剧。
分析
在比特币价格突破11万美元,市场普遍期待机构资金的持续入场之际,经济学家及黄金支持者Peter Schiff再次发表犀利言论。针对Michael Saylor领导的Strategy(前MicroStrategy)上周增持的397枚比特币(均价114,771美元),Schiff直言:“你购买的比特币数量远远不足以支撑当前价格,除非进行大规模买入,否则价格可能会继续下跌。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的今售价已经比你上周的平均买入成本低了6%。”这番犀利的评论不仅质疑了Strategy的增持策略,还反映出当前比特币市场出现的深层次结构性变化:机构的积累速度减缓,比特币的需求基础在减弱,价值数万亿的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权力重组”。
一、Peter Schiff的“毒舌”评论:机构购买力不足以支撑价格?
作为著名的黄金投资支持者和比特币批评者,Schiff的言辞一向犀利。这次他对Strategy增持比特币的行为再度引发关注,市场开始关注机构的实际购买力。
对买入力度的质疑: Schiff认为,Strategy此次增持的397枚比特币,远不足以支撑比特币的价格,除非有“巨额入场”,否则价格可能会下行。
价格下行压力提示: 他指出,比特币当前的市场价格已比Strategy上周的平均成本低了6%,暗示Strategy的买入行为没有带来实际的市场支撑作用。
二、机构积累趋缓:比特币需求的结构性转变
在2025年大部分时间里,比特币似乎底部坚如磐石,得益于企业财务部门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之间的潜在合作。然而,现在这种基础正在逐步发生变化。
机构净买盘首次低于矿产供应: Capriole Investments创始人Charles Edwards在X平台上指出,七个月来,机构的净买入首次跌破了每日矿产供应的总量。“情况不容乐观。”
企业购买节奏显著放缓: 以Strategy Inc.为代表的企业比特币购买行为出现明显减缓。第三季度,Strategy仅增持了约43,000枚比特币,为今年以来的最低季度增持量。
溢价收敛: CryptoQuant分析师JA Maarturn表示,这种放缓部分源于Strategy旗下资产净值的下降。过去,投资者愿意为Strategy的每一美元比特币支付溢价,但自年中起,溢价不断缩减。随着估值吸引力的丧失,企业发行新股购买比特币已无法像过去那样带来显著增值,资本扩展动力减弱。
“数字资产储备”热情减退: 如MetaPlanet等仿效Strategy模式的公司,股价在大幅下挫后,甚至低于公司持有比特币的市值,这反映出市场对“数字资产储备”商业模型的热情正在削弱。
结构性困境: 这些现象本质上是结构性的制约,而非信心的崩溃。当公司发行股票或可转债未能获得市场溢价,资本投入就会减少,企业比特币的积累也会随之放缓。
三、ETF资金流动波动:市场的双向发展趋势
虽然现货比特币ETF一直被视为新增供应的“自动吸收器”,但现在也出现了类似的疲软迹象。
资金流动的不稳定性: 长期以来,ETF的资金净流入支撑市场需求,但到2025年10月下旬,资金开始出现明显波动。一些周内,资金流入减少甚至转为净流出,原因包括机构调整仓位和风险管理部门基于宏观利率预期削减敞口等因素。
市场已迈入双向机制: 这一变化标志着比特币ETF由单边吸纳转向双向流动。以SoSoValue数据显示,10月前两周,相关产品吸引了近60亿美元资金,但截止月底,赎回金额已超过20亿美元,部分先前的收益被逆转。这表明ETF市场已成为一个真实的双向交易场,流动性充裕,既支持机构套利,也支持短期投机,当宏观环境出现波动时,投资者可以快速买卖。
四、比特币市场的宏观影响:波动性增加与宏观反应强化
这种变化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衰退,但必然带来更大的市场波动。
短线交易和宏观情绪: 随着企业和ETF的吸纳能力减弱,比特币的价格更多受到短期交易者和宏观环境的影响,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
结构性支撑减弱: 以往稳定的机构买盘支撑逐渐减弱,供需失衡时,抑制波动的能力下降,日内价格波动将更频繁且剧烈。虽然2024年4月的减半事件通过机械性减少供应,但如果没有持续的实际需求,稀缺性并不能保证价格上涨。
宏观周期的反映: 比特币的价格与整体流动性周期的关联性日益增强。随着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放缓,美元走强和实际收益率上升可能对价格产生压力,而宽松政策环境则可能推动其在风险偏好回升时重新表现出色。比特币正逐步进入一个宏观反射阶段,其表现愈发类似高贝塔的风险资产,而非单纯的数字黄金。
五、长期展望与韧性:比特币的未来潜力
尽管短期内面临挑战,但这不能动摇比特币作为稀缺、可编程资产的长远发展前景。
制度驱动的影响: 这一系列变化显示出制度性力量正逐渐增强,曾经帮助比特币避免散户波动的机制,如主流投资组合的纳入策略,目前也让其更紧密地耦合于资本市场体系中。
适应与创新: 根据历史经验,比特币有很强的适应性——当一种需求减弱时,其他需求渠道往往会浮现,包括国家储备、金融科技的融合,以及在宏观宽松周期中散户参与的再起。
总结:
Peter Schiff对Strategy增持比特币的批评,加上Capriole Investments和CryptoQuant的分析,共同揭示了比特币市场正在经历的结构性转变。机构增持放缓,ETF资金流动趋于双向,导致需求基础减弱,市场波动性可能增强。但这并不代表比特币的终结,而是其逐步走向成熟、迈向机构化的重要阶段。比特币作为稀缺且具备可编程性的资产,其长期潜力依然强劲,其韧性将支持其不断探索新的需求和应用场景。
相关推荐阅读:中美贸易战“休战”后,比特币(BTC)价格为何表现平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