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金融(DeFi)对中心化预言机网络的依赖形成了政治依赖性,这与其去中心化的核心理念相冲突,并蕴含着系统性失败的风险。
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过度依赖少数预言机网络获取关键信息,导致中心化风险升高,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基本承诺。
观点
作者:Will Fey,Ammalgam联合创始人兼智能合约开发者
讨论预言机就像讨论管网系统:一个隐形的公共基础设施,用来将价格信息传入协议。预言机不是中性基础设施,而是一种高度依赖的组件。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们逐渐变得具有政治属性,影响着协议的决策和控制权。
DeFi的核心承诺是:创建无需许可的市场、实现系统的可组合性以及最小化信任。然而,到了2025年,大多数主要的借贷和交易协议都依赖单一预言机网络来处理关键功能,比如清算、抵押品评估和价格确定。
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而是一种设计上的风险。——这值得我们深思。
这并非批评预言机的设计者,而是指出根本的结构性问题。
协议常常将价格数据外包,试图避免操纵、延迟和Gas成本,听起来合理。然而,如果预言机停摆,或延迟达到30秒,或者数据源被操纵,导致不合理的清算风险,将带来严重后果。上周内就出现了多次类似情况:
- Venus遭遇操纵价格源引发的数亿美元清算风暴
- Mango Markets在预言机被协调性攻击后资金被耗尽
- Fortress DAO因预言机操纵损失数百万美元
- Curve在2024年7月CRV事件中,预言机价值骤降引发恐慌
- 2022年3月,Inverse Finance因价格操纵借出超出抵押品价值数百万美元,损失超过1500万美元
协议管理者不断强调:“这是预言机的问题。” 但这恰恰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如果只用单一价格源就能摧毁整个系统,那实际上暴露了设计缺陷。
危险不仅在技术脆弱,更在于核心依赖的中心化趋势渗透。当系统架构过度依赖少数“特权”数据源时,DeFi就变得等同于传统金融科技,没有真正实现去中心化的精神。
如果你的协议的偿付能力依赖于Chainlink等预言机提供的价格变动,那么这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上游治理。
预言机决定了何时触发清算、抵押品的估值以及可借贷额度。这意味着用户实际上在没有投票或社区监督的情况下,受到少数数据供应商的控制。
更令人担忧的是,数据源的逻辑和参数可以在链上自由更改,来源可以被替换,阈值也可以重调,而无需社区投票或多方监督。这造成了“软治理”的现象——不透明、不受控、且逐渐变得重要。
用户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从少数不负责任的参与者那里依赖关键数据,受其影响数十亿美元的价值。这些数据提供者实际上成为了协议中的风险管理者,却没有相应的审查或制衡机制。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兴项目开始反思这种模式,着眼于更透明的基础设施、链上的可观察性和更少的延迟。部分创新架构已引起关注,甚至一度出现在DeFi指标中,虽近年来被移除。无论Stork是否成为替代方案,预言机多元化的必要性已经显而易见。
这不是否定预言机的价值,而是呼吁增加选择的可能性。
预言机虽有用,但绝不应成为唯一的输入渠道。一些新方案正在探索替代方案,比如链上流动性参考、基于内部自动做市商(AMM)的定价机制,以及适应波动和失败的回退机制。
韧性意味着拥有不止一种获得“真相”的方式。如果一个预言机的故障让你的协议崩溃,那你根本不具备真正的去中心化,而只是脆弱的存在。
我们需要设计鼓励承担风险的激励机制,惩罚危及共用流动性的行为,并能实时应对压力。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那种不完全依赖受控基础设施的系统。
实现多样性才是真正的目标,因为它带来更高的稳健性,而非优雅的设计。
DeFi的生命力不仅依赖于无信任的代码,更需要那些能弹性应对未来不确定性、不被轻易撼动的系统。基础设施的选择不仅是技术决策,更涉及政治投票。每一次依赖,都相当于一次投票投向某个体系。
如果我们持续仅在预言机这一单一文化上“投票”,当它们逐渐成为系统的“看门人”时,我们不应感到惊讶。
因为,下一次的重大事件(它一定会发生)时,你会希望自己不是那个人试图解释为什么8000万美元的清算——“只是预言机出了问题”。
作者:Will Fey,Ammalgam联合创始人兼智能合约开发者。
相关报道:Bunni DEX 成为本周第二个关闭的加密项目
本文仅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法律或投资建议。文中观点和意见纯属作者个人,不一定代表Cointelegraph的立场或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