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的加密货币空投效果不佳,如何摆脱这一困境
Azura的首席执行官Jackson Denka认为,未来加密货币的空投(Airdrop)可能会逐渐被首次公开募股(IPO)所取代,但如果有方法可以让空投继续存在,那会是什么呢?
近年来,新兴加密项目普遍采用空投(Airdrop)作为一种推广方式,但根据过去七年的数据显示,高达88%的空投代币在发行后三个月内出现了贬值。
据DappRadar分析师Sara Gherghelas在9月1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这些项目通过空投分发的资金总额已超过200亿美元,但其中88%的代币在几个月内贬值,揭示了短期热度与项目长期可持续性之间的巨大差异。
在接受Cointelegraph采访时,DappRadar内容主管Robert Hoogendoorn指出,空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币分发的方式。项目希望将代币交付给坚定的持有者,而非短期投机者。
他表示:“一些较为成功的空投采用了分阶段分发策略,比如Optimism,或者实行精准的目标定向,将代币发放给特定的用户群体,从而限制了社区成员的抛售行为。不过,没有一种通用的成功模式,空投的效果取决于分发方式、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以及代币的实际用途。”
“此外,整体市场行情对空投的估值有重要影响。成功的空投能够在发行后持续激发社区对产品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史上首个有记录的加密货币空投发生在2014年,当时Auroracoin项目将其原生代币AUR作为冰岛人专属的“比特币”进行空投,以促进本土数字货币的推广。
据Hoogendoorn指出,牛市期间空投现象更加普遍,空投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包括链上互动、社交媒体活动以及流动性激励等多种手段共同推动。
然而,Hoogendoorn强调,项目方应更加审慎地分析潜在用户的链上行为、交易习惯,甚至社交媒体声誉,以预防空投猎取(“add-drops”)和刷空投等投机行为,从而确保空投的有效性和长远价值。
他表示:“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项目开始结合声誉体系,比如整合社交媒体活跃度指标,同时通过互动平台和奖励机制逐步分配部分空投份额。”
据Azura的首席执行官Jackson Denka在采访中表示,许多空投代币之所以贬值,是因为背后的协议设计不完善,“没有真正的用户采用,也无法带来收入”。
他说:“无论采用多么复杂的金融激励措施或补贴政策,都无法改变某些资产比其他资产更具价值的事实。”
“只要空投与优质或成长型产品挂钩,即使结构存在缺陷,长期来看价格仍可能上涨。”
例如,Hyperliquid在2024年11月推出空投时,排除了风险投资机构,并大力鼓励社区参与,被业内誉为史上最佳空投之一。
从长远来看,Denka表示,空投的热潮或将逐渐退居二线。随着更多项目发行代币(如ICO),投资者倾向于在代币首次在交易所上市前购买,这实际上类似于传统市场中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而采用的是加密货币的形式。
他说:“在其他金融市场中,股权向用户免费赠送的情况极为罕见。Uber、Robinhood甚至Facebook都没有以这种方式分发股权。”
“我们认为,空投的流行更多是一段加密市场发展的短暂插曲,但空投本身始终会存在。”
据SecondSwap的首席执行官Kanny Lee在采访中表示,空投贬值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方在一次性释放过多流动性,导致市场被大量新发币淹没,价格承压。据他介绍,近期一些成功案例采用了持续激励用户的方法,奖励用户持续活跃行为,以在波动期后维持流动性。
他指出,采用渐进式解锁机制,将代币分阶段投入市场,有助于平稳价格、维持市场活跃度,并确保代币价值的长期稳定。他强调:“设计空投时,应重点考虑如何激励用户持续参与,以及逐步释放供应,而非一刀切地大量分发。”
此外,他预测,未来鼓励用户持币的策略将成为行业标准,例如通过奖励持续参与或逐步解锁供应,减少大规模分发带来的价格剧烈波动。
他说:“分阶段释放和激励持币行为,有助于在市场中建立稳定的流动性基础。”
相关阅读:Coinbase:67%的机构投资者看好比特币(BTC)未来6个月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