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通过ETF的机构化进程产生了与其去中心化起源相背离的中心化依赖。这些包装产品应当作为实现自托管的桥梁,而不是取代自托管。
(改写后的中文摘要内容)
华尔街的ETF正在逐步将比特币变成一种收费的金融产品,剥夺了点对点(P2P)网络的去中心化精神,同时将权力集中在托管环节的瓶颈上。
观点
观点作者:Nic Puckrin,Coin Bureau首席执行官
自比特币诞生起的伟大去中心化实验,正逐渐被驯化。比特币被套上了标签,被纳入各种框架,逐步远离了最初设计时绕过中心化架构的理想。
华尔街的金融产品包装和监管规则正将原本的点对点(P2P)货币网络转变为一种产品线。这种转变的速度,应该引起那些关心比特币原始精神的人的关注,它不应被忽视。
多年来,传统势力嘲笑比特币……但如今却又试图将其上市交易。
这一切的动力源于经济利益。在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其他传统金融渠道中,密码朋克的货币理念被逐渐转变为由管理公司主导的收费机器。
以美国比特币ETF为例,它们已吸引了约90亿美元的资金,证明被动包装产品(而非真正的自托管钱包)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短期来看,这似乎是成功验证,但从长远来看,更像是一种市场的控制和捕获。
购买信托份额并不意味着真正拥有资产。因为股东不掌握私钥,也就没有实际的控制权。这些权益由少数托管人和做市商提供服务,他们的运营选择影响着数百万投资者的权益,形成了事实上的政策。
当某一家公司成为大部分现货ETF托管的中心时,网络的抗审查能力实际上被委托给了合规程序和法规。比如像Coinbase这样的中心化交易所(CEX),如今为超过80%的美国加密ETF提供托管服务,这就是中心化在公开场合的体现。
因此,价格发现从原本的自托管市场,转向了集中控制的结算和拍卖环节。在美国,现货比特币ETF已在活跃交易日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的现货市场份额。
在治理结构上,影响力从用户的控制逐渐迁移到法规文件中,从许多小规模的节点和钱包向少数几家大托管机构集中。同时,风险也从零散的小机构,逐渐转移到少数几个大型运营商手中。这并非出于恶意或刻意,而是市场便利性递增的数学逻辑所致。
在欧洲,MiCA监管被宣传为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规则——在许多方面确实如此——但稳定币制度的弊端也暴露无遗。不同司法管辖区内,品牌化的代币在资产储备标准不一的情况下流通,这掩盖了对政策漏洞的利用和监管套利的可能性,导致中心化依赖进一步加强。
一些ETF的支持者认为,这象征着资产逐步成熟,但比特币本身具有不同的属性——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结算网络,有着货币的属性。过度依赖托管和中介,实际上使比特币失去了作为对抗中心化力量的工具的本质。每增加一层中介,就越远离自托管和去中心化的核心价值。
这使得比特币更像是中心化体系的附属品,而非原本的去中心化理想。"数字资产的增长"不应成为"权利的喪失"的充分理由。其核心潜力在于去中心化治理,而这一趋势正受到威胁。
不用担心,还存在更好的路径。
可以想象,十亿美元资金流入包装产品时,将其设计为与自托管规范相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方案下,经纪商可以直接引导资金进入用户钱包,机构持有的是真实的资产,并提供透明的储备证明(Proof of Reserve,PoR),并由多重签名方案保障资产安全。
这样的设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实现了比特币最初精神的成熟路径——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的扩展。
目前,比特币正被解释和包裹在华尔街的思维模式中,旨在最大化利润,同时最小化传统金融看门人带来的摩擦和控制。
如果单一的ETF体系垄断了资金流,少数托管机构掌握全部密钥,单一监管机构控制每一周期的规则,更高的中心化趋势将不可避免。而在这种环境中,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会逐步消退,成为一个受控的服务协议。
唯一的出路在于:把ETF看作通往去中心化的桥梁,而非枷锁。只有当资金流支持P2P流动性,推动自主资产管理技术的发展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比特币的初衷。这需要明确披露托管集中度和审查风险的相关信息。
现在的任务是摆脱传统金融体系的驯化,持续推动比特币回归其根本的去中心化特性。真正的去中心化比特币,时机已到,未来已来。
观点作者:Nic Puckrin,Coin Bureau首席执行官。
相关报道:标普将以策略专注比特币(BTC)评级为B-,被赋予“垃圾债券”评级。
本文仅供一般信息参考,不构成法律或投资建议。文中观点、想法仅代表作者个人,并不一定反映Cointelegraph的官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