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平台在Bybit15亿美元ETH盗窃事件后进行系统重构
在近期发生的严重事件中,负责以太坊智能账户钱包的SafeWallet平台在Bybit遭遇15亿美元ETH被盗事件后,立即对其系统进行了彻底的重构与升级。
最新资讯
今年2月,加密货币行业迎来了一次巨大考验。黑客利用漏洞,从交易所Bybit窃取了价值约15亿美元的以太坊(ETH),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数字资产盗窃事件。
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及时填补了Bybit的资金缺口,市场恐慌情绪得到了缓解,交易所也在数小时内重新掌控了局势,确保了市场的稳定。
事后分析显示,黑客利用非法手段截获了Bybit在不同钱包间的常规以太坊转账。攻击者疑似由朝鲜的 Lazarus 组织发起,他们通过入侵SafeWallet开发团队的设备,向用户界面注入了恶意JavaScript代码,以骗取多重签名的批准,从而执行了一个恶意智能合约。
大约九个月前,Bybit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加密货币盗窃,黑客在进行正常的ETH转移时窃取了约15亿美元(约40万1千ETH)。
— Gareth Jenkinson (@gazza_jenks) November 6, 2025
自那时起,Safe团队全面革新了基础设施和系统架构。Safe的CEO @rahulrumalla 也在公开场合坦承了这些变革的必要性……>
鉴于许多交易所及相关机构依赖Safe等基础设施提供者的关键服务,这一事件为整个加密行业敲响了警钟。尽管Safe是一个自托管的钱包服务,但此次事件充分揭示了社会工程攻击、硬件入侵等威胁依然存在,并对行业安全形成严重挑战。
通过Cointelegraph的Chain Reaction直播专访,SafeCEO Rahul Rumalla总结了此次事件带来的教训,并阐述了公司为应对不断演变的威胁所进行的系统性变革。他指出,网络犯罪分子的手段日益复杂,威胁持续升级。
Rumalla解释说,一台Safe开发人员的工作站被攻破,为黑客提供了攻入系统的“入口”。这次入侵揭示了自托管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推动团队重新审视安全架构的必要性。
他说:“这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清算时刻’,促使我们彻底重组安全策略和整体基础设施。我们的行业也必须反思现有的标准实践是否真正适合实际需求。”
他强调:“很多人在盲目信任数字签名设备或硬件设备时,往往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签署的内容。这需要从基础教育和行业标准做起,增强安全意识。”
"归根结底,在自托管的生态中,安全责任是多方共同承担的。这一体系是碎片化的,也是我们开始重新架构的原因之一。"
Rumalla补充道,尽管Safe在此次盗窃事件后受到了规管和信誉方面的冲击,但其核心客户依然给予信任,并对事件中核心攻击手段的认识更加清晰。
团队也开始对安全架构进行细致拆解,分层次提升防护力度:
这些层面必须协调运作,形成一个坚实的安全防线。
近年来,以朝鲜 Lazarus 组织为代表的黑客团体,成为加密货币领域内最危险的威胁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这个组织从加密资产中盗窃的金额可能超过20亿美元,其攻击手段不断升级。
Rumalla指出,最大挑战在于这些黑客运用社会工程学手段渗透行业主流企业。他们在Telegram等渠道进行渗透,伪装成IT专业人员或在DAO项目中申请资助,以此获取信任与信息。
"这些攻击者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公司人员——在聊天中加入,申请“技术岗位”,利用人的因素实现入侵。"
他还表示,从Safe的代码与协议层面来看,没有明显的安全漏洞,这让团队充满信心。他强调:“我们的智能账户和核心协议都经过了严格的实战测试,能应对多变的威胁。”
自托管技术的固有难题在于便利与安全的权衡。Rumalla倡导行业转变思维方式,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让用户在确保资产安全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便捷的操作体验。
相关推荐:如何在山寨币暴跌前精准识别市场操纵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