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利用稳定币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时,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对高回报承诺进行审慎评估,核实项目的牌照、资金托管情况及真实应用场景,以防范潜在风险。
面对利用稳定币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投资者应保持警惕,避免被高额回报的诱惑迷惑。应仔细核查项目是否具备合法的牌照,资金是否经过可靠的托管,以及项目是否具有真实的应用场景,从而有效规避可能的投资风险。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作者:许倩律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随着香港推出《稳定币条例》,市场掀起了“稳定币热潮”。北京、浙江、深圳、苏州、重庆、宁夏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发布风险预警公告,强调“稳定币”正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的幌子,其潜在风险值得广大投资者高度关注与警惕。
那么,为什么稳定币等新兴概念会频繁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非法集资和诈骗的工具呢?
稳定币本质上是一项中性技术,旨在解决加密货币市场价格波动的问题。它成为现代犯罪工具,与当前火热的区块链和数字经济趋势密不可分,但其本质与早期的非法集资形式类似,例如“购物返利”、“介绍返佣”、“种植”、“养老”等,无真实商业内容,只是通过返本销售、承诺回购等方式非法集资。1
稳定币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例如匿名性、跨境流通、转账快速便捷、监管滞后、金融属性强以及市场活跃度高等,这些特性使得稳定币成为更高效、更隐蔽、危害范围更广的违法犯罪工具。2
(一)匿名性与跨境流动增加打击难度
尽管区块链账本公开透明,但背后实际控制人身份匿名,且可以通过混币和跨链桥等方式,将资金分散到多个匿名钱包。稳定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即刻实现点对点转账,突破传统的地理和外汇管制,对于需要快速转移和隐藏巨额资金的不法分子来说,这是传统银行体系难以比拟的便利。一旦骗局崩盘或被监管机关关注,项目方可以几乎零成本地将资金瞬时转移到海外交易所或隐藏的钱包中,然后关闭网站、解散社群,留给投资者的只是无法追溯的哈希地址。3
(二)利用“时代趋势”“全球战略工具”的虚假外衣
稳定币的最大价值在于其“稳定性”,主要用于结算和流通。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将稳定币合法化,纳入金融体系,扩大法币信用边界,稳定币逐渐成为数字金融的重要工具。4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国际趋势和人性贪婪,虚假营造繁荣,制造假象,诱导投资者相信这是实现“财富自由”的捷径,从而追逐高收益。5
(三)创新模式法律界定模糊、监管滞后
新兴的稳定币、质押、去中心化金融(DeFi)、实际资产支持证券(RWA)等创新模式,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中尚未建立明确的监管界定。这使得相关行为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不论是在某一国家还是全球范围,监管多处空白或处于滞后状态,使得不法分子倾向于选择在监管宽松或无监管的司法辖区设立团队、注册地或服务器,逃避责任。6
一些以“金融创新”、“区块链”、“Web3”等为幌子,利用社会公众对稳定币认知不足的漏洞,发行虚假“数字资产”或声称“锚定主流币”,诱导公众参与投资和炒作,扰乱金融秩序,极可能引发非法集资和违法犯罪,严重威胁资金安全。投资者应提高警觉,从发行方的经济模型、储备托管、审计、监管情况等方面判断项目是否合规。7
(一)是否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予高额回报”
一些项目宣称利用用户存入的稳定币进行“流动性质押”、“套利交易”,并用平台币发放利润,看似分红或回馈,实则掩盖了承诺高收益的陷阱。这种“利诱性”行为是非法集资的核心特征之一,容易被司法机关认定为集资诈骗或非法吸收存款。8根据《刑法》和最高法有关非法集资的相关司法解释,承诺“还本付息”或“回报”是认定非法集资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明示或暗示的高额收益承诺。实际市场波动极大,DeFi项目难以保证稳定收益,投资人应警惕类似虚假承诺。9
(二)是否持有正规金融牌照及有监管机制
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稳定币未获官方金融牌照。而在香港,发行稳定币必须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申领牌照,并遵守“100%法币储备+独立托管+每月审计”的监管要求。合规项目需具备正规的牌照、真实的储备资产、资金分离、信息透明等标准。10非法集资常通过控制资金池、资金混合等方式挪用资金,而合规则保障资产安全,投资者可以随时查询托管信息。11
(三)是否涉及个人虚拟货币交易或突破外汇管制
除了高额回报和无牌照等特征,还应关注“募集资金方式”和“资金流向”。若通过非法渠道筹集资金,或资金流向境外,必然触及我国金融政策的法律红线。投资者一旦参与,可能面临本金损失、违法行为风险,甚至涉嫌洗钱、非法经营等犯罪。12
(四)是否具备真实应用场景
判断稳定币项目是否具备创新价值或不过是骗局,应深入分析其白皮书和宣传材料,验证是否构建了真实、可持续的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稳定币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加密货币交易、跨境支付、DeFi和资产储值等。13
稳定币是法币信用在数字空间的延续,也是连接加密世界的重要桥梁。在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相继制定监管法规,并大力推动稳定币发展的大背景下,它既代表了提升金融效率的国际趋势,也因其特性,逐渐成为非法集资和诈骗的温床。投资者应保持理性,质疑所谓“快速致富”的项目,问自己:“他们的核心业务到底是什么?靠什么盈利?”远离那些模式模糊、承诺高额回报的虚假项目。坚守“不贪、不信、不碰”的原则,守护好自己的资金安全。
相关推荐:链上新势力:GUSD一周冲上1.68亿美元,稳定币市场迈入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