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通过ETF实现的机构化进程,产生了一种与其去中心化起源相背离的中心化依赖。这些包装产品本应作为自托管桥梁,而不应成为替代品。
(改写后的中文摘要内容)
华尔街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正逐步将比特币“驯化”为一台收费的机器,剥夺了其点对点(P2P)去中心化的精神,同时将权力集中在托管和合规瓶颈上。这种趋势引发了对比特币原始价值和去中心化理念的担忧。
观点
作者:Nic Puckrin,Coin Bureau首席执行官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那场伟大的去中心化试验正逐步变得“驯服”;比特币被套上项圈、贴上标签,重新包裹在那些原本绕过的架构内。这一过程加快了比特币的“正式化”与中心化趋势,使得其原始精神逐渐淡化。
华尔街的金融产品设计和政策指南正将点对点的货币网络转变为一条商品线。这种“重新驯化”的速度和方式,应该让任何关心比特币核心价值的人感到不安,也不应忽视这个趋势的深刻影响。
多年来,传统金融界曾嘲笑比特币……如今却将其推向市场上市,这体现了利益的转变和策略的调整。
这种转变纯粹是出于经济动机。它体现在现货ETF和其他传统金融渠道内,将曾经强调自托管、用户控制的密码朋克精神,逐渐转变为由大型管理公司运营的收费机器。比特币的货币属性与去中心化初衷正受到来自这些产品的蚕食。
以美国比特币ETF为例,这些产品已吸引了约90亿美元资金,显示被动包装产品(而非钱包自持)正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短期看,这或许是积极信号,但从长远来看,这更像一种“捕获”。

购买信托份额并不意味着拥有真正的、匿名的资产,因为股东不持有资产的私钥,也就没有实际控制权。这些权益由少数托管人和市场制造商提供管理,他们的运营选择在实际中成为政策,影响着数百万投资者的权益。
当行业中大部分现货ETF的托管都集中在少数公司手中时,网络的反审查能力和去中心化特性实际上被转换到合规流程。比如,Coinbase等中央化交易所(CEX)已为超过80%的美国加密ETF提供托管服务。
这就是中心化怎样在公众视野中发生的过程 —— 价格发现从由自托管市场驱动转移到集中式的收盘拍卖。在美国,现货比特币ETF在活跃交易日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进一步强化了实体的中心化控制。
治理影响逐步从用户层面向法律和机构层面迁移,而风险也从分散的小运营者(如钱包、节点)转向少数几家巨头。
这并不一定源于恶意,而是由于便利性带来的数学复合作用。比如,欧洲的加密资产市场(MiCA)监管被宣传为“明确”,在某些方面确实如此,但稳定币制度暴露出跨境监管套利和中心化风险的真实面貌:不同地区之间,储备不均的代币可以流动,掩盖了对政策修复的依赖,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支持ETF的论调认为,市场成熟的表现是逐步走向这种结构,但比特币本质是一个具有货币属性的结算网络,不应成为中心化管理的工具。随着中介需求的增加,比特币自托管的本质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它不再是对抗中心化权力的标志,而变成了所谓“数字繁荣”的附件。这一趋势挑战了比特币最初的去中心化理念——“数字上涨”永远不应以“权利消失”作为等价交换。

不要感到绝望,还有更好的路径可以尝试。设想一种场景:数十亿美元依然流入包装产品,但这次配对以自托管规范进行。在这种模型中,经纪商可以直接引导资金进入用户钱包,机构持有真实资产,并提供详细的储备证明(Proof of Reserves),管理员使用多重签名来确保安全与信任。
这并非遥不可及,它代表了一种与比特币原始精神高度契合的成熟路线——无需牺牲去中心化,便可实现扩展与普及。
目前,比特币正被“翻译”到华尔街的语境中,寻求最大化回报的同时,减少传统金融中那些过时的、依赖中心化看门人的摩擦。
当一个单一的ETF集团主导资金流,少数托管者掌控所有密钥,监管机构主导框架变化,去中心化的愿景便逐渐破灭。在这些灰烬中,只剩下一份服务层协议,实质上“驯化”了比特币及其原先应拥有的一切使命。
任务很明确:将ETF作为桥梁,而非牢笼。只有当资金流了支持点对点流动性和自托管基础设施,才值得在媒体和口碑中庆祝。应当在披露内容中,量化托管的集中度和审查风险,让整个市场变得更透明。
当前的工作,是要逐步摆脱传统金融的驯化束缚,持续并礼貌地将比特币从它最初试图超越的机构中心化结构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已经迫在眉睫。
作者:Nic Puckrin,Coin Bureau首席执行官
相关推荐:标普因其比特币(BTC)策略表现,被评为“垃圾债券”级别的评级B-
此文仅为一般信息提供,不构成法律或投资建议。文中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Cointelegraph的立场和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