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提醒稳定币对金融和货币主权带来的风险,指出中国将加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并严格控制虚拟货币的投机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发出警告,指出稳定币存在的潜在风险可能冲击金融稳定和国家货币主权。他强调,未来中国将加快数字人民币(e-CNY)的发展,同时严厉打击虚拟货币的炒作行为。
分析 在全球数字货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稳定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一系列监管和风险挑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北京一个重要的金融论坛上,再次明确提出对稳定币潜在风险的警示。他指出,部分稳定币在客户身份识别(KYC)和反洗钱(AML)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可能成为洗钱、非法资产转移和恐怖融资的工具;同时,稳定币的快速增长也助长市场投机情绪,增加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此外,稳定币对一些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主权产生冲击,可能削弱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力。这些担忧已成为国际共识,在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年会上,全球央行和财政部长都表达了类似的担心。 在应对这些风险方面,中国央行的策略十分明确:优先发展由国家支持的数字人民币(e-CNY),并强化对虚拟货币炒作的监管。潘功胜强调,将继续优化e-CNY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推动更多商业银行参与其运营,同时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非法交易和炒作行为。中国已要求本地经纪商停止推广稳定币,防止国内投资情绪过热。 在全球背景下,关于稳定币的争议持续升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警告,担忧稳定币可能引发金融不稳定。欧洲央行也曾指出美元稳定币的广泛使用或影响欧洲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控制。中国则保持审慎态度,强调从2026年起将强化央行的宏观审慎职责,以维护金融稳定。 除了宏观风险管理外,中国人民银行还注重个人信用修复与市场微观监管。在过去一年里,通过多项政策支持股市和稳定市场,还帮助主权财富基金建立“准稳定”机制以应对市场波动。同时,计划在明年初推出个人信用修复新政策,帮助那些因疫情而产生信用问题、但已偿还债务的个人重新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体现了央行关心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的态度。 总的来看,潘功胜的讲话明确表达了中国对稳定币潜在风险的高度警惕,突出了优先推动由政府支持的数字人民币,严控私人稳定币的态度。这不仅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也是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国家的货币主权。随着e-CNY生态的不断完善,中国有望在未来的全球数字金融格局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关推荐阅读:赵长鹏澄清:未接受财新采访,否认“建议中国发展人民币稳定币”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