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控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匿名货币回归了历史标准,而政府通过冻结账户来强制执行合规。
数千年来,金钱一直以匿名的形式流通,直到近年来金融监控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变化。保护隐私的加密货币为回归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提供了新的路径。
观点
观点作者:Carter Feldman,Psy公司首席执行官
数千年来,钱都是在私人场合进行的。一枚青铜币从商人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毫无交易记录。没有政府官员知道你买了什么,也不了解你与谁交易。没有银行追踪你的消费习惯。这并非系统性缺陷,而是自古以来的货币运作方式。
即便随着银行体系的建立,隐私仍然是默认状态。当你用英格兰银行等发行的纸币支付时,商家无需进行实名验证或了解客户(KYC)流程,这一点一直未变。
在中国中世纪和欧洲早期,纸币作为一种匿名、可转让的持有人凭证,扮演着重要角色。所有权通过实物交换,而非依赖个人身份变更。数百年来,政府无法获知你的具体交易金额或地点,国家只能依靠审计、证人证言或口供进行追踪。
这些传统的状态直到最近才发生变化,或许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20世纪中期,信用卡的出现开始将消费行为数字化、系统化,形成可检索的交易记录。自70年代起,各国纷纷制定法律,要求银行验证客户身份、报告异常交易情况。国际上,跨境交易信息也变得标准化。这些措施虽然旨在打击欺诈、洗钱以及支持执法,但同时也为金融监控搭建起了空前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让一切变得更快。线上银行账户、数字卡和移动支付不仅记录你买了什么,还掌握了你何时、何地和用的什么设备。支付平台从一开始就融合了身份验证和行为分析,可以实时评估你的风险状况。便利性成为优势,但监控也成为其固有部分。
如今,中央银行正向“源头”靠近。中国、欧洲和美国都在开发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允许政府以数字形式直接向公众发行货币。与现金不同,这些数字货币从设计开始就是可追踪的。虽然可能承诺隐私保护(如欧盟提出的方案),但它们的可见性和控制能力却经常在设计中被预设嵌入。
目前,政府可以获取你的消费历史和交易伙伴信息,还可以随意冻结你的账户。加拿大在2022年冻结了示威者的账户以应对抗议。格鲁吉亚今年三月冻结了支持抗议者的非政府组织账户,国际特赦组织谴责这种行为为“对人权的公然侵犯”。在叙利亚,过渡政府命令封锁相关的银行账户,特别是涉及前政权人员的资产。
在一些情况下,支持这些措施的道德和法律依据看似合理。然而,全球许多国家的安全立法使得被控者几乎没有反驳空间。账户被冻结虽可能最终解封,但一开始的惩罚具有不可逆性。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银行账户就像生命线,一旦被冻结,实际上就是一种胁迫。没有人能在基本生活必需品受限时反抗。这显然并不公平,也不合理。
当政府有能力冻结与政治抗争相关的账户时,寻找替代方案变得尤为重要。隐私保护的加密货币如门罗币(XMR)或Zcash(ZEC)提供了合理的途径,使个人之间能够直接、无需许可地进行交易,无需身份审查或集中管理。这基本上是对硬币和现金曾经提供的匿名、非中心化功能的数字化重现。
然而,有趣的是,保护隐私的加密货币常常被贴上“异常”、“激进”甚至“危险”的标签。相反,70年来的金融监控实验被普遍接受,千年的私人交易传统反而被视为怪异。
一些批评人士将隐私币主要视为非法金融的工具,但这忽略了它们更广泛的社会价值。正如现金允许合法的私人购买,私人加密货币在当今被监控的数字环境中,为个人提供了自由。在一些极权或金融系统不稳定的国家,私密数字现金甚至可能成为唯一的价值存储和转移手段。
社会早已接受现金的私人交易,并没有因此将现金定性为非法。同样地,私人数字资产也应被视为现代的“货币”,具有合法性和实用性,与几百年前的实物货币和传统交易相一致。
虽然加密货币确实可以挑战中央银行的垄断,但其根本价值还在于:它们保留了几千年人类交易中的私人性质,成为对抗现代金融监控体系的重要工具。
真正不正常的,不是私人加密货币,而是认为每一笔交易都应对第三方透明、受到算法监控、易受政治操控的假设。我们不是在争取特殊权益,而是在捍卫一种已有数千年的交易规范。
批评者将隐私币定为可疑,实际上是在暗示人类商业本质上本应是非法的。他们把几千年存在的私人交易传统视为偏离标准,而将过去50年的监控体系视为正常。这种片面观点忽略了历史的长远发展,应该更有远见地看待这些问题。
观点作者:Carter Feldman,Psy公司首席执行官
相关推荐:比特币(BTC)出现看涨反转信号,“表观需求”达到四个月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