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EC主席公布“代币分类法”计划,明确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资产不属于证券,为行业带来关键监管清晰度。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近日宣布了一项名为“代币分类法”的全新计划,这一方案首次明确了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资产不属于证券,为行业监管带来了关键性的明确指引。
市场分析
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中,长久以来“证券”与“非证券”的界定一直模糊不清,这成为许多项目面临的法律难题,也导致SEC与行业之间的摩擦持续升级。2025年11月12日,SEC主席Paul Atkins首次提出了“代币分类法”计划,意在以全新角度明确区分加密资产的法律属性,从而推动数字资产的健康监管。Paul Atkins强调,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商品”或“网络代币”,以及“数字收藏品”、“数字工具”等类别,非属于证券。这一重大举措,有望为行业带来空前的监管明确性,为Web3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次公布的“代币分类法”计划,主要以《豪威测试》(Howey Test)为基础,对各类加密资产进行重新定义。该测试源自1946年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SEC常用以界定某一资产是否构成“投资合同”,从而归入证券的监管范畴。
Paul Atkins强调,虽然加密货币在某些情况下或许可以被视为投资合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性质会一成不变。在SEC的官方说明中,他具体指出了以下几类资产的属性:
“数字商品”或“网络代币”并非证券: 这些资产的价值本质上源自于其“功能完善”且“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的运作,并非由特定个人或团队的关键管理工作带来预期利润。换言之,比特币(BTC)、以太坊(ETH)、Solana(SOL)等主流加密货币,只要其底层网络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有望被界定为“非证券”。
“数字收藏品”非证券: 这些资产主要作为收藏或使用媒介,可能代表或赋予持有人对艺术品、音乐、视频、数字交易卡、游戏内物品或网络流行元素(如Meme、人物、时事潮流等)表达或引用的权利。购买者不期待通过他人的管理获取利润。这一定义为NFT等数字资产提供了更清晰的法律界定。
“数字工具”非证券: 具有实际功能的代币,例如会员资格、门票、数字凭证、所有权证明或身份标识等。购买者不会期待从项目的运营中获利。该类别涵盖Web3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实用型应用。
“代币化证券”始终属于证券: 代表金融资产所有权的加密资产,包括基于区块链的证券,比如RWA(现实世界资产)镶嵌的代币。这一分类确认了此类资产在法律上的证券属性,也为合规提供了明确指南。
Paul Atkins指出,这份清单并不完整,将在未来不断完善。
在美国加密政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SEC提出的“代币分类法”获得了两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两党共识: 比特币行业代表和投资者普遍认为,当前市场低估了加密立法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游说资金的持续增长,各方力量都在努力推动行业规章的落地。Bitwise首席投资官Matt Hougan指出,政府对加密行业的支持逐步增强,立法通过的希望变得更加可见。
CLARITY法案: Hougan强调,"CLARITY"(明确性)法案的通过率较高,它的核心目标是为加密市场制定更清晰的监管框架,从而激励创新与合规发展。
豪威测试(Howey Test)是判断某项交易是否属于“投资合同”的判定标准,起源于1946年美国最高法院的“Howey案”。这一标准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金钱投资: 投资者投入资金或其他有价值的资产。
期待利润: 投资者期待通过投资获得回报。
共同企业: 投资者的资金集中在共同经营的企业中。
他人的努力: 收益主要来自项目发起人或第三方的管理与努力。
以豪威测试为法律基础,“代币分类法”将帮助界定加密资产的法律属性。当项目越发去中心化,其法律归属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此次“代币分类法”的推出,预计将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
提升监管清晰度: 明确的分类帮助降低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机构资金进入。
推动行业机构化: 监管的规范促进加密产业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提升行业的专业化水平。
激励创新发展: 明晰规则为加密项目提供了清晰的开展路径,助力行业创新繁荣。
强化投资者保护: 规范界定有助于打击非法行为,为投资者权益提供更强保障。
结语:
SEC主席Paul Atkins提出的“代币分类法”标志着美国数字资产监管迈出了关键一步。以豪威测试为依据,明确划分“数字商品”、“数字收藏品”、“数字工具”和“代币化证券”的法律身份,有望为行业带来全新的监管格局。伴随着两党支持和相关立法的不断推进,未来美国加密市场的机构化和合规化步伐将加快,Web3生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推荐阅读:华人“超级恶棍”钱志敏伦敦判刑11年8个月,史上最大加密洗钱案震动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