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完成最后一枚便士铸造,美国铸币局年省5600万美元,源于材料和人力成本增加。

最后一枚面值0.01美元的美国便士在铸造成本方面已远远超过其面值,约为其成本的3.7倍,显示出通胀对法定货币价值的不断侵蚀。
最新资讯
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美国造币厂于周三正式铸造了最后一枚面值0.01美元的便士,此举标志着历经232年,美元便士的铸造与流通正式终结。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今年2月指示财政部停止生产纸币和硬币,原定目标是到2026年完成最后一轮铸造。然而,据Axios报道,财政部在今年6月至9月期间已耗尽了制造硬币所需的模具。
每一枚便士的制造成本已经高达其面值的3.7倍,也就是说,一枚价值0.01美元的硬币,其实际制造成本超过了0.03美元,已不再具有经济意义。
虽然继续铸造更多便士已变得不具经济可行性,但该硬币仍作为法定货币在流通,目前实物便士的存量仍超过2500亿枚。
“通胀使得便士变得毫无用处,但比特币的最小单位‘聪’却每年都变得更加有意义。”比特币金融服务公司River的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Leishman表示,他提到的“聪”是比特币的最小计量单位,即一百万分之一个比特币。
比特币诞生之初即设定了总供应量上限为2100万枚,这意味着随着需求的增加,每一枚比特币的价值也会逐步上升。
据经济学家兼比特币倡导者Saifedean Ammous所述,技术进步具有天然的通缩特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随着时间推移降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相比之下,法定货币因其不断增加的供应量而无法反映这种价格下降的趋势,导致货币的购买力逐年减弱,表现为商品、资产及服务价格的持续上涨。
Ammous指出,实际上并非商品与服务的价格“涨了”,而是法定货币相对贬值了,导致以货币计价的商品和资产显得“变贵”。
如果将商品、服务和资产以比特币或其它坚挺货币计价,它们的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从而反映出价值的增长。
根据贵金属交易商The Gold Bureau的数据显示,自1913年美联储建立以来,美元已经贬值超过92%,表现出极大的贬值趋势。
此外,市场分析机构The Kobeissi Letter指出,2023年10月,比特币价格创下新高,突破12.6万美元,而同期美元则表现为自1973年以来最差的一年之一。
“The Kobeissi Letter”在10月指出:“自2000年以来,美元的购买力已缩水约40%,截至今年10月,美元的价值已经损失超过十分之一。”
然而,一些批评加密货币及比特币的经济学家如Paul Krugman表示,美元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极为便利的使用方式,而比特币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持有和交易都较为复杂。
Krugman在接受播客主持人Hasan Minhaj的采访时指出:“美元最大的优点就是极易使用,而比特币则相对复杂。”
相关内容:Circle公司进军全球最大金融市场,推出链上外汇交易引擎,以促进跨境支付与外汇交易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