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人物孙宇晨:从炒作之王到卡bug高手
炒作之王,卡bug的神,在许多人眼中,波场创始人孙宇晨充满争议。
本文转载自晚点LatePos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孙宇晨,区块链平台波场创始人,一位 35 岁坐拥百亿美元的富豪、一个总能蹭上所有热点的话题制造机。
有人说他是加密货币行业的波动放大器,也有人指责他是割韭菜的骗子,但他认为自己只是超前,常因此被误解。
2017 年他离开中国后在全球发展,尽管中美两国曾对加密货币行业施压,孙宇晨也曾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但他总能找到出路。他花费巨资购买特朗普币,成为特朗普的座上宾。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指责,他如何回应?他如何看待金钱、名誉和世界?
主持人:大家都很想了解你的世界观,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这个世界?因为大家知道你在赚钱方面极具创造力,方法也十分独特。如果让你排名的话,钱、名誉和权力,你如何排序?
孙宇晨:其实我并没有特别极致地追求赚钱,互联网的玩笑话多一些。
所谓“概念神”其实是互联网的一种调侃,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明,管理各种不同的概念。
例如,人们认为我代表了快速赚钱的概念,但实际上我并没有故意创造这个标签。
主持人:对于大家称你为“孙割”,你怎么看?
孙宇晨:对于“快速赚钱”这一标签,我并没有刻意追求,我在做自己的事,只是媒体为方便传播给了我这个标签。
有时候甚至媒体会用“孙哥”这个亲切的名字,我个人并不反感,甚至我们公司的公关部门也会使用这个名字。
主持人:你会把钱放在名誉前面吗?
孙宇晨:钱和名誉我都不太看重。我更看重的是使命。
从 2012 年起,我就认为自己的使命是传播价值网络的理念,后来大家改用了区块链、加密货币这些词汇,而我依旧坚持自己的理念。所以,我始终把确保使命的完成作为最优先事项,名誉和金钱对我来说都没有那么重要。
因为名誉是波动的,它取决于外界对使命的理解程度。名誉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我继续做正确的事情。
金钱同样是波动的,不值得过度依赖。如果你把钱和名誉看得太重,容易被外界的波动影响,无法专注于自己应做的事。
主持人:那么快速挣钱的目标是什么呢?
孙宇晨:并非刻意追求快速赚钱,我的人生更多是机缘巧合。当时我在北京大学读书后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那时我很感兴趣商业,恰巧接触到特斯拉并被深深吸引。
主持人:你觉得为什么你会被打成骗子,而像 Insta360 和 B站的 CEO 就没有被这样标签化?
孙宇晨:因为我们走得更超前。
创业需要创新,做传统行业很难与大公司竞争,而做超前的事会受到误解。
比如 B站的成功源于其独特的文化和社区,而腾讯、优酷这些巨头就无法复制这份文化。
主持人:你觉得外界对你的最大误解是什么?
孙宇晨:互联网符号化是最大误解。很多人只给我贴上“快速赚钱神”或“卡 Bug 之神”的标签,而不去了解我真正的工作内容。
主持人:有个段子说你可以骑着老奶奶过马路赚钱,你怎么看?
孙宇晨:那纯粹是调侃而已,法律上并不违法。
主持人:你在中美加密危机中能脱身并获益,是不是因为“卡 bug”?
孙宇晨:完全没有,都是正常操作。大家误解了我,我始终秉持的是全球视野,没有刻意“卡 bug”。
主持人:你买过最贵的东西是什么?特朗普币吗?
孙宇晨:对,特朗普币是我花最多钱的东西,我们购买了大约 1 亿美元。
主持人:这笔钱值得吗?是否帮助你平安无事?
孙宇晨:我们并未把钱花来保平安,而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我们与美国政府保持坦诚的交流,从未为躲避什么风险而合作。
主持人:你在特朗普发 TRUMP 币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孙宇晨:在 2024 年总统选举前,特朗普团队主动联系我,寻求关于加密货币政策的建议。
主持人:美国有很多加密企业,为什么特朗普团队会找你?
孙宇晨:我可能在加密货币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也咨询了其他人,只是我其中之一。
主持人:有人认为你为特朗普送钱是贿赂,怎么看待?
孙宇晨:最重要的是透明。我们所有的投资和参与都是公开的,特朗普的发币行为没有掩饰。而且,美国政治体制允许在透明度和利益冲突回避的框架下进行商业活动。
主持人:你经历了多次危机,但始终能够从中脱身并获得利益,许多人做不到,你是如何做到的?
孙宇晨:从不同角度看,危机往往是机会,正如我之前说的,公司的蜕变是必须的。
主持人:2017年你从中国大陆离开,那时中国的禁令让许多公司陷入困境,你如何看待这次离开?
孙宇晨:回头看,我认为那是好事。尽管当时面临巨大的压力,离开中国让我可以全球化发展,也让我对中国市场有了新的认识。
主持人:你离开中国并发币,背后有什么思考?
孙宇晨:区块链不是单纯的加密货币,它代表了互联网的革新,就像移动端革命一样,是推动社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主持人:你认为数字货币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孙宇晨:数字货币本质是赋予互联网新的价值传导层,将信息和价值结合,创造出比信息更强大的网络。
主持人:有人说你是行业的“波动放大器”,你怎么看?
孙宇晨:我更倾向于接受“金丝雀效应”,即我在行业中的反应可以反映出市场的变化。
主持人:SEC 指控你时,你身处何地?
孙宇晨:我当时在新加坡,SEC的指控更多是民事诉讼,媒体夸大了其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