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Web3 的交易基础设施尚未能在隐私保护、交易规模及功能复杂度上满足机构级参与者的需求。
目前,Web3的交易基础设施未能为机构参与者提供足够的隐私、规模和复杂性,显然落后于市场的成熟度,导致机构和大型交易者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
观点作者: Anish Mohammed,Panther Protocol联合创始人
币安的联合创始人赵长鹏(CZ)最近提出的暗池永续掉期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构想,不仅是一个创新的想法,更反映了Web3当前存在的不足。
在一个日渐由机构和大型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中,CZ对私人执行和防止最大可提取价值(MEV)攻击的呼吁,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现有的加密货币交易基础设施并不适合大规模、审慎或复杂的操作。
Hyperliquid所涉及的链上操纵事件明显突显了这一问题,近1亿美元的清算被追踪并似乎成为目标。公共区块链虽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数据访问,但同时也将大宗交易者暴露于抢跑交易、跟单交易和钱包监控的风险之中。在传统金融中,暗池恰恰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计的。
加密货币市场已经历了显著的成长,如今已有持续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数字资产。用户群体从早期的个人投资者扩展到机构投资者、受监管的投资基金以及企业资本。
然而,我们仍然依赖于陈旧的执行模式,包括有限的场外交易柜台、聚合器,以及容易出现滑点和低效率的点对点交易。这些基础设施对于习惯于更先进交易媒介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显得不够成熟。
更为糟糕的是,交易者依然面临着持续的曝光风险。创始人、投资基金和超级财富(巨鲸)所拥有的钱包常常被实时追踪,任何动作都可能向市场发送信号。这种可见性可能会吸引那些希望获取市场方向信息的散户交易者,但却对需要在不引发市场波动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复杂玩家和大型机构构成重大威胁。
隐藏流动性的DEX想法,即订单在执行前不可见,在传统金融领域并不新鲜,但在加密货币中依然缺失。CZ提议构建一个使用零知识证明或多方计算(MPC)等隐私增强技术的协议,以隐藏交易机制,直到交易完成。其意图十分明确:保护大宗交易,防止MEV机器人的恶意操控,创造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
然而,隐私的增强也伴随着权衡。如果完全不透明,可能会导致未披露操控的机会。而暗池结构如降低市场透明度,则可能引起监管机构和某些用户的反对。因此,如何在谨慎与问责之间取得平衡,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无论CZ的构想是否能实现,他的呼吁本身就是一个重要信号。
对支持私密、规模化的加密货币交易而不依赖中心化中介或过时工具的基础设施需求正日益增长。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交易,还是为了实现交易规模、建立退出机制并减少市场参与者的摩擦。
随着Web3的逐步成熟,我们在过去十年间所依赖的假设也需随之演变。每笔交易必须默认公开的观念,虽然可能吸引某些意识形态上的倡导者,但已无法适应一个日益成熟、资本密集的行业的现实。
CZ对暗池DEX的建议不仅仅是对特定事件的反应,更是对市场系统性需求的深刻诊断。
若加密货币希望吸引严肃的资本,它必须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需要落实交易隐私、智能的保护措施,以及透明度与暴露之间的明确划分。Web3已经逐渐成熟,而它的工具和基础设施同样需要相应的升级。
观点作者: Anish Mohammed,Panther Protocol联合创始人。
相关推荐:美国参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Owlto助力USD1稳定币跨链基础设施
本文仅供一般信息目的,非法律或投资建议。这里表达的观点、想法和意见仅反映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一定代表Cointelegraph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