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领军企业Stripe与Circle正式公布其自主研发的第一层(L1)区块链项目,这一战略布局在业内引发重大讨论。
金融科技巨头Stripe与Circle近期宣布进军第一层(L1)区块链开发领域,这一举措在加密圈内引发了高度争议,焦点集中于潜在的生态系统碎片化以及与现有第二层(L2)解决方案的直接竞争。
Stripe公布了名为Tempo的L1区块链项目,主打高性能与支付优化,并完全兼容以太坊生态。该项目在Paradigm的支持下推进,传闻由联合创始人Matt Huang亲自领导。Tempo立足于先前收购的稳定币企业Bridge及身份识别服务商Privy的技术,目标是改善跨境支付的效率与成本结构。
紧随其后,Circle推出了其专属L1区块链Arc,专注于稳定币交易、外汇清算与资本市场的区块链解决方案。Arc同样兼容EVM,并以USDC为原生gas代币,预计将在2025年晚些时候开放测试网。这项发布与Circle的第二季度财报一同公布,表明其正加速构建更全面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战略。
这些新链一经发布,便在X平台与论坛上引起强烈讨论。许多用户批评两家公司选择开发独立的L1链而非构建在现有的L2生态之上,认为这种做法既加剧了用户和开发者的分散,也未能带来足够的技术或经济创新。
一位网友评论道:“除了在分发方面具有优势,Stripe和Circle并未带来对生态系统有益的新价值。这些链更像是公司控制权的延伸,而非推动去中心化的技术突破。”这种观点直指大企业通过区块链手段扩大其垄断式影响力的风险。
另一方面,部分支持者则强调:这是专属区块链架构合理性的有力证明。一位行业观察者表示:“这验证了‘链不能被抽象掉’的观点,谁掌握了分发,谁就拥有竞争力。”在他们看来,Stripe与Circle庞大的商户资源正是它们构建专用链的底气。
批评声音还指出,市场上已经有如Arbitrum与Optimism等功能完善的L2平台,具备高扩展性与成本效益。许多人认为Stripe和Circle本应在这些L2之上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非“重复造轮子”。
一位网友直言:“Stripe打造自己的L1而不是使用成熟的L2方案,是对资源的浪费。”这类观点担心新链的出现将进一步分裂开发者社区、稀释用户和流动性资源。
“为了中本聪的初衷,请别再制造L1链了!稳定币并不需要专属L1。没有其他资产,也就没有DeFi生态,缺乏互操作性,Gas代币也毫无升值空间。” ——Omid Malekan
也有分析者将这些举措视为区块链行业垂直整合的必然延伸。有人指出,在链层面护城河逐渐消退的背景下,分发渠道和用户基础才是竞争核心。“qw”在X平台发帖称:“链本身不再是核心护城河,真正的壁垒是拥有分发。”
不过,也有声音担忧监管风险与生态碎片化问题,尤其是这类链可能缺乏与主流链条间的互操作性。这些限制将影响其在DeFi与跨平台金融应用中的可用性。
当前讨论焦点集中于这两条链能否在市场中获得实际采用。支持者指出其定位合规与高性能,可能吸引有跨境支付与稳定币需求的机构客户;反对者则认为缺乏差异化功能,将难以撼动以太坊生态及其L2的主导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动向出现在以太坊ETF创下资金流入新高的背景下,市场对L2的关注和支持正与日俱增。这使得新L1项目在生态拓展与用户争夺上面临更大挑战。
总结来看,Stripe与Circle推出专属L1区块链标志着Web3行业内企业级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然而,其真正影响力将取决于开发者的响应程度、生态整合深度以及监管环境的变化。在L2主导趋势明显的市场格局中,Tempo与Arc能否脱颖而出,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