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 >   正文

从印钞到建链,Circle 的“央行之梦”

Circle正借助USDC及即将推出的Arc区块链,谋求从稳定币发行商转型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私人央行”,以重塑数字货币的权力版图。

Circle通过USDC和即将上线的Arc区块链,正努力从稳定币发行商演变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私人央行”,重新定义数字货币的权力格局。

从印钞到建链, Circle 的“央行梦” 观点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深潮 TechFlow,作者:Davi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Arc成功上线,吸引到足够的用户和流动性,Circle将确立自己在稳定币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导地位。

8月12日,在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的同一天,Circle宣告了一项重大计划:Arc,一条专为稳定币金融打造的 L1 区块链。

若仅看新闻标题,或许会误认为这只是另一个普通的公链故事。

但如果将其放在Circle过去七年的发展轨迹中分析,便会发现:

这不仅仅是一条公链,这是一份关于“数字央行”的地缘宣言。

传统央行有三大职能:发行货币、管理支付清算系统、制定货币政策。

Circle正在逐步完成数字版本的复刻——首先通过USDC获得“铸币权”,然后利用Arc构建清算系统,接下来或许会制定数字货币政策。

这不仅关乎于一家企业,而是关于数字时代货币权力的重新分配。

Circle的央行进化之路

2018年9月,Circle与Coinbase联合推出USDC时,稳定币市场依旧是Tether的天下。

Circle选择了一条当时看似“笨拙”的路线:极致合规。

首先,Circle主动迎战最严苛的监管挑战,成为最早获得纽约州BitLicense的公司之一。这张被业界称为“全球最难取得的加密牌照”的申请过程,使许多公司望而却步。

其次,Circle没有选择独自作战,而是与Coinbase联手建立Centre联盟——既能分担监管风险,又能接入Coinbase广大的用户群,从而让USDC自诞生之初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后,Circle将储备金透明度做到了极致:每个月都会公开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储备审计报告,以确保100%由现金与短期美国国债构成,不涉及任何商业票据或高风险资产。这种“优等生”的策略在早期的市场环境中并不受欢迎——在2018年至2020年的草莽时代,USDC曾被指责“过于中心化”,发展缓慢。

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

DeFi的兴起催生了稳定币需求的激增,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做市商和支付公司开始入场,使USDC的合规优势终于显现。

USDC的流通量从10亿美元猛增至420亿美元,再到如今的650亿美元,其成长曲线几乎是陡直上升。

然而,仅仅成为一个“印钞机”并不足够。

2023年3月,硅谷银行的倒闭使Circle在该行的33亿美元储备金一度导致USDC脱锚至0.87美元,恐慌迅速蔓延。

这次“压力测试”的结果是,美国政府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最终为所有硅谷银行的储户提供了全额担保。

尽管这并非专门针对Circle的救助,但这一事件让Circle意识到,仅仅担任稳定币发行商是不够的,必须控制更多基础设施,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真正唤醒这种掌控感的是Centre联盟的解散,这揭示了Circle面临的“打工人”困境。

2023年8月,Circle与Coinbase宣布解散Centre联盟,Circle完全接管了USDC的控制权。乍看之下,Circle获得了独立;但代价非常沉重,Coinbase获得了USDC储备收入50%的分成权。

这意味着什么?2024年,Coinbase从USDC获得了9.1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3%。而Circle在同年需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分销成本,大部分流向Coinbase。

换言之,Circle辛苦打造的USDC,有一半的利润必须分给Coinbase。这就如同央行印发货币,却要将一半的铸币税交给商业银行。

此外,波场的崛起令Circle看到了新的盈利模式。

到2024年,波场处理了5.46万亿美元的USDT交易,日均处理超过200万笔转账,仅凭提供转账基础设施就收获了可观的手续费收入,这一模式相较单纯发行稳定币而言更具上游且更为稳定的盈利性。

尤其在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下,传统稳定币的利息收入将面临缩减,而基础设施的手续费却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这也给Circle带来启示:谁控制基础设施,谁就能持续获取收益。

因此,Circle开始了基础设施的转型之路,布局多点开花:

  • Circle Mint让企业客户可以直接铸造和赎回USDC;

  • CCTP(跨链传输协议)实现USDC在不同区块链间的原生转移;

  • Circle APIs为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稳定币集成方案。

到2024年,Circle的营收达到16.8亿美元,且收入结构逐步转变——除了传统的储备金利息,API调用费、跨链服务费和企业服务费的占比逐渐增大。

这种转变在Circle最近公布的财报中得到了印证:

数据显示,Circle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订阅和服务收入达到2400万美元,尽管只占总收入的3.6%左右(仍以USDC储备利息为主),但同比去年增长了252%。

从单一依靠印钞收入的商业模式,转变为多元的“从租”的商业模式,Circle的控制力也随之增强。

Arc的推出标志着这一转型的巅峰时刻。

这是一条专门为稳定币(USDC)设计的区块链:

USDC作为原生Gas,无需持有ETH或其他波动性代币;机构级报价请求系统,支持7×24小时链上结算;交易确认小于1秒,为企业提供余额与交易隐私选项,并满足合规需求。

这些功能更像是通过技术在宣示货币主权。Arc对所有开发者开放,但规则由Circle制定。

至此,从Centre到Arc,Circle完成了三级跳:

第一跳:获得铸币权(USDC);

第二跳:构建金融管道(APIs、CCTP);

第三跳:建立主权领土(Arc)。

这条路径几乎在数字世界重演了央行的历史进化:

从私人银行发行银行券,到垄断货币发行权,再到掌控整个金融系统——只不过,Circle的进程更为迅速。

而这场“数字央行梦”,并不是唯一的追梦者。

目标相同,路径不同

2025年的稳定币竞争中,几大巨头各有一个“央行梦”,但路径各不相同。

Circle选择了最难但可能最有价值的路径:USDC → Arc区块链 → 完整金融生态。

Circle不满足于仅作为稳定币发行商,而是希望掌控整个价值链——从货币的发行到清算系统,从支付网络到金融应用。

Arc的设计处处体现出“央行思维”:

首先是货币政策工具,USDC作为原生Gas,使Circle拥有类似“基准利率”的调控能力;其次是清算垄断,内置机构级RFQ外汇引擎使得链上外汇结算必须通过其机制;最后是规则制定权,Circle保留协议的升级控制权,可以决定哪些功能上线,哪些行为被允许。

这里最具挑战的是生态迁移——如何说服用户和开发者离开以太坊?

Circle的回答是不进行迁移,而是注重补充。Arc并不旨在取代以太坊上的USDC,而是为现有公链无法满足的用户案例提供解决方案,比如需要隐私的企业支付、即时结算的外汇交易和可预测费用的链上应用。

这是一场豪赌。若成功,Circle将成为数字金融的“美联储”;若失败,则数十亿美元的投入可能会化为泡影。

PayPal的策略则务实而灵活。

2023年,PYUSD在以太坊上首次发布,2024年扩展至Solana,2025年又在Stellar网络上线,并近期覆盖Arbitrum。

PayPal并未建设专属公链,而是让PYUSD在多个已有生态中灵活部署,每条链都成为一个可用的分销渠道。

在稳定币的早期阶段,分发渠道显然比基础设施建设更为重要。当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可用时,何必自己动手去造?

先占领用户心智和使用场景,将来再考虑基础设施的问题,毕竟PayPal有2000万的商户网络可供利用。

Tether则像是加密世界的“影子央行”。

它几乎不干预USDT的使用,发行后便如现金流通,如何流转由市场决定。特别是在监管模糊、KYC难以实施的地区和情境中,USDT成了唯一的选择。

Circle创始人Paolo Ardoino曾表示,USDT主要服务新兴市场(如拉美、非洲、东南亚),帮助当地用户绕过低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更像是一种国际稳定币。

凭借在大多数交易所中3到5倍于USDC的交易对数量,Tether形成了强大的流动性网络效应。

更有趣的是Tether对新链的态度。它不主动建设,但会支持他人建设。例如,支持Plasma和Stable这类稳定币专用链。这就像是在下注,以小成本维持在各生态的存在感,看看哪个能脱颖而出。

到2024年,Tether的利润超过100亿美元,超过许多传统银行;而Tether没有用这些利润去建立自己的链,而是继续投资于国债和比特币。

Tether相信,只要保持足够的储备及不出现系统性风险,USDT在稳定币流通中的主导地位便能得以延续。

这三种模式,代表了对稳定币未来三种不同的看法。

PayPal坚信的是用户为王。拥有2000万商户的情况下,技术架构的重要性次之。这是一种互联网思维

Tether认为流动性为王。只要USDT仍然是交易的核心货币,其他则无关紧要。这是一种交易所思维

而Circle拥护的是基础设施为王。控制了流通轨道,便控制了未来。这是一种央行思维

这种选择的背后,或许是因为Circle CEO Jeremy Allaire在国会证词中所言:“美元正处于十字路口,货币竞争如今已是技术竞争。”

Circle看到的,不仅是稳定币市场,更是数字美元的标准制定权。如果Arc成功,它或许能成为数字美元的“联邦储备系统”。这一愿景值得冒险。

2026年,关键时间窗

时间窗口正在迅速收窄。监管正在推进,竞争愈加激烈。当Circle宣布Arc将在2026年上线主网时,加密社区的即时反应是:

太慢了。

在这个以“快速迭代”为信条的领域,耗时近一年将测试网转为主网,似乎错失了良机。

但若理解Circle的境况,会发现这个时间点仍算不错。

6月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GENIUS法案。这是美国首个针对稳定币的联邦监管框架。

对Circle而言,这是期待已久的“正名”。作为最合规的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几乎满足了GENIUS法案的所有要求。

2026年,恰好是这些细则落地及市场适应新规则的时间。从长远看,Circle不想成为第一个尝试此路的人,但也不想赶不上风口。

企业客户最看重的正是确定性,而Arc所能提供的便是这种确定性——明确的监管地位、确定的技术性能、明确的商业模式。

若Arc成功上线,并吸引足够用户和流动性,Circle将确立自己在稳定币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导地位,这可能开启一个新时代——私人公司运营的“央行”成为现实。

然而,若Arc表现平平或被竞争对手超越,Circle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最终,稳定币发行商或许只能是单纯的发行商,而难以主导基础设施。

但无论结果如何,Circle的尝试都在推动整个行业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在数字时代,货币的控制权应当归于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在2026年初见分晓。

相关推荐:IPO热潮后的理性审视:Circle财报高光与挑战并存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