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贝莱德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考虑将ETF产品代币化,以提升访问便捷性和操作效率。
彭博社消息称,贝莱德正在研究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以代币形式发行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传统金融产品或将被区块链进一步吸收和重塑。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相关讨论尚未公开,他们要求匿名。根据报道,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正在评估一种模式:把现有的ETF“镜像”为区块链上的代币,使其能够在链上进行转移和结算。
换句话说,代币化ETF就像基金的数字孪生体,它与原始ETF挂钩,但具备链上流通的特性。这种形式或许能够打破传统市场的交易时间限制,实现24小时交易,并降低跨境或跨系统转移的成本。同时,新的发行和分配机制可能让投资者更便捷地获取流动性。
彭博社记者Olga Kharif和Silla Brush指出,贝莱德的探索仍取决于监管环境的允许。简单来说,如果没有政策与合规框架的支持,即使技术成熟,也难以真正落地。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进行代币化?传统ETF的确已经能有效打包和分散风险,但上链后,它还可能具备可编程性、即时清算和链上抵押等附加功能。比如,可以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工具组合,形成新的担保或融资方案,而无需改变ETF本身的结构。
对于外界的报道,贝莱德方面暂未回应。但业内普遍认为,其核心目标并非重造ETF,而是提升其与区块链生态的兼容性。一旦实现,ETF这种华尔街最受欢迎的投资工具,或许将像智能合约一样自然地嵌入加密世界。未来不难想象,投资者在手机券商应用和加密钱包之间切换可能会变得稀松平常。
事实上,一些主流交易平台已经提前展开实验。例如,Kraken与Backed Finance合作推出了“xStocks”代币化股票模型,并提供多链版本;Robinhood则计划在2025年为欧洲用户上线超过200种代币化美股,包括部分未上市公司股份,这些资产运行在Arbitrum区块链之上。这些先行者的实践,或许正为贝莱德的探索提供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