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发行活动(TGE)正逐渐成为加密货币创始人的退出策略,导致投资者面临被孤立的区块链和不断增长的代币解锁压力。
代币生成事件(TGE)常被视为推动新兴区块链发展的关键节点,但实际上它们多以早期退出、生态系统退化以及对长期持有者的抛售压力告终,导致项目难以持续繁荣。
随着时间推移,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人批评TGE已演变为加密货币创始人“套现逃离”的工具,留下几乎无实际应用和价值支撑的区块链项目。
许多项目在启动时以极低的流通量和虚高的估值吸引关注,但这使得真正的支持者难以实现持续回报。行业专家认为,虽然低流通量和自动化做市商(AMM)在短期内有助于稳定价格,但一旦归属期的锁定解除,市场的抛售压力往往会迅速爆发,冲击价格。
一些代币因起始时的稀缺性与热度而价格暴涨,但随着供应逐步释放到市场,绝大多数代币的价值逐渐下跌。
据Cointelegraph采访,加密管理平台Glider的联合创始人Brian Huang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新链变得无关紧要,人才流失,留下的只能依靠做市商和自动化做市商(AMM)来维持链的运转。”
去年,有多位区块链项目的创始人在代币上线后不久便离开公司,这一现象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例如,Story Protocol的创始人Jason Zhao在代币上市大约六个月后辞去了全职职位。虽然有报道称他离职与归属期的“归零点”重合,项目方面则否认这一说法,强调其核心贡献者采用了一年和四年的归属期安排以避免此类情况。
据Brian Huang表示:“实际上,代币发行应只是项目的起点。”他还对创始人早退的动机表示质疑。
Aptos的创始人Mo Shaikh也在今年12月19日辞职,距Aptos主网发布已逾两年。虽然相比Jason Zhao的离职时间较长,但业内批评者指出,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关键的归属期节点之后。
Blockchain Capital的投资人Sterling Campbell指出,部分创始人将代币发行视为套现的工具,但他认为问题的根源更复杂。
在接受Cointelegraph采访时,Sterling Campbell表达:“创始人因为倦怠、激励错配,甚至有时会发现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种现象,不应只归因于个别行为,而是系统设计上的便捷性,让早退变得容易。”
据Messari的研究,代币的归属安排对其市场表现具有关键影响。对150个主要代币的分析显示,内部人士占比较高的代币在2024年表现整体较差,说明内部分配比例越高,未来表现可能越不理想。
大量的TGE事件引发了行业对是否还需要不断推出新区块链网络的讨论。曾被视为创新引擎的“发射台”,如今逐渐变成了项目追求的终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核心价值逐渐被边缘化。
在最近一次采访中,Altius Labs的联合创始人Annabelle Huang(与Brian Huang无关)表示,行业实际上并不需要更多通用区块链平台,比如以太坊或Solana。她指出,未来有潜力的仍是为特定场景量身定制的专用链,新网络的发展空间仍然存在。
例如,Hyperliquid并未承诺打造新的通用区块链,而是通过建立衍生品交易所,垂直整合到自身链中,获得了市场关注。而许多新兴的一层和二层解决方案由于缺乏具有突破性的应用(Killer App),尚未能证明自身的价值。
据Glider的Brian Huang表示:“目前资金明显流向Hyperliquid这样的应用或已存在明确应用场景的项目。而许多新一层和二层项目仍处于观望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为何新链仍能吸引大量风险投资。曾以速度优势领先以太坊的Solana,如今大多数新链的性能已趋同,投资者更倾向于已拥有成熟分发渠道和庞大用户基础的网络。同时,Stripe和Robinhood等企业主导的链也凭借庞大的生态系统快速吸引用户,行业竞争加剧。
据Campbell指出:“他们加快了推广步伐,让更多主流用户接触加密货币,但这也带来了稀释许可网络唯一性和去中心化的风险。”
“Campbell认为:‘Robinhood很可能利用我们过去十年构建的开源网络,进一步抢占市场’。”
当创始人在TGE后不久就选择退出,带走数百万美元的项目资金时,即便设有归属期条款控制内部人士的抛售,也难以根本缓解市场压力。
部分社区成员指出,投资者在购买代币前应了解并接受归属期条款所带来的风险。此类条款旨在避免大量抛售扰乱市场,但同时也限制了支持者的流动性空间。
此外,预计到2030年,将有价值超过1550亿美元的代币逐步解锁,若市场需求未能完全吸收这些供应,将导致持续的抛售压力,影响整个生态稳定性。据Binanc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大部分代币的流通比例依然极低,未来几年内仍有大量资产将被逐步释放。
这一局势凸显出TGE机制本身存在的根本弊端:作为融资手段,它逐渐变成了向内内部人士奖励流动性的工具,而项目方在关键时期失去了对生态的掌控。除非未来项目能提供持续的实际应用场景,否则虚高估值、早期套现和生态萎缩的现象将持续存在,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报道:摩根大通CEO:美联储将在通胀控制好之前保持降息空间,稳定币对传统银行业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