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 >   正文

“探索Web3职业机遇:风险剖析与安全求职攻略”

业内律师提醒,Web3招聘过程中存在虚假招聘窃取机密、项目违法行为以及传销式招募新成员等骗局,求职者应遵循“零费用”和“信息最小化”原则来规避风险。

业内专家提醒,Web3招聘市场充满了虚假招聘、项目违法以及传销拉人的各种骗局。求职者应始终坚持“零费用”原则和“信息最小化”原则,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曼昆普法 | Web3求职风险分析与避坑指南 市场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作者:许倩,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年来,Web3成为许多年轻人心中的“新风口”,新岗位、新概念和新财富模式吸引着大量关注与投入。

然而,作为一名长时间处理数字资产合规与刑事案件的法律专业人士,我也看到了一些隐藏在创新外衣下的陷阱:虚假招聘、违法项目、传销拉新、资产被盗……这些问题在求职过程中层出不穷。有人被骗走资金,有人陷入法律风险,也有人单纯出于兴趣而试水,最终却深陷泥潭。

因此,问题不在于“Web3风险大”,而在于你是否清楚哪些是真正的创新,哪些是披着创新外衣的陷阱。

常见的Web3招聘岗位类别

从岗位类别来看,Web3行业仍以技术、研发、产品、运营、市场、合规等传统岗位为主,但在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上,比Web2更为深入和复杂。例如:技术岗位可能涉及底层协议开发、共识算法优化;产品和运营需要理解反MEV、无偿损失等概念;市场人员则需了解链上用户画像与DAO治理机制。

这些差异源于Web3的根本使命:构建一个更开放、公平、用户主导的互联网,目标在于“重新定义互联网的生产关系”。

为帮助大家理解Web2与Web3工作的本质差异,以下提供结构化对比表格作为参考:

本表格仅为初步对比框架,仅供参考

Web3求职中的常见骗局

一份令人满意的Web3职位,应该让求职者通过专业技能实现价值创造,而不是被卷入骗局甚至成为受害者。在求职过程中,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务必要保持警惕、仔细甄别。以下总结几类常见的招聘陷阱:

(一)虚假招聘,窃取信息

这类骗局常用套路是假冒不存在的职位或项目。骗子通常会借用知名机构的名义制作假资料,伪造官方邮箱联系求职者,安排虚假的线上面试,甚至发放虚假的录取通知书,引诱求职者陷入陷阱。如果在求职过程出现以下情形,请提高警惕:

  • 以“培训费”、“背景调查费”、“押金”或“签证费”等名义收费。

  • 以“试岗任务”或“体验项目”为由,要求求职者免费完成工作,如编写代码、设计经济模型、翻译白皮书等。之后以“工作不符合要求”或“工作不合格”为借口拒付报酬,甚至消失。

  • 索要身份证、护照、银行账户等敏感个人信息。

律师提醒:

任何入职前要求收费或提前索取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都是高风险信号,应坚决拒绝。

(二)项目违法,员工“背锅”

更隐蔽的风险来自那些表面上“正在运营”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商业模式或通证设计可能已涉嫌违法,一旦加入,不仅可能面临经济损失,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例如:

  • 通过ICO/IEO募集资金,未披露资金真实去向,涉嫌非法集资。
  • 虚拟货币兑换、跨境资金转移等行为,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
  • 团队操纵市场、老鼠仓、价格操控,涉及违法操纵行为。
  • 为非法资金提供洗钱、转移渠道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帮凶或共犯。

一旦项目被查,不管是营销、技术还是运营岗位,都可能被牵连,甚至面临刑事责任。在实务中,有求职者因此陷入法律风险的案例屡见不鲜。

(三)高薪诱饵,拉人入“局”

一些职位打着“Web3推广专员”、“区块链社区建设者”等旗号,实则是传销性质的招聘骗局。这些岗位往往承诺“底薪不高,但提成丰富”,“你不仅是员工,更是股东”。实际工作内容则是不断拉人头,发展下线。

判断是否陷阱的方法很简单:如果岗位KPI集中在“新增会员”、“裂变人数”而非产品或技术,那必须警惕。

(四)钓鱼链接,盗取信息

“假招聘、真钓鱼”的案例逐渐增多。有些骗子会通过电子邮件或消息,发送带有钓鱼链接,声称“查看职位详情”或“进行线上测试”,实际上隐藏精心设计的钓鱼陷阱,目标窃取个人信息或数字资产。

一旦在钓鱼网站连接钱包、输入私钥或助记词,资产就会被迅速转走,追查困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求职者必须警惕所有涉及验证、资产操作的环节,这些很可能是骗局的最后一步。

如何预防Web3求职骗局?

(一)核实项目背景:确认其真实性与合规性

收到招聘信息后,应进行以下三步核查,切勿盲信:

  • 检查项目官网域名及备案信息,确认公司注册是否合法。

  • 搜索项目团队、投资机构、融资记录,确认是否有公开背书或信誉背书。

  • 加入项目官方社群,观察用户活跃度及项目开发进展。

同时,建议主动检索项目的投资背景、注册信息、融资历史等。在面试环节,关注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提出关于团队架构、技术路线、经济模型和盈利模式的具体问题,从而判断项目是否具有实际价值,是否涉及金融违法行为。

评估效果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 项目的增长是否基于真实生态需求(如交易Gas费、服务购买),还是依赖后续投资者资金支撑?

  • 是否有明确或隐晦的“保本保息”、“高额回报”承诺?这些通常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特征。

  • 是否存在操盘、拉盘或“老鼠仓”的异常交易行为?

  • 资金是否透明?是否有明确的资金托管和使用计划?

  • 团队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合规制度?缺乏合规的项目风险较高。

(二)坚持两大原则:零费用和信息最小化

零费用原则:任何在入职前要求支付“培训费”、“押金”或“账户激活费”的行为,都极具警示意义。若对方还索要私钥或助记词,可以基本断定是骗局。正规招聘中绝不会要求任何预付费用,也不会涉及加密资产操作。

信息最小化原则:除非正式录用且签订合同,否则无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或手机号等个人隐私信息。在面试阶段提前索要个人敏感信息的公司,合规性极低,应立即警惕。

(三)理性看待收益,警惕传销话术

行业确实存在一定的薪资溢价,但高薪并不等于“发财”。

真正的职业关系是凭借专业技能和时间换取报酬,而非投资获利。任何要求“带资入职”或“投资创业”的行为,几乎都属于违法行为的预警信号。在面试中,关注岗位的核心KPI——若回答集中在“裂变会员”、“社群发展”或“销售指标”而非产品、技术或内容建设,就应保持警惕。

此外,出现“结合投资和推广”、“收益高于底薪”、“自我投资创业”等话术,往往隐藏着拉人头、传销的真相,需要特别警惕。

律师提醒: 若薪酬结构中包含“层级奖励”、“团队管理奖”或“无限级佣金”,基本可以确认涉及传销,应立即退出。

(四)操作风险防范:谨慎授权,资产隔离

对求职者而言,技术操作安全同样重要。请务必警惕来源不明的钓鱼链接——无论是通过邮件、Telegram还是WhatsApp收到的招聘链接。如果对方要求授权钱包、索要私钥或助记词,或要求支付面试费、账户激活费或验证码等,都属于高风险行为,极可能是骗局。

在确需使用钱包进行操作时,应采取严格的资产隔离措施:将主要资产存放在冷钱包中,只用少量测试资金配置在热钱包上进行必要的网络交互,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对于每一位走入Web3的求职者而言,职业规划的顺利、技能的不断提升及财产与安全的保障,都是不可或缺的底线。

Web3充满创新与机会,但也伴随着风险与陷阱。真正的安全感,不来自于虚假的高收益承诺,而来自对风险的认知和坚守底线。

每个求职者都应建立独立的判断体系——不盲信浮夸的技术词汇,避免轻信快速致富的美好故事。在深入了解项目商业逻辑、验证其合规基础后,才能正确评估其价值。

在这个信息繁杂、概念诸多的时代,理性思考和准确判断,是在Web3职场中最宝贵的护身符。

相关推荐:从事Web3远程工作,在国内是否存在被追究风险的可能?(中篇)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