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自助终端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欺诈活动和卡特尔主导的洗钱行为,这引发了对加强全国金融系统监管的迫切需求。
加密货币自助终端的兴起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欺诈行为和贩毒集团驱动的洗钱活动,迫使美国金融系统亟待加强监管措施。
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于8月4日发布通告,指出可转换虚拟货币(CVC)自助终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欺诈、洗钱以及针对易受害者的诈骗活动。通告说明,这些自助终端,通常被称作加密货币ATM,允许法币与数字货币之间的兑换,因而被跨国犯罪组织和诈骗分子利用来迅速、通常匿名地转移非法资金。FinCEN呼吁金融机构加强对可疑活动的监控,并强调应积极提交可疑活动报告(SARs)。
FinCEN主任Andrea Gacki表示:
犯罪分子不断寻求新的手段来从受害者手中窃取资金,现已学会利用CVC自助终端等创新技术来达成目的。
她补充道:“美国致力于保护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以便为合法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支持,而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合作伙伴角色。此次通告强化了财政部打击欺诈及其他非法行为的使命。”
根据FBI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的数据,涉及CVC自助终端的诈骗投诉在2024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0,956起,报告损失高达2.467亿美元。其中,老年人是受害的主要群体,60岁及以上的受害者占据了因自助终端诈骗而导致的总损失的三分之二以上。
同时,CVC自助终端运营商普遍存在的合规性缺失加剧了这一问题。FinCEN发现,许多运营商未注册为货币服务业务,且未能实施必要的反洗钱控制,使得交易在缺乏有效客户尽职调查的情况下进行。尤其是哈利斯科新世代贩毒集团等毒品贩运网络,利用这些自助终端进行毒品销售所得的洗钱活动,尤其在如伊利诺伊州等高风险地区表现突出。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行业内的支持者认为,通过构建健全的合规框架,自助终端可以在促进加密货币普及和实现金融包容的同时,尽量减少滥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