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节点及其对美元全球霸权构成的挑战。
在特朗普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下,中国已成功实现去美元化的主要里程碑,人民币从中受益显著。尽管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自2022年以来,其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场份额已翻了一番。
作为中国去美元化战略的一部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平稳增长,并已达到新的高度。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目前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流动量已经超过总支付的50%,这证明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上升势头。
尽管人民币仍然落后于美元,但分析师表示,在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背景下,人民币有望扩大其国际角色,尤其是在特朗普任内的经济环境下。
当前,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依然不足4%。然而,自2022年以来,这一比例却实现了翻倍增长。此外,由于中国银行通过CIPS(中国国际支付系统,类似于SWIFT)进行交易,因此这一数字可能未能全面反映人民币的真实使用情况,正如大西洋理事会的Josh Lipsky所指出的那样。
人民币的增长趋势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俄罗斯——在制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地使用本国货币密切相关。随着制裁严厉打击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俄中之间的国际贸易大幅提升,极大地改变了俄罗斯的经济格局。
预计,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在债务融资领域将继续增长。匈牙利在这一领域走在前列,成功发行了50亿美元的熊猫债券,为其他国家的类似债务发行铺平了道路。此外,俄罗斯的一些企业也获得了以人民币计价发行债券的许可,巴西则被报道有意采取类似措施。
去美元化的影响同样渗透到了外汇储备的管理上,中国正逐步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持有。受近期贸易战讨论的影响,中国的美国国债持有量在今年四月份降至16年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积极增加其黄金储备,截止到八月份,已经连续十个月实现了纪录性的购买,以寻求相对安全的避险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