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的增长倍数在每个周期中呈几何级衰减,人们开始质疑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加密货币是否正在接近自然生命周期的极限。
近年来,比特币的指数增长周期明显缩短,反映出其潜在的技术成熟度或市场动力正逐渐受到限制。这一趋势令人担忧,预示着比特币未来的发展或将面临更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分析及未来展望。
作者:Joshua Chu,香港Web3协会联合主席
年轻时,我们总觉得自身经验不足,容易被轻视;而年长者则感慨时间始终对他们有利。同样的,比特币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也经历了这一阶段。起初充满不确定和挑战,但也蕴藏无限潜力。时间站在其一边,赋予我们学习、适应和成长的空间。
然而,随着比特币逐渐步入中年,曾经的辉煌与广泛认可(甚至是技术上的采用)开始形成盲点。市场逐渐被机构资金和媒体关注所左右,追逐短期成功和财富成为常态。这一阶段带来了压力、风险,甚至恐慌情绪。逐渐收窄的视野,让投资者感觉未来变得愈发有限,危机也愈加逼近。
比特币的快速上涨在2025年前后正面临“中年危机”。作为新兴技术,它的指数增长已明显放缓:
2013年,增长了310倍;
2017年,增长幅度下降到143倍;
2021年,增长骤减至11倍;
预计2025年,增长仅剩约2倍左右。
这表明每个新周期的增长幅度大约是前一个的四分之一,呈现出令人担忧的几何衰减趋势。这符合学术界关于非收益资产泡沫破裂的理论——即资产价格无法无限期持续上升,最终会逆转进入调整甚至收缩阶段。正如 Nassim Nicholas Taleb 在其论文〈比特币、货币与脆弱性〉中提出,资产的价格增长自然会受到“泡沫模型”的限制,超出一定范围后必然回归理性。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比特币是否正逐步逼近“悬崖”?这项曾经充满青春活力的技术,是否已经走到到达自然生命周期终点的边缘?还是还有可能迎来第二春?未来的出路尚未明朗。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Joe Lubin曾强调,以太坊的价值源于“对其区块链的信仰”。在一次采访中,他指出,正是由于市场相信加密货币的价值,这些资产才能不断“滚雪球”,逐步成为社会认知中的“有价值的东西”。
他曾建议,这种信仰可以让加密货币“像美元一样”,即依赖集体的信任。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法币背后由货币政策、税收和财政措施等实体支持的内在价值——而数字货币,尤其是比特币,是一种“纯粹的信仰资产”,其价值完全依赖市场的需求与信念。它不同于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货币,缺乏实质的经济支持。
早期,比特币被视作对冲通胀和避险的工具,承诺摆脱政府控制——但随着现实变化,这一立场正受到考验。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它的价值焦点也不断演变,而“信仰”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一个技术的生命力,通常取决于其支撑的基础设施。正如互联网经历了从早期的产品到成熟的基础设施的转变,区块链技术也正处于类似的阶段。虽然早期的比特币充满革命性,试图挑战传统金融系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但随着时间推移,技术的局限逐渐显露。
比特币的底层还是基于密码学原理,而其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节点(完整节点、验证节点)、网络协议以及支持生态的存储系统——才是保证其大规模、可靠运行的关键。正如任何中年危机中的个人,面对瓶颈和转折点,比特币也正逐渐进入“成熟期”。
像ETF和机构投资的加入,似乎让比特币更像是“中层管理人员”或“企业员工”,但其早期的爆发性增长带来的市场波动正逐步减弱,反映出其逐渐走向成熟甚至可能的收缩。
因此,投资者和创新者开始考虑是否应退出单一的比特币投资,转而投向像以太坊这样的新兴数字资产,或专注于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转变提醒我们:任何技术都存在生命有限的一天,真正持久的,是基础设施的积累和优化,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寿命远远长于某个单一的“产品”。
正如我们自己的年龄增长、白发增多,这些都提示我们要用“生命周期”的视角谋划未来。比特币自2009年发布,距离完全成熟,已有至少41年的历史——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认识其生命周期,对于做出长远的战略选择至关重要。
作者:Joshua Chu,香港Web3协会联合主席
相关推荐:香港加密新规来了!详解CRP-1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仅供参考,非法律或投资建议。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并不一定反映Cointelegraph的立场。任何投资决策请结合自身情况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