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以太坊 >   正文

中登应适应向00后汇报工作的时代

在AI时代,00后将成为主导力量

在 AI 时代,00 后将成为主角。

中登们要习惯向 00 后汇报工作市场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TechFLow 深潮,作者:Lia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在二十岁出头时在做什么?

是在图书馆苦读考研,还是在实验室熬夜赶报告?

是在咖啡店修改简历、希望获得大厂实习机会,还是被父母催着准备公务员考试,追求一份“稳定”的人生?

在大多数人眼中,二十岁的年轻人应当谦卑迷茫,应该听从经验与安排,习惯向 40 岁的前辈低头。

然而,在另一端,一些 00 后正在重写这本剧本:

有人在宿舍里辍学创业,两年内将公司估值提升至 20 亿美元;

有人创建了全球最大的 Meme 币发行平台,估值 40 亿美元,年收入超 7 亿美元;

还有人刚毕业就成为了顶级交易所的市场营销负责人。

他们没有经历“十年打杂”的过程,而是在最年轻气盛的时期,直接走上了风口浪尖。这并非偶然,而是 AI 与 Web3 正在重塑年轻人与权力、财富、话语权之间的关系。

在旧有秩序中,资历是保护屏障,年龄是门槛;可在这个新世界里,这些限制正在迅速失效。技术革命,让年轻人拥有了无需等待的机会。

AI 与 Crypto 改变命运,这是属于 00 后的黄金时代。

宿舍中诞生的 20 亿独角兽

Brendan Foody 今年 21 岁,但他已经不再为找实习发愁。

他的公司 Mercor 是一家 AI 招聘平台,在短短两年内估值突破 20 亿美元,客户包括 OpenAI、Anthropic 和 Founders Fund,年营收达 7500 万美元。而 Brendan 正是这家公司的 CEO。

在 2021 年,当大多数大二学生还在为专业课程困扰时,Brendan、Adarsh Hiremath 和 Surya Midha 三位 19 岁的年轻人却在哈佛与乔治城的宿舍中策划着一场“革命”。

三人相识于高中辩论队,并组成团队参加政策辩论赛并获胜,辩论的议题正是关于就业市场的不公现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歧视问题。

也许命中注定,这次辩论成为了他们后续创业的灵感来源。

起初,他们只是希望创建一个小副业,学习如何开发软件以帮助创业公司,却在雇佣印度远程程序员时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全球人才的分布极不均匀,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

例如,印度有很多优秀而薪资要求低的技术人才,而硅谷的技术人才虽然集中、竞争激烈但价格昂贵。

他们很快认清了对创业公司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人才而非软件。

在此背景下,ChatGPT 的问世激发了新的构想:利用大语言模型模拟经验丰富的面试官,自动评估人才,帮助雇主打破地域限制找到最合适的人选。

2023 年,他们三人同时退学,正式创立了 Mercor。

早期阶段,他们是单纯的招聘中介,手动帮 AI 创业公司联系印度的远程工程师,但几个月内就创造出 100 万美元的收入和 8 万美元的利润。

不久后,Mercor 的模式转变为 AI 驱动的招聘服务。求职者上传简历后,与 AI 系统进行 20 分钟的视频面试,系统便能创建个人档案并自动匹配合适的职位。企业只需提交职位描述,AI 就能推荐最佳的候选人。

2024 年,三位创始人都被授予了蒂尔奖学金 Thiel Fellowship,这是硅谷传奇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专为辍学创业的年轻人设立的资助项目,且他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集体入选的创业团队,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打开了硅谷顶级投资圈的大门。

随后的融资过程可谓一飞冲天。

2023 年 9 月,360 万美元的种子轮;

2024 年初,32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估值达到 2.5 亿美元;

2025 年 2 月,1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估值达到 20 亿美元。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公司的估值翻了 8 倍。

更震惊的是,为了争取投资的 A 轮融资,顶级风险投资公司 Benchmark 甚至派专机接送三位创始人出席谈判。这种“超级明星”般的待遇,在传统行业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Mercor 年收入已达 7500 万美元,月增长率保持在 51%。包括 OpenAI 在内的全球顶级 AI 实验室都是他们的客户。

三个平均年龄 21 岁的年轻人,迅速成为了十亿美元俱乐部中最年轻的成员。

Mercor 还有个独特的创业文化,大量招募同龄的优秀辍学生,员工平均年龄只有 22 岁,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团队。Brendan 认为,创业门槛已经低了很多,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花时间按部就班完成大学学业,而是直接投入到创新实践中。

而 Mercor 的宿舍创业故事,仅是 00 后 AI 创业浪潮的冰山一角。

22 岁的华裔女生 Jessica Wu 从麻省理工学院辍学,成立了 AI 代理公司 Sola Solutions,获得包括 a16z 在内的累计 2100 万美元融资;

2002 年出生的党嘉成,从伯克利大二辍学创立 FlowGPT,打造了全球最大的 AI 提示词社区,月活跃用户超过 400 万;2000 年出生的 Eric Steinberger 14 岁时便开始进行 AI 研究,高中期间与 Meta 研究员合作,创立了 Magic.dev,获得 4.65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 15 亿美元;

还有专注于“AI 数学+量化金融”的 00 后斯坦福博士洪乐潼,公司的估值尚未有产品就预估在 3-5 亿美元;语核科技的池光耀,从文科生转向 AI 代理企业,年营收近千万,客户囊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大型企业。

一个清晰的图景已经浮现:在 AI 时代,00 后会是主角。

21 岁打造 40 亿美元市值的加密平台

如果说 Mercor 的成功是传统叙事,那么 pump.fun 的崛起,更像是一场由一群 00 后导演的狂野实验。

Noah Tweedale、Alon Cohen 和 Dylan Kerler,平均年龄约 21 岁,联手创建了全球最大的 Meme 币发行平台。

短短一年间,Pump.fun 创造了超 7 亿美元的协议收入,单日收益峰值曾突破 700 万美元,一度成为最赚钱的加密应用。

这场风潮的起点,源于 Solana 生态系统在 2024 年初爆发的 Meme 币热潮。

当时,投机者们疯狂追逐下一个“百倍 Meme 币”,而发行一个代币并非易事:需要部署合约、配置流动性、上架交易所……流程复杂且成本高昂,阻碍了许多普通用户和草根创作者。

pump.fun 团队洞察到了这一痛点,他们的解决方案极其简单:一键发币。

用户只需上传一张图片、起个名字,支付数美元的 Gas 费,就能在 5 分钟内上线一个代币。无需任何编程技术、无需白皮书,也不需要理想主义的叙事,只要代币够有趣、有话题,便能吸引投资者。

该平台采用了一种称为“联合曲线”(Bonding Curve)的定价模型,代币价格会随购买量自动上涨。当某个代币市值达到 6.9 万美元时,即可“毕业”至主流去中心化交易所 Raydium,正式进入交易。

这一过程被设计得十分有趣:创作者需要通过拉升价格或推广,让自己的代币获得关注,买家则在新奇的代币中寻找下一个“狗狗币”。

为了增加趣味性,pump.fun 还推出了直播功能,创作者可以在镜头前对自己的币进行“带货”。

这种形式很快演变成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秀:有人承诺币值突破百万美元就剃光头,有人甚至现场纵火自焚……争议不断,最终 pump.fun 不得不暂时下架直播功能。

尽管如此,pump.fun 的增长势头依旧不可阻挡。

到 2025 年,该平台累计发射超过 870 万个代币,累计收入超过 7 亿美元;7 月按 40 亿美元的估值,募资 13 亿美元……

然而,这个成功故事并非没有阴暗面。

数据显示,pump.fun 上发行的代币“毕业率”(成功上线 DEX)仅为 1.4%,这意味着 98.6%的项目最终会归零。平台上仅有极少数代币能在 1 亿美元市值以上维持,绝大多数代币的生命周期仅几天或几小时。

在批评者眼中,pump.fun 的实质不过是一个“链上赌场”。它从每笔交易中抽取 1% 的手续费,赚取的则是用户的兴奋、幻想和失望。

而平台的三位创始人则始终保持神秘。

他们以 Sapijiju、A1on 等 ID 活跃于 X 和 Discord,鲜少露面,主要出于安全考量,年轻且暴富,在加密世界中是极其危险的标签。更何况,部分成员还有不良历史,据《名利场》报道,Kerler 曾在 16 岁时创建多个 rug-pull(跑路)项目,套现近 40 万美元。

Alon 曾在播客中表示,大多数山寨币,本质上也是 Meme。我们只是将这一点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他们的理念,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注意力经济体”的一部分,将社交网络的情绪直接转化为金融资产。

不可否认,这个团队确实实现了破坏式创新。

他们通过简单的产品逻辑和打破技术门槛的设计,重新定义了“发币”这一行为:从专业玩家的特权,变成大众的游戏。

在狂野的加密世界,00 后毫无疑问是主角。许多人直接跳过股市、房地产等传统投资路径,从高中甚至更早便积极参与链上的实验与冒险。

《福布斯》报道指出,2006 年出生的巴伦·特朗普已借助加密货币赚取超过 4000 万美元,并担任家族加密项目的 Web3 大使。

在加密圈中,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

一个在租屋中日夜盯着屏幕、在邻居眼中“不务正业”的 00 后,有可能在链上 Memecoin 狂潮中一夜之间变身千万富翁;而你以为在国企默默工作的年轻人,或许正是背后操控千万美金资金池的匿名鲸鱼,工作不过是休闲副业……

财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区块链上流通循环,逐渐被分配到年轻一代的手中。

向年轻人汇报工作

一些年轻人已经成为老板,而某些人则早已坐上了高管的职位。

当 00 后和 90 后绕过会议桌的角落,直接走向正中央,成为发号施令的领导者时,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会感到深深的不适:为什么?凭什么?

然而,各位长辈,时代真的变了。

最近,在区块链和 AI 领域,两则新闻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28 岁的华裔 Alexandr Wang 成为 Meta 的首席人工智能官,以 143 亿美元的身价统领一众 AI 精英,甚至连 64 岁的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也不得不向他汇报工作。

24 岁的 Claudia Wang 毕业不久,就成为全球知名交易所 Bybit 的市场营销负责人,负责这家老牌交易平台的品牌与营销。

两人都曾面临质疑。

对于 28 岁的 Alexandr 来说,质疑主要来自硅谷的传统派人士:一个辍学生,真的能够带领如此庞大的 Meta AI 战略吗?甚至直接推翻了图灵奖得主 LeCun 设定的发展路线。

但事实胜于雄辩:Alexandr 的公司 Scale AI 在 2021 年使他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公司的服务为 OpenAI、Google 等顶级 AI 实验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标注支持。

如今,为了 Alexandr,扎克伯格毫不手软地投入了 143 亿美元,收购 Scale AI 49% 的股份。这可以说是“为了一个人,买下一个公司”。

对 Claudia 来说,质疑更多来自行业内部:一位刚毕业不久的 00 后,真的能够领导 Bybit 这样知名交易所的全球化品牌与营销吗?

抛开年龄的因素,她的履历就足以令人信服:从北京大学区块链协会主席,到 Trustless Labs 的合伙人参与项目孵化,再到 StakeStone 的创始成员,负责商务发展和市场工作,在顶级美元基金 IDG Capital 也有投资分析师的经验。

在 Claudia 的主导下,Bybit 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标识及#IMakeIt 营销活动。

在传统企业文化中,年龄往往与经验划上等号,资历是权威的象征。举例来说,一个 40 岁的总监理所当然地应该管理一位 30 岁的经理,一个 50 岁的副总裁理所当然地指导一位 35 岁的主管。

但在快速迭代的技术时代,十年前的“最佳实践”如今可能已经成为负担。年轻人虽然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经验,但他们拥有更重要的素质:快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他们避免了“应该这样做”的思维定式,敢于尝试传统行业认为“不可能”或“不该”的创新。

未来,在 AI 和区块链等领域,90 后和 00 后逐渐成为高管将愈发常态。在这些领域,冲劲往往比资历更重要。相比于习惯于无所事事的中年人,充满干劲的 00 后与 90 后更受投资人及创始人的青睐。

而我们这些“中登们”,未来将不得不适应这一新常态:向年轻人汇报工作。

相关推荐:香港建筑巨头豪掷4.83亿美元,狂扫4250枚比特币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