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网络演绎50亿美元质押对决:机构涌入与早期玩家撤离博弈并行
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大举进场;另一方面,早期玩家纷纷获利离场,以太坊网络正上演一场价值50亿美元的质押拉锯战。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W3C DAO,作者:马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太坊的PoS网络正经历一场史诗级的“拉锯战”。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以太坊PoS网络中等待退出的ETH数量激增至910,461枚,价值约39.1亿美元,创下币本位历史最高纪录。这些 ETH 等待解质押操作需要排队约15天18小时。
与此同时,目前排队等待加入以太坊网络的ETH数量约为268,217枚,价值11.4亿美元,激活延迟约4天15小时。这样一来,进出之间形成了近65万枚ETH的巨大差距,市场多空力量在以太坊质押池中展开激烈博弈。这场看似矛盾的资本博弈,揭示了市场对以太坊未来的深层分歧。
以太坊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刺激早期玩家获利了结的关键因素。从2025年4月的最低点1386美元,ETH价格最高飙升至4788美元,整体涨幅超过350%,并接近4868美元的历史高点。
面对如此显著的涨幅,许多早期质押者选择解质押以锁定利润。8月17日,一位鲸鱼用户一次性将10,819枚ETH(约4779万美元)转入Kraken交易所,其中包括564枚ETH的质押利息,整体浮盈超过2068万美元。
此外,流动性质押代币(LST)与ETH价格的脱钩加剧了危机。在7月份,stETH与ETH的折价率一度达到0.4%,创造了套利机会。
一些交易者选择在二级市场低价买入质押代币,随后通过解除质押兑换全额ETH以赚取价差。EtherFi平台的流动策略单点便累积了约20,000枚ETH的退出申请。
Lido、EtherFi与Coinbase三大平台分别主导了解质押潮,退出ETH数量分别达到285,000枚、134,000枚和113,000枚。
1. 监管松绑激励机构参与
2025年5月29日,美国SEC明确指出“ETH质押不违反证券法”,彻底消除了机构参与的障碍。此后,机构质押委托量迅速暴增超100%,验证者排队时间也增长了360%。贝莱德等资产管理巨头甚至向SEC提交申请,计划为其现货ETH ETF增设质押功能,预计年化收益率在3%-5%之间。
2. 上市公司“ETH金库”战略崛起
• BitMine Immersion:当前累计持仓超150万枚ETH,市值约65.3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以太坊持有者,正在积极增持和质押ETH,以提升股东价值;
• SharpLink Gaming:自5月起转型为以太坊资产策略,累计持有72.88万枚ETH,市值约31.2亿美元,成为以太坊企业持有量最多的公司之一;
• The Ether Machine:累计持仓34.54万枚ETH,市值约14.8亿美元,在以太坊十周年纪念日单笔增持1.5万枚ETH,显示出其战略配置的决心。
3. ETF资金持续流入
美国的现货ETH ETF自推出以来,总是持续吸引资金:
• 贝莱德(BlackRock)iShares以太坊信托(ETHA):持仓量360万枚ETH,市值约156.6亿美元(以ETH现价≈4,350美元计算),是全球最大的以太坊ETF,持仓量占所有以太坊ETF的60%,资产管理规模(AUM)超过100亿美元,单日净流入创下17.9亿美元的纪录。
• 灰度(Grayscale)以太坊信托:持仓量200万枚ETH,市值约87亿美元,最近一周净流入超7.3亿美元,2025年累计流入73亿美元,因质押功能的引入进一步吸引了机构的增配。
• 富达(Fidelity)以太坊基金:持仓量79.36万枚(占市场总份额约15%),表现良好,单日净流入达到2.1亿美元的历史峰值,推动ETF总AUM突破200亿美元。
机构资金在这场拉锯战中成为了最终的裁决者,过去半个月,机构投资者增持超过183万枚ETH,完全覆盖了解质押的规模。
这个退出与入场并存的局面,正是以太坊生态日渐成熟的标志。早期投资者的获利了结与机构资金的长期布局形成了动态平衡,这场资本的轮动实质上是市场对以太坊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地位的认可。当华尔街用真金白银押注于其结算层的价值时,短期的市场波动最终将让位于新的增长叙事。
相关推荐:比特币(BTC)、以太币(ETH)ETF资金流出近10亿美元,价格同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