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安局成立虚拟资产情报工作组及实施“止付机制”以加强市场监管
香港保安局针对虚拟资产骗局的快速增长,宣布成立专门的虚拟资产情报工作组,并推出“止付机制”,以强化打击相关犯罪行为、保障市场安全,提升行业合规水平。
随着虚拟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其在金融创新与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另一方面,这也让虚拟资产成为犯罪分子进行诈骗、洗钱等非法活动的新工具。作为积极推动Web3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面临虚拟资产相关诈骗案件不断增加的严峻挑战。2025年9月23日,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正式宣布成立虚拟资产情报工作组,并与虚拟资产平台合作推行“止付机制”。此举标志着香港在打击虚拟资产犯罪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旨在营造更安全、更可信的数字资产环境,让虚拟货币的非法交易无处遁形。
一、虚拟资产诈骗案件增加:香港的新挑战
近年来,利用虚拟资产进行诈骗的案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香港也未能幸免。
资金转移路径变化: 邓炳强局长指出,过去诈骗款项多通过银行转账转移,而现在犯罪分子更倾向于利用虚拟资产平台进行转移。这种方式利用虚拟资产的跨境流通性与匿名性,增加了资金追查的难度,规避了传统金融监管体系。
高额损失典型案例: 仅在9月20日,香港警方接到一名75岁本地男子报案,称其在虚拟货币投资中被骗走约2620万港元的以太坊(ETH)。这起案件突显了虚拟资产诈骗给受害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潜在风险。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香港保安局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布局反制策略。
二、保安局强势出击:成立虚拟资产情报工作组与推行“止付机制”
为更高效打击虚拟资产相关诈骗事件,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宣布成立虚拟资产情报工作组,并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合作,推行“止付机制”。
虚拟资产情报工作组: 该工作组主要负责收集、分析并共享虚拟资产犯罪的情报信息,提升执法机构对虚拟资产犯罪的侦查和打击能力,加快反应速度。
“止付机制”: 邓炳强强调,虚拟资产服务商应设立应急止付机制。一旦发现涉案资金仍在虚拟平台中,应立即采取措施冻结资金,类似银行的止付操作。此措施可有效阻断诈骗分子的资金转移路径,最大程度地减少受害者损失。
合作要求: “止付机制”的有效执行依赖于虚拟资产平台的配合。这意味着平台需强化内部风险控制、反洗钱(AML)和客户身份识别(KYC)措施,同时积极配合执法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
三、香港在数字资产治理的整体策略
这次举措是香港在数字资产监管和治理方面全面布局的重要体现。
政策引导—《施政报告》: 根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的规划,香港正推进稳定币发行人制度,制定数字资产交易与托管服务的规范发牌体系。香港证监会也在积极研究,旨在在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基础上,逐步丰富专业投资者的数字资产产品和服务选择。
国际合作与税务管控: 香港将加强与国际税务机构的合作,打击跨境逃税与洗钱行为,确保数字资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科技应用提升安全监控: 邓炳强局长还提到,将在年底将“无人机警政”推广至长洲和中区,利用无人机执行巡逻任务,监控山岭等偏远地区的安全,为打击犯罪提供新技术手段。这一措施彰显香港在科技驱动公共安全方面的不断努力。
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 政府正积极研究修改与性犯罪相关的法律,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提交立法建议,明确性别不应成为法律差异的依据,尊重不同的性取向,并加强对市民的保护措施,以应对未来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打击非法劳工: 跨部门的反黑工专责组未来将与内地合作,联合打击非法雇佣与地下黑工,保障劳动市场的规范有序。
这些措施共同构筑了香港在数字化时代的多重安全防线,涵盖金融、社会和公共安全等多个层面。
四、对虚拟资产市场的长远影响:安全守护与合规发展双驱动
香港的这系列行动将对虚拟资产市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强化市场安全: “止付机制”的落实,将能有效降低诈骗资金的转移成功率,提升市场整体的安全性与投资者信心,推动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推动平台的合规升级: 虚拟资产平台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增强反洗钱、反诈骗等内控措施,从而推动行业向更加规范、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促进国际合作共治: 由于虚拟资产的跨境属性,此次行动也将促使香港加强与国际执法机构之间的情报共享与合作,形成共同打击虚拟资产犯罪的多边格局。
总结:
香港保安局通过成立虚拟资产情报工作组及推行“止付机制”,在数字资产治理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不仅有力回应了虚拟资产诈骗案件猖獗的局面,更彰显了香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决心。未来,安全与合规将成为虚拟资产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石。此举也为全球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共同推动数字金融环境向更加透明、安全的方向发展。
相关推荐阅读:香港《稳定币条例》持续热议,多地警示非法集资风险!千万别踩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