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停工与劳动力市场预期疲软催生短期风险资产价格上涨,美元、黄金及美债收益率齐升揭示市场对美联储宽松政策预期过度消耗,通胀及地缘风险或触发市场调整"
美国政府的停摆以及劳动力市场预期趋紧,短期内推动风险资产上涨,但同时美元、黄金和美债收益率同步走高,表明市场对美联储宽松政策的预期已被透支。此外,潜在的通胀上升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可能会引发未来的市场调整。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Phyrex_N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过去一周,关于美国政府停摆的讨论几乎成为全部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之前提出过两个预测:一是停摆时间越长,市场压力越大;二是配合川普的裁员策略,制造劳动力市场下行预期,从而倒逼美联储在十月降息。目前来看,短期内的利好情绪似乎已经逐步兑现,美股和加密货币市场都呈现出不错的上涨势头。
不过,风险市场的上涨伴随着黄金和美债收益率的同步走高,甚至美元指数也持续攀升。这种现象透露出市场的预期出现错位——一方面投资者布局在不同资产类别中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市场表现出对美国宽松预期的过度透支。从短期角度来看,投资者押注美联储会放松货币政策,资金从债券市场撤出,流入股市和加密货币。美债收益率的上升表明投资者资金正在离场,风险偏好提升,市场的“丧事”——即劳动力市场的前景暗淡——反而变成了“喜事”,促使市场预期美联储会降息缓解紧张局势,这就是所谓的“丧事喜办”。
然而,这种短期的上涨只是表象。实际上,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胀压力并未明显减缓,反而出现重新抬头的趋势。美联储尚未全面进入宽松状态,且停摆不可能无限持续,其带来的财政损失难以全部由市场预期所抵消。此外,地缘冲突仍在持续扩散,包括俄乌冲突的升级风险不断增强,俄罗斯与哈马斯的冲突可能引发区域性冲突升级。美国国内财政赤字持续扩大,这一方面为黄金提供上涨理由,但另一方面美元也同步走强,形成了看似矛盾的局面。这表明市场对美国的未来既抱有信任,又存在疑虑,展现出复杂的多重预期。
从传统逻辑来看,美元走强应意味着其他主权货币贬值和流动性收紧,黄金(以美元计价)应承受压力,但此次黄金和美元却同步上涨。这反映市场对短期风险偏好的变化存在分歧——一些交易者押注美元和黄金的避险需求,而中长期来看,市场普遍预期通胀会持续存在,美联储难以完全进入宽松状态,甚至可能在短暂宽松后因通胀再升而被迫重新收紧。
美元指数的走强,并非意味着美国经济更具韧性,而是全球资金因避险需求回流美元体系。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利率低迷,使得欧元和日元缺乏吸引力。美元因此成为全球流动性的避风港,而美债虽然被抛售,但仍是全球最具流动性的资产。美联储的地位相对“最硬鸽”,这支撑美元的唯一动力来自于全球资金的“缩圈回流”。而黄金的上涨则源于资金在体系内寻找“非主权信用”的避险资产。
黄金和美元同时走强,说明市场对其他主权货币(如欧元和日元)失去信心的同时,也在质疑美债的偿付能力。美元作为结算基础被偏好,黄金则作为终极储值资产被追捧。美元指数的结构中,欧元占57%、日元13%、英镑12%,这次的走势更多反映了美国以外的货币体系疲软,而非美国自身的相对强势。
另一方面,财政方面,2025财年美国政府的赤字仍处高位,这引发市场对美债的长期偿付能力产生疑问。国债发行激增推动收益率上升,然而收益率的抬升并未抑制金价,反而强化了黄金作为“无信用风险资产”的吸引力。收益率越高,市场越担忧财政失衡,黄金的避险需求反而增强。
同时,通胀预期逐步上升。过去几个月,CPI与PCE数据都在3%左右徘徊,尽管美联储表现偏鹰派,但市场普遍认为宽松措施已经在路上。流动性扩张预期增强,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胀压力。黄金作为对冲货币贬值的工具,提前布局,反映出投资者的防范心理。
综合来看,当前格局是美元走强、通胀预期升高、黄金上涨——这一切都反映出市场相信美国的实力,但对其偿付能力逐渐存疑。这次美国政府停摆和市场的表现,实际上是在透支美联储未来的宽松预期。
从长远来看,这种提前透支的行情可能导致通胀失控,迫使美联储不得不重新走紧缩路线。一旦通胀数据重新回升,市场预期升温,风险资产或将迎来调整。市场缺乏真实数据支撑,使得情绪成为主导,出现FOMO(恐错过)行情。一旦官方通胀数据回归高位,美联储很可能会提前干预,收紧货币政策,导致风险资产出现较大波动。这种短期的乐观情绪,或许只是市场的“泡沫”。
根据Kalshi的预测数据,市场普遍预估美国政府停摆时间在20天左右,可能会错过九月份的CPI和PPI数据,预计在十月底的议息会议前缺乏足够的参考信息。短期内,市场仍可能保持乐观,除非出现新的重大利空,否则通胀数据持续走高或会引发悲观情绪的蔓延。
周二晚,美元指数和美股出现明显回调,主要原因是纽约联储发布一份09月的预测报告。报告显示,未来一年美国通胀预期上升至3.4%,高于8月的3.2%,而三年和五年的通胀预期同样走高。工资水平下降,失业率预期继续上升,表明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面临压力。这一系列数据使得市场对未来的失业和通胀形势变得更加担忧。
具体表现为,市场普遍认同通胀偏高且具有一定粘性,通胀预期的上升导致工资增速放缓,实际购买力被压缩。失业率预期也趋于 worse,未来一年失业概率由14.1%升至14.9%。就业市场的弱化,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复杂性。虽然调查结果或有偏差,但在政府停摆和数据缺失的背景下,这些信息尤为重要,已引发投资者的短期恐慌。
市场担忧如果美联储按照预期降息,可能会被解读为货币宽松,推动风险资产上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通胀失控。反之,不降息则会让劳动力市场疲软,政府通过裁员制造就业压力。这种两难局面,令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虽然市场普遍预期10月降息概率高达90%以上,但实际操作还需观察未来数据表现。
除了国内经济困境,国际局势也在不断恶化。美俄关系紧张,最近美国下令调动核潜艇以回应俄罗斯的挑衅。俄方则联合中国举行反潜军事演习,试图显示实力。这场“姿态升级”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地缘战略博弈。无论双方如何表态,潜在的误判和冲突风险都在上升,尤其是在核武器和敏感海域。新START条约已冻结,合作渠道缺失,一个意外的误会或小冲突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地缘冲突的升级可能带来能源、粮食和稀有金属价格的飙升,推升全球通胀压力,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核潜艇事件虽不直接引发市场崩盘,但会引发对地缘风险的新一轮定价,导致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元避险需求增强。黄金和原油有望受益于地缘风险的提升,而加密货币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体系外”的避险资产。
市场资金流向方面,避险资金重新回到美元和美国国债,但考虑到通胀高企和财政赤字的压力,美债收益率难以明显下降,而黄金和原油依然坚挺。在风险偏好方面,以BTC和ETH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短期受益,但如果美元持续走强,全球流动性收紧,也会制约整体风险偏好,市场或会进入高波动、充满不确定的状态。
观察链上数据,尤其是BTC的存量情况,其变动对于市场走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近期数据显示,更多的BTC离开交易所,表明资金趋于稳健,价格也相对平稳。然而,自10月4日创出历史新高后,BTC又有部分资金流入交易所,显示市场存在一定的恐高情绪。只要能消化掉这些存量,短期内或仍有上涨空间,但如果市场情绪转坏,价格可能难以持续突破。
此外,近期的ETF数据显示,市场购买力明显提升,尤其是对比上周的资金净流出,出现了大量的买入,显示出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热情有所回温。但这主要受益于美股带动,仍需警惕这是短期的情绪波动,未来是否能持续还要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
关于加密货币市场,特别是BTC和ETH,从现货持仓和成交情况来看,资金偏向BTC显著。尽管ETH表现也在反弹,但其资金量比BTC少三倍左右,抗跌性与稳定性较差,波动更大。持仓分布显示,超过一年的长期持有者持续获利套现,价格也因此创出新高。这部分持仓大多由交易所数据支撑,显示市场整体相对稳定,风险概率较低。
高净值投资者的持仓也保持稳定,持有10枚以上的BTC个体仍然在逐步增持,显示他们在高位继续布局。而小额投资者则在减仓,即使出现短暂的价格回调,也未见明显补仓。整体来看,当前高净值资金的持仓较为坚挺,市场表现较为正常。
未平仓合约数据显示,虽有短期调整,但整体未平仓合约未显明显减少,反而有些增长,尤其是ETH,处于高位的合约持仓也意味着价格振幅可能加大,风险需关注。总体而言,市场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应保持谨慎注意风险管理。
最后,关注的关键指标之一是URPD(拥挤度波动指标),其变化经常预示价格短期内的突破和调整。此次无明显缺口,说明市场结构较为平衡。从支撑区域来看,11万美元到11.9万美元区间,成为目前的高持仓区域。只要这些核心投资者未表现出恐慌情绪,市场短期内仍有稳定预期。
综上所述,近期市场的重点在于宏观数据的有限性和停摆造成的信息缺失,市场预期仍在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和通胀预期之间博弈。尽管CME数据显示10月降息概率接近95%,但实际操作仍存变数。未来几周的关注重点将是停摆何时结束,经济数据何时回归正常,判断市场是否会出现大幅调整。
附:分析师普遍看好比特币在“高价值区间”稳固后,有望涨至1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