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 >   正文

“探秘USDe循环贷:收益率背后的风险警示与币圈稳定性危机”

特朗普的关税声明触发了加密市场中原生高杠杆结构的动荡,USDe的循环借贷策略与做市商统一保证金账户之间的风险传导链构成了致命风险,在清算机制的推动下,最终导致了系统性崩溃。

特朗普关税声明引发加密市场原有高杠杆结构的崩溃,USDe循环借贷策略与做市商统一保证金账户形成了严重的风险传导链,在清算机制的推动下最终导致系统性崩盘。这一事件暴露了加密金融体系内部令人担忧的脆弱性,也为未来风险管理提出了重要警示。

收益率的海妖之歌:USDe 循环贷如何触发币圈崩盘? 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吴说Real,作者:dann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虽然此次暴跌的导火索是特朗普的关税声明,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加密市场内部的高杠杆环境。高收益稳定币USDe、围绕其构建的递归“循环借贷”策略,以及其被市场参与者如做市商等广泛用作保证金抵押品,共同孕育出一个高度集中且极度脆弱的风险节点。

USDe的价格脱锚事件,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引子,引发了从链上DeFi协议到中心化交易所的大范围去杠杆化动作。本文将从持仓大户和做市商两个核心视角,拆解这一机制的运作逻辑与风险传导路径。

第一部分:火药桶与火花——宏观触发与市场脆弱性

1.1 关税声明:催化剂,而非根本原因

此次市场动荡的导火索是特朗普发布的加税推文。这一声明迅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成为市场最初抛售的触发点。消息一出,传统金融市场明显反应:纳斯达克指数当日暴跌超过3.5%,标普500下挫近3%。相比之下,加密货币市场的反应更为剧烈:比特币价格在短时间内暴跌15%,多种山寨币甚至出现70%至90%的闪崩。全网合约清算总额超过200亿美元,显示市场震荡极为激烈。

1.2 既有状况:投机狂潮与系统性隐患

在这次崩盘前,市场内部已充满了过度投机的气氛。交易者普遍采用高杠杆策略,试图在每次回调中“抄底”以获取更大收益。另一方面,以USDe为代表的高收益DeFi协议快速崛起,其高达数十百分比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这导致市场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的金融网络,潜藏着巨大系统性风险。实际上,这个市场环境犹如一只充满了潜在火药的火药桶,只待一颗火花点燃。

第二部分:放大器:USDe循环借贷机制的深层解析

2.1 收益率的“海妖之歌”:USDe的运作原理及市场吸引力

USDe由Ethena Labs推出,是一种“合成美元”,在崩盘前市值已升至约14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稳定币。其核心不同于传统的美元锚定稳定币:它并不依赖于美元的等值储备,而采用“Delta中性对冲”策略来维持价格稳定。具体操作包括:持有ETH的现货多头,同时在衍生品市场上做空等值的ETH perpetual合约。该策略带来的12%至15%的基础APY,主要源于永续合约中的资金费率差。

2.2 超级杠杆的打造:递归借贷的详细流程

使风险达到极致的,是所谓的“循环借贷”或“收益耕作”策略,它能将年化收益率推升到18%至24%。具体步骤如下:

  • 质押:投资者将持有的USDe在借贷协议中作为抵押品。
  • 借贷:根据平台设定的借贷价值比(LTV),借出USDC等稳定币。
  • 兑换:将借到的USDC在市场上兑换回USDe。
  • 再质押:将新获得的USDe存入借贷协议,加大抵押额度。
  • 循环:重复上述操作数次,初始本金可被放大近四倍。

虽然在微观层面看,这似乎是优化资本效率的合理做法,但在宏观层面却构建了一个危险的杠杆金字塔。一旦市场稍有波动,就能引发连锁崩塌。例如,以100,000美元初始资金假设,经过几轮循环后,杠杆放大倍数超过三倍,一点点的价格下跌(如25%)便能导致整个系统因清算触发崩溃。

这种循环借贷模式,形成了严重的“流动性错配”与“抵押品幻觉”。表面上,平台显示有巨额抵押资产,但实际上,很多抵押品都是重复抵押的虚假资产,掩盖了真实资金的风险。当市场恐慌时,所有参与者试图同时变现USDe,冲击流动性,最终导致USDe价格暴跌,甚至脱锚。这一系列连锁反应,跨越链上DeFi协议和中心化交易所,构成了危险的风险传导链条。

第三部分:持仓大户的视角:收益耕作与去杠杆的双重压力

3.1 策略构建:资本效率与收益最大化

大户“鲸鱼”们的目标是:在不出售资产(避免资本利得税和丧失市场敞口)的前提下最大化收益。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山寨币存入Aave或Binance Loans等平台,借出稳定币。随后再将借入的稳定币投入到收益最高的USDe循环借贷策略中,从而实现双层杠杆放大:

  • 杠杆一:用波动的山寨币作为抵押,借出稳定币。
  • 杠杆二:借来的稳定币再投入USDe循环借贷,放大杠杆效果。

这使得整体杠杆倍数大幅提高,但也增加了价格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当市场出现波动,抵押品价值下降,LTV上升到阈值线,持仓大户不得不追加保证金或偿还部分贷款,形成“补仓–清算”压力链条,进一步推升风险等级。

3.2 初期震荡:LTV阈值警钟响起

在特朗普关税消息之前,许多大户的抵押资产已处于浮亏状态,主要依赖超额保证金维持借贷杠杆。消息发布后,市场快速下挫,抵押资产价值下跌,LTV比率逼近或超出清算线。这迫使他们不断补充保证金或被被动清算。

3.3 场内崩盘:清算引发的连锁反应

为了应对保证金压力,许多大户开始逐步降低在USDe上的持仓,试图减轻风险。这导致USDe在交易所的卖压骤增,流动性瞬间枯竭。USDe价格急剧下滑,曾一度跌至0.62美元左右,导致其作为抵押品的价值大幅缩水,触发自动清算程序,造成更多抵押品的强制卖出。与此同时,借贷平台会对未及时维持保证金的抵押资产进行强制清算,尤其是山寨币现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和价格的螺旋式下跌。

这种跨市场、跨资产的风险传导路径,展示了宏观事件(如关税)如何通过杠杆机制,快速传导到不同市场层面,最终引发系统性崩溃。抵押品的跌价、清算机器人的大规模抛售,以及做市商被动退出流动性共同构筑了这场灾难的加速器。

第四部分:做市商的“熔炉”:抵押品、流动性危机及统一账户的崩溃

4.1 追求效率的代价:保证金的“生息”策略

做市商在市场上不断提供双边报价以获取利润,业务高度资本密集。他们普遍采用“统一账户”或全仓保证金模式,将所有资产作为统一抵押物,支持大量衍生品仓位。崩盘前,将山寨币作为核心抵押品、借出稳定币成为一种常见操作策略,以提升资金利用率和收益。

4.2 抵押品崩塌:被动杠杆放大效应

当山寨币价格暴跌,作为保证金的账户资产价值同步缩水。由于账户中总资产的变动,导致“有效杠杆比率”被动上升,原本的安全杠杆(如2倍)变成高风险(3倍甚至4倍)。这正是统一账户结构在系统崩溃时的“传染源”:一旦保证金不足,系统自动启动清算,拼凑保证金不会只清算亏损最大资产,而会强制出售全部或部分持仓,包括大量山寨币,造成连锁清算。

4.3 流动性真空:做市商的双重角色

在被自动清算过程中,做市商会紧急撤出市场流动性,取消大量挂单,以防止自身资产进一步缩水。这一撤出行为,造成市场订单簿的“真空”状态:缺乏买盘,容易引发价格崩溃。大量卖单堆积,少量买单无法支撑,导致价格在极短时间内暴跌80%甚至90%。

此外,清算机器人在达到强制线后,会在现货市场卖出抵押品,急剧推低价格,进一步引发整条传染链的恶性循环。这一过程如同点燃了油料,让系统性崩溃变得不可避免——“杠杆是火药,特朗普关税是火,清算机器人即燃料”。

:从危机中汲取教训——系统性漏洞与未来启示

回顾整场事件的因果链:

宏观事件(关税战)→ 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 USDe循环借贷头寸强制平仓 → USDe价格脱锚 → 链上借贷清算激增 → 做市商抵押资产暴跌与被动加杠杆 → 做市商统一账户被清算 → 流动性枯竭 → 山寨币现货市场崩溃

10月11日的市场崩盘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深刻揭示了追求极限资本效率背后隐藏的巨大系统性风险。在“DeFi”和“CeFi”界限模糊的背景下,小小的风险点一旦触发,便有可能引发全面崩溃。资产在不同场景中的反复抵押、重复计算,导致风险无限放大,任何局部失败都可能演变成全球性危机。

这次崩盘提醒我们:在加密世界,最高的收益率往往对应着最高且最隐蔽的风险。唯有谨慎与敬畏,才能避免在追求利益的同时陷入灾难。

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愿我们始终怀揣敬畏之心,对市场保持敬畏和反思。

相关推荐:涉嫌Hyperliquid巨鲸否认与特朗普家族进行内幕交易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