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每年从捕获的知识中获利3000亿美元,而加密货币却忽略了确立数据归属权的基础设施。在没有链上许可协议的情况下,数据集的垄断将变得无法逆转。
AI公司通过捕获的知识实现年收入3000亿美元,然而加密货币领域却未重视建立数据归属权的基础架构。缺乏链上许可协议,数据集的垄断趋势将无法逆转。
在加密货币激烈争议DeFi分叉的同时,人工智能公司正将数万亿代币锁定在专有训练数据运行中,以建立永久性的数据垄断。这个窗口期正在极速缩小,机会已然不多。
 观点 
作者:OpenLedger核心贡献者 Ram Kumar
多年来,加密货币行业一直宣传去中心化理念,试图打造开放、民主的金融生态系统。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工智能企业已建立了现今自标准石油以来最具价值的垄断结构——数据垄断。相较于协议层的领导地位,这些垄断更具持久性和威胁力。预计到2025年,AI行业的收入将超过3000亿美元,主要来自于在研究人员、作家和领域专家的数万亿代币贡献基础上训练出的模型。
与此同时,Bitcoin(BTC)极端主义者为区块大小之争激烈辩论,Ethereum(ETH)则在争夺MEV提取的控制权。反观OpenAI、Google和Anthropic,它们已经掌控了人类知识的全语料库,将其封闭在专有训练系统中,建立了任何资本或顶尖人才都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加密货币的回应是不断推出DeFi分叉,但实际上最关键的基础设施战役已在链下进行多年,没有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AI公司正完善对智能的中心化控制,这导致了对注意力的严重错配。终极网络效应使得流动性池的脆弱性变得微不足道。
DeFi证明了金融基础设施可在完全透明的环境下重建,然而,知识的垄断却截然不同。数据垄断是非标准化、不可移植的资产,被锁在耗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耗时数月的训练运行中。一旦基础模型达到临界性能,复制成本就会变得极其高昂。领先者在训练数据集上的积累,则会成为永久的优势,除非新基础设施突破现有规则。
谷歌积累了超过20年的搜索查询数据,Meta拥有15年的社交互动数据,而OpenAI则与出版商合作,保证无法被竞争者授权相同内容。这些都是持久性护城河,随着每一次用户互动,都在指数级扩展其优势。
如果加密货币意在构建去中心化的金融基础设施,那么其愿景中应当包含去中心化的智能数据基础设施——然而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加密货币低估了数据所有权的战略价值。它们没有将数据作为一项值得争夺的核心资产。
事实是,数据基础设施并不像流动性挖矿那么令人兴奋。许多加密货币创始人追逐流通速率、投机红利和病毒式增长。然而,真正有价值的基础设施——如数据归属协议——需要多年的生态系统建设,并与缓慢的机构合作,难以短期见效。
然而,正是这种低调的基础设施才是未来的关键。以太坊起初看似平凡——一个缓慢且昂贵的计算平台。Chainlink作为预言机网络,花费了五年才实现广泛采用。这些基础设施的价值,常常比赌博赌场还要低调,却影响深远,犹如“家庭作业”。
目前,建立数据归属协议成为行业发展的“家庭作业”。这个机会远超DeFi,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网络效应。监管压力也促使建立此类体系成为必然选择。然而,大部分资本都将流向NFT和其他短期投机市场,而非支持AI数据基础设施的长期布局。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
AI公司不会等待许可批准。它们已在训练GPT-5、Claude 4和Gemini Ultra,使用数百万未经授权的创作者数据。每一次没有链上归属的训练,都让中心化控制变得更加强固。当模型达到一定能力深度,它们能自我强化——用户的互动不仅在使用模型,也在训练下一代版本。这形成了飞轮效应,任何想要追赶的竞争者都面临巨大挑战,因为他们缺乏初始语料库和持续数据流,无法缩短差距。
二年之内,这样的垄断可能就会变得不可动摇。届时,无论采用何种去中心化方案,也难以撼动这个由数据垄断建立的“铁壁”。
加密货币行业应当构建数据集注册系统——即贡献者在训练前用加密签名数据许可证,以明确数据归属。它应包括哪些数据集影响到哪些模型输出的归属协议,以及在贡献者之间自动分配收益的微支付机制。还应建立基于模型性能测量的声誉体系,用以评估数据质量。
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相对简单:主要涉及加密哈希、贡献者的钱包地址、标准化的许可协议和操作日志。训练中的数据和时间都会被详细记录,推理请求的支付则按贡献比例自动分发给相应的数据贡献者。这种基础设施,不需要引入新的共识机制或复杂密码学,只需优先考虑防止数据垄断,而非追求流动性奖励的创新者。
加密货币的核心理念是防止对重要网络的中心化控制。比特币(BTC)旨在避免央行垄断货币,Ethereum(ETH)企图防止科技巨头垄断计算能力。而如果AI公司垄断了智能,就失去了这些理念的意义。
如果中心化模型掌控了人们的思考,去中心化的货币还有何用?如果中心化训练数据决定了哪些思想能被放大,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还意味着什么?智能已成为一切的上游基础,例如在金融、治理、媒体甚至教育中扮演核心角色。谁掌控了AI训练数据,谁就掌控了未来的信息生态系统。
加密货币要么着眼于打造阻断数据垄断的基础设施,要么眼睁睁看AI巨头利用区块链技术巩固中心化控制,没有第三条出路。否则,它只能继续关注代币投机,逐渐失去在这个关键技术变革中的相关性。
若不立即行动,建立起数据归属的基础设施,整个行业将被写入“死亡笔记”。同时,现有的科技巨头已在全球人类知识领域建立了永久性的垄断,难以撼动。
作者:OpenLedger核心贡献者 Ram Kumar
附言:美财长在APEC峰会赞扬新加坡数字资产的采纳情况。
本文仅供信息参考,并非法律或投资建议。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一定反映Cointelegraph的立场或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