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 >   正文

区块链视角 | 数字货币继承问题:法律界定与实际挑战

随着全球司法系统逐渐将虚拟货币视为可继承的财产,尽管法律框架已经建立,但私钥的安全保管、资产证明以及继承过程中的技术和合规问题,正成为数字时代财富传承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虚拟货币在全球各国逐步被认可为可继承的财产,相关法律框架虽然逐渐完善,但私钥的安全保管、资产的法律证明以及继承操作的技术与合规难题,正成为数字时代财富传承的全新挑战。

曼昆研究 | 虚拟货币如何继承:法律定性与现实困境 分析

本内容经授权转载自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作者:许倩,李馨怡,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数字资产逐渐普及的背景下,虚拟货币的继承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法律与现实难题。生命终结后,存储在区块链上的财富该何去何从?它们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在继承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具体的技术和法律障碍?

本文将从法律专业人士的视角,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探讨虚拟货币在法律上的定位以及现实中遇到的主要挑战。

从马德拉斯高等法院的重要判例谈起

2025年10月,印度马德拉斯高等法院作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确认加密货币符合法律上的“财产”定义,可以被拥有、转让,并以信托形式进行管理。该案涉及一名投资者在WazirX交易所的3532个XRP代币被冻结的问题,法院最终裁定这些资产应作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这一裁决,不仅稳固了印度数字资产市场的司法基础,也标志着全球法律体系对“虚拟财产”逐步达成共识。换句话说——虚拟货币已从“数字游戏币”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财产”。

近年来,将“加密货币作为无形财产”的法律观点逐步确立,反映出国际社会对数字资产性质逐渐认知的演变,也为虚拟货币的继承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支撑。

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

全球范围内,虚拟货币的“财物属性”正被普遍认可。虽然其基础是由数据组成,但凭借可占有性、可转让性以及经济价值,虚拟货币显然具备财产的核心特征。正因如此,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涉及虚拟货币归属、所有权侵害、诈骗等民事和刑事案件,各国法律也纷纷回应,逐步将虚拟货币纳入法律调整范围。

这种司法认知的趋同,为虚拟货币的继承提供了法律基础。当虚拟货币被认定为财产时,自然落入继承法的调整范畴。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第127条明确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一条款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奠定了基础。

另外,《民法典》第1122条对遗产的定义采用了概括式立法,将遗产定义为“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一规定突破了传统的列举式,极大地拓展了遗产的范围,使得网络虚拟财产、数字货币等新兴财产类型得以纳入继承范畴,为法律明确了管理方向。

在监管层面,《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等文件虽强调风险控制,但也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定性为“特定的虚拟商品”。从法理角度看,这一定性实际上承认了其具有财产属性,为虚拟货币在继承制度中的正式纳入提供了基础和逻辑支撑。

虚拟货币继承面临的现实困境

理论上,虚拟货币的继承并无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障碍多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证明难题:如何证明“无形”的资产?

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匿名化特点,虚拟财产的所有权证明成为难题。银行账户可以通过流水记录证明,房产有官方登记信息,但虚拟货币的“所有权证据”主要存在于私钥、助记词、交易所账户等技术层面…… 这些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凭证。继承人需要提供的是与虚拟资产相关的电子数据证据,但这些证据是否足够证明所有权、资产处置意愿或继承资格?此外,多数用户在生前未做好充分的资产留存准备,导致许多数字财富最终“丢失”在浩瀚的区块链数据中。

2. 继承流程的操作难题

虚拟货币的存放位置,直接影响到继承的难度和程序。

  • 在交易所(如币安、Coinbase):继承人可以联系平台客服,提供被继承者的死亡证明、遗嘱、身份证件等,经过平台审核后进行资产转移。但不同国家法律制度不同,流程繁琐,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存在平台政策变动甚至倒闭的风险。平台能否顺利转移资产,尚有不确定性。或者,继承人需要知道登录密码,完成验证以提出资产转移请求。

  • 在“自持”钱包中,继承人必须掌握私钥或助记词。这串复杂的字符一旦丢失,犹如丧失唯一的保险箱钥匙,资产可能永远无法找回。

3. 技术门槛:私钥的安危与难以规避的风险

虚拟货币的核心在于私钥,而私钥意味着所有权。没有私钥,任何遗嘱和指令都无济于事。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未将私钥、助记词妥善保管或告知继承人,相关资产就可能永远“遗失”。2018年,加拿大交易所QuadrigaCX的创始人Gerald Cotten突然去世,因其掌握了唯一的冷钱包私钥,导致价值1.47亿美元的客户资金无法追索。此案凸显中心化存储在继承问题上的脆弱性。根据Chainalysis的报告,约20%的比特币因为私钥遗失或持有人去世永远无法访问,这是数字资产的“沉默成本”。

即使继承人获得了私钥,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一点点失误,比如输错密码,点击钓鱼链接,也可能导致资产失控或丧失。数字遗产的继承,从未如此依赖高难度的技术操作能力。

4. 估值难题:价格波动引发的法律分割难题

虚拟货币的价值波动极大,今日的遗产,明天可能大幅缩水或翻倍。法律应以何时的价格为基准?如何实行公平分割?尤其是当钱包内含多种不同代币时,资产的价值评估和分割成为巨大的技术挑战。通常,先将资产变现再进行分割,较为实际,但变现过程又涉及合规性问题: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变现?

律师建议:虚拟货币持有者的资产规划

作为律师,我们的核心建议是:不要让数字遗产随命运起伏而漂浮。

虚拟货币持有者应充分认识到其资产的财产属性,以及法律逐步认可和保护的趋势。鉴于虚拟货币继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议持有者采取主动措施:

1. 明确资产的存在与数量

虚拟资产的隐匿性是继承的第一障碍。如果继承人不知道资产的存在,一切规划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建议虚拟货币持有者详细记录:资产类型(如比特币、以太坊、其他Token);存放位置(中心化交易所、冷钱包、自托管热钱包);公钥地址;甚至私钥或助记词(建议打印或手写在纸上,避免电子存储以防被盗);同时,对于交易平台账户,应记录平台名称、注册邮箱/手机号、登录密码等信息。

2. 安全而加密地保存私钥和助记词

硬件钱包作为目前较为安全的存储方案,可以将私钥离线存放,降低被黑客攻击的风险。私钥和助记词是资产的绝对控制凭证,丢失即资产永失,泄露则资产被窃。应将备份资料存放在多个安全地点,如保险箱或安全柜中。

3. 设计合理的继承方案或信托安排

可以将虚拟资产转入信托,由专业受托人管理。建议设置多重签名钱包(如“双钥匙”或“三钥匙”),由被继承人、继承人及律师各持一把钥匙。继承时,凭集体验证完成资产转移,既保证安全,又符合法律要求。

4. 关注交易平台的政策变化及监管动态

在第三方平台存放资产时,要密切留意平台规则及相关监管文件。政策变动可能导致资产被冻结或难以访问。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因平台变动导致的资产损失。

总之,数字资产最大的风险不是被盗,而是被遗忘。通过提前合理规划,才能让数字财富得以延续,为未来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建议:观点认为,事后分析难以阻止由人工智能推动的加密货币诈骗行为。**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