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经济学更注重速度而非信仰,将真正的支持者作为退出的流动性来源。加密货币要想成为主流,需要用参与激励机制来替代单纯的提取行为。
代币经济学过于侧重速度而非信念,利用真正的支持者作为退出的流动性来源。加密货币的未来主流化依赖于用参与激励取代单纯的提取机制。
观点
观点作者:Thrust首席执行官Jake Antifaev
每次代币发行都蕴含着信念的故事。加密货币的故事常常将早期买家美化为在他人未察觉潜力时的先知,但现实远比这复杂得多。
目前在加密货币中占主导的价格发现机制是绑定曲线,它设定了市场:价格随着购买次数的增加而上涨,用以奖励那些早到者以获得理想的入场点。这表面上看似公平。
然而,早期买家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信徒。购买速度并不能反映他们对项目的信仰或承诺。绑定曲线奖励的是速度,而速度在加密生态中主要由工具的获取和内部信息所决定。
那些高调支持“早入场”的人往往也是最先退出的,他们利用后来的真正支持者作为退出的流动性来源。
绑定曲线已成为大多数发行平台的标准设计。其目的在于吸引流动性,通过奖励早期买家来实现。其结构简单明了:价格随着每次购买提升,形成一个阶梯式的利润潜力快车道。
但真正关心项目使命、支持创新的用户,或者关注长期价值的粉丝,通常在后来才加入。在他们到来时,早期利用合约上线时就进入的投机者已准备抛售,将头寸转手给更有耐心、真正参与的投资者。
绑定曲线实际上是将这种行为写入激励机制:参与者买入的目的在于高价抛售,形成一个“狙击抢购、踩点快跑”的游戏——找到更大的傻瓜,然后在市场热身完毕后退出。
只要有人愿意尝试,这个机制就没有动力改变。平台赚取的活动和手续费持续存在,导致大部分参与者受到伤害。这种零和游戏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造成参与池的缩减,许多玩家会发现自己被操控,陷入不断的损失。在牛市中可能看似良好的机制,一旦资金流入减缓就会崩溃。
对圈内老玩家而言,这种模式或许还能接受,甚至觉得“聪明”。他们通过加入Telegram等主流即时通讯群组、获取提前信息,享受少数圈内人的特权。
但这些只代表潜在用户群体的一小部分。随着行业逐步走向主流,公众对抽取型机制的容忍度会迅速下降。普通用户不会接受跑路事件,也不理解复杂晦涩的玩法,更不会容忍被剥削的体验。
如果加密要摆脱赌场式的负面形象,成为真正的合规且可信赖的金融基础设施,就必须正视一个核心事实:提取价值不是增长的方式,把新手当作猎物只会严重破坏行业信任。只有奖励真正的参与和信念,而非贪婪和投机,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符合道德,也是在追求成熟的必由之路。
有一些治理机制能更有效地引导项目和社区的激励方向,让合作共赢成为可能。
一种方法是采用固定价格预售。所有参与者支付相同的价格,无论是第一个还是第十个买入,这样狙击和抛售的动机就大幅削弱。
在基于绑定曲线的发行中,将合约地址提前几分钟公开,能让所有参与者有平等的竞争环境。这种方式在结合用户身份验证后,能有效减少操控行为,推动公平分配。
归属(Vesting)机制也是一种成熟方案。通过锁定一段时间,激励持有人长期持有,减少投机行为。这在传统金融市场中已被广泛应用,包括透明披露、提前通知以及市场流动性事件的合理预期。
此外,交易手续费可以作为团队收益的主要来源,取代预留团队代币的设计逻辑。这样团队的资金来源来自持续运营的收入,而非抛售市场供应。确保团队通过贡献而非投机获利,有利于维护市场信心。
所有这些措施都在鼓励参与者拥有真正的信念,而非短期的速度和投机。
绑定曲线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它高效简便,不是针对项目或用户的设计,而是迎合了平台和投机者的短期心态。行业领袖公开支持狙击手获利,视零售用户为退出的流动性池,这是不健康的先例。
这种文化逐渐根植,使人们认为剥削和操控是“游戏规则”。但若行业想实现真正的潜力,就必须超越这种早期的“疯狂西部”心态。加密的野性美学在早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追求成熟和合法性时,它已成为发展障碍。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公平原则变得不可或缺。一旦信任被破坏,恢复极为困难,且主流用户拥有多种选择,投向更可信的平台。加密的未来在于形成所有参与者的价值共识:建设者、投资者、交易者和用户之间的共赢关系。
真正以信念为核心的参与、可持续的贡献和长远的合作,将超越单纯的提取行为,推动行业迈向成熟与长久的发展。
观点作者:Thrust首席执行官Jake Antifaev
相关推荐:新成立的加密组织致力于制定统一的区块链交易标准,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