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加密货币集体回暖,预示市场风向发生重大转变:在10月11日的剧烈下跌完成筹码清理之后,机构投资者基于价值修复的共识正在大量涌入ZEC、ICP等低流通性项目。
最近,许多老牌山寨币实现了集体爆发,标志着市场风格正迎来重要的转变。经过10月11日的暴跌,市场成功完成了筹码清洗,机构资金开始基于对估值修复的共识,纷纷大规模涌入ZEC、ICP等低流通率的项目。
市场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币市操盘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周,加密货币市场迎来由老牌山寨币引领的强劲反弹。像ZEC、FET、FIL、ICP等多个在2022年前发行的项目集体爆发,成为币安涨幅榜的前十名。这一波行情让长期持币观望的投资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值得注意的是,11月8日,剔除市值前十的主流加密资产后,山寨币板块的交易总量占比达到了37%,但其整体市值仅占7.3%。这表明,市场资金正快速流入这些老牌山寨币,市场风险偏好正在迅速提升。

为何市场可能迎来如此史诗级的转折?其核心原因在于,推动市场风格切换的两个关键信号已首次同时出现:一是,10月11日的剧烈震荡彻底完成了筹码重整,为新的趋势奠定了基础;二是,能够凝聚市场共识并持续引领行情的行业龙头已开始显现。
首先,虽然比特币与山寨币的走势在某些阶段会出现分化,但行情风格的切换通常伴随着剧烈的阵痛,而非平滑过渡。这主要因为,资金完成“高低切换”需要满足两个苛刻条件:一是,比特币投机资金出现转移;二是,山寨币的历史套牢盘被彻底清理。
10月11日的暴跌正是这一过程的触发点:大量持有低倍率杠杆(即“老油条”仓位)的投资者在极端下跌中被迫出清,极大减轻了山寨币的历史包袱。从此,山寨币兑比特币的汇率开始筑底反弹,意味着资金切换的通道已经打开。
其次,以ZEC、DASH和ICP等为代表的老牌山寨币,凭借强劲的涨幅,迅速点燃了市场的情绪。这也验证了“龙头币的强势决定整个板块的高度”的市场规律——龙头币的表现极大地拓展了估值空间,带动了整体赚钱效应的扩散。这与2024年2月的行情高度类似,当时RENDER、WLD、ARKM等AI项目也以超十倍涨幅拉开了新一轮山寨币牛市的序幕,市场似乎正在重演这一历史剧本。
那么,为什么这些引领行情的老牌山寨币,多数是在2022年熊市前已发行的项目?
10月11日,剔除市值前十的主流币种后,山寨币的市值占比一度降至6.05%,创下自2017年7月ICO热潮以来的最低点。这背后隐藏着一个行业未来的严峻问题:如果大部分技术创新和应用都被山寨币生态所承担,市场逐步边缘化,那么区块链可能会退化成为一个仅存储价值的数字黄金体系,其宏大的“价值互联网”愿景也将受到冲击。真正的牛市,应建立在比特币、以太坊和Solana之外,由那些在DeFi、游戏、社交等场景中默默努力的山寨币共同繁荣的基础之上。它们才是真正驱动区块链从“账本”走向“平台”的关键力量。因此,当前市场份额极度低迷,反而提供了重新定价和发现未来价值的历史性机遇。
经典技术分析中的“旱地拔葱”形态,常表现为币价在底部长期缩量横盘后,突然出现一根巨量长阳。这并非普通的波动,而是市场趋势发生根本性逆转的强烈信号,代表潜藏已久的多头动能被瞬间激发,主力资金已经达成共识并开始大规模入场。
观察ZEC、ICP等老牌山寨币的近期表现,新行情的“旱地拔葱”形态得到了验证:这不是散户短期情绪推动,而是机构资金基于估值修复预期的有组织、规模化的建仓行为。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精准预测趋势转折很难,但在趋势信号明显时主动跟随,通常是规避错误判断、快速把握行情的最佳策略。
相关推荐:如何提早识别山寨币暴跌中的市场操纵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