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 >   正文

"美联储政策转向与政府停工双重影响,市场波动或预示宽松政策即将到来"

在中美贸易局势缓解、美联储结束缩表以及美国政府 shutdown 的情况下,市场的短期波动更多是由于预期的调整,而不是系统性风险。BTC 等风险资产可能正处于新一轮流动性宽松周期的开始阶段。

在中美关系缓和、美联储宣布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以及美国政府停摆之际,短期市场波动主要是由预期修正引发的,而非系统性风险。BTC等风险资产可能正处于新一轮宽松流动性周期的起点。

美联储转向与美国停摆叠加,市场震荡或为宽松前夜 市场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Phyrex_N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过去一周,最重要的两大事件分别是美联储的十月货币政策会议以及中美贸易谈判的最新成果。从整体来看,利好因素大于利空。关于中美贸易,虽然仍有磕磕绊绊,但最新达成的贸易框架大大缓解了关税对市场的潜在影响,从这方面而言,已是积极的利好。但市场早已对这一利好做出预期,因此影响有限,目前短期内无需过于担忧关税带来的政治影响。

另一大焦点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态。这次会议几乎验证了市场的预期——美联储在没有充足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再次降息25个基点,并宣布从12月开始停止缩表,而非从10月起即可。这些都在预期之中,唯一超出预期的是鲍威尔表态认为12月不太可能再次降息,这引发市场担忧美联储或未完全进入宽松周期。我个人并不这么看。美联储已明确表示12月停止缩表,实际上已释放出宽松的信号。停止缩表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紧缩将减缓,银行体系准备金压力缓解,未来即使不立即开启量化宽松(QE),金融系统也会逐步走向宽松。鲍威尔关于12月不降息的言论,更像是口头干预,避免市场对宽松预期过度扩散,从而抬高金融状况指标,并不一定意味着政策路径的根本变化。

从宏观角度看,利率下行与停止缩表的组合,提高了宽松趋势的确定性。这实际上是对市场预期的修正,而非宏观格局的根本变化。资金流向也验证了这一点。近期黄金出现历史性资金流出——连续四个月大规模流入后,开始明显撤退。这表明风险偏好逐步回升,资金从避险资产转向成长型资产,包括科技、半导体和数字资产。

尽管短期市场可能因预期落空出现震荡,但从中长期来看,宽松宽容的路线已逐渐明朗。美国经济尚未展现出系统性衰退信号,政策环境依然偏向支撑资产价格。因此,我认为这次的市场调整更像是在宽松周期的初期进行调整和消化,而非趋势性走坏。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系统性风险,风险资产仍有持续表现的基础。

我反而更关注的是2026年前后即将到来的政策与经济交叉点。当前市场的节奏更像是宽松周期的起点加上通胀尾声,政策方向明确但节奏温和。这意味着短期回调及波动更多源于预期管理,而非趋势反转。从现阶段表现来看,市场虽有下行压力,但还没有明显利空出现,更多的是对预期差的自然修正。在资金结构没有恶化、政策没有逆转、基本面未转入衰退的情况下,整体市场情绪尚属于理性,不必过度悲观。

未来关注的重点在于美联储停止缩表后,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变化,美国财政部的发债节奏,以及通胀再次冲击的可能性。如果这三方面能保持相对平衡,市场流动性将继续向宽松方向发展,资产价格也会逐步反映政策预期与经济周期的向上驱动。因此,我更偏向于当前是逢低布局的时期,而非清仓逃离。当然,这也只是个人观点,毕竟我的规划是持续持有到2028年,而且在此期间我会在乐观持币的基础上逐步补仓。

我认为这更像是市场在为下一轮流动性切换奠定基础,而非周期顶点。短期震荡属于正常的政策调整过程,只要就业和经济运行没有出现剧烈恶化,风险资产仍然具备结构性机会,尤其是在科技和加密货币领域。市场越是因为短期预期的调整变得谨慎,未来资金重新定价时的弹性也越大。总而言之,过去一周的宏观事件没有释放明显利空信号,货币宽松的需求是必然的,只是时间节点不同。更关注的是在川普与美联储的互动中——川普目前仍处于相对弱势,他需要巩固政治资本、兑现增长承诺、保障市场稳定,这些都要求他对流动性环境同样有需求。

而美联储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预计2026年5月,鲍威尔将离职,新任主席几乎可以确认会与白宫的经济战略保持高度协调。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逐步由以控制通胀为核心,向以促进增长和资本回流转变。降息节奏可能更快、更主动,流动性释放也会更频繁,监管层可能与财政政策形成更紧密配合。因此,我个人认为川普在美联储博弈中的影响力还未完全释放。如果现在的市场下行主要由对货币政策(如降息节奏)担忧引发,我相信川普还会有动作。

除了货币政策与中美贸易之外,我认为市场的关注点也转向了政府停摆危机。尤其是本周的市场下跌,基本都与停摆有关。美国政府的第14次否决“临时资金法案”导致的停摆时间已创纪录——超过35天(前一次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现在已持续36天,而且何时结束目前没有明确预期。停摆持续越久,财政层面“空窗期”影响越明显,政府工资、合同款项推迟,资金在民间和企业间传导,首先打击的通常是非必需消费。官方数据发布的不确定性也抬高了市场波动,盘面从数据导向逐渐转为预期导向,情绪波动更为频繁。

主要影响是,特朗普宣布政府重启后才会继续发放食品救济券,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劳工部统计数据要等停摆结束才能公布。交通部警告如果停摆持续,影响管制员短缺,可能被迫关闭部分空域或限制航班。这些影响逐步累积,增强市场悲观预期。宏观数据中断,导致市场缺乏新经济信息,只能依靠情绪和推演进行定价,短期波动增大。

财政停摆与民生压力叠加,将削弱消费信心,给服务业和零售带来潜在冲击。部分监管机构甚至进入“最低运转”状态,新发债和审批节奏放缓。虽然表面交易正常,但后台审核受限。更关键的是,停摆越久,金融条件的收紧效应越大,投资者会担心财政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现金需求上升,短期偏好避险资产如短债和美元,而成长型资产和高贝塔板块的情绪相对脆弱。

长期停摆类似短期财政紧缩,市场便开始押注货币政策走向鸽派,期待利率下行和流动性的回补。但实际上,鲍威尔的言论与市场预期相悖,造成投资者悲观情绪。这主要是因为财政部为弥补停摆造成的空白,可能会提前发行国债、提高TGA(联邦税收账户)余额,从银行体系抽取资金,从而影响风险市场的价格变动。

一旦停摆结束,随着临时拨款落地,首先利空解除,不确定性减退,市场通常经历情绪修复、资金回流的过程。这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1995年美国停摆了21天,停摆后一个月,标普上涨4%左右;2013年停摆17天,一个月内上涨4.5%;而2018-2019年的35天停摆结束后,一个月涨幅达5%。所有这些都表明,停摆结束后,市场反弹几率极高。

从更长周期看,自1990年以来,美国六次重大停摆结束后,1个月内标普平均上涨1%-4%,三个月内上涨3%-7%。主要原因是停摆导致的不确定性减退和财政资金回流。资金从隔夜回购和银行体系回流,带动市场情绪先行反应,最终形成资金的逐步到位。当前的情况与2013年类似,停摆结束后,标普在一个月内上涨超过4%,随着财政支付恢复和风险溢价回落,三个月后市场持续上涨。

总结而言,当前的下跌由多重因素推动,包括对鲍威尔鹰派立场的不安以及美国政府停摆带来的流动性抽紧,但停摆已远超历史最长时间,我相信未来不会拖得太久。一旦停摆结束,历史经验表明,市场大多会出现反弹,目前也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特别是BTC与科技股联系紧密,科技股修正时,BTC反弹的可能性很大。

最快何时能结束停摆?

虽无明确时间表,但根据目前公开信息:若参议院跨党派谈判顺利,有民主党支持,达到60票实现终止辩论(cloture),则程序即可加快推进。有迹象显示两党中间派在私下沟通,理论上本周可能达成突破。如果达成协议,参议院可能在1-2天内完成表决,随后众议院快速推进,最终由总统签署,政府机构可能在1-3个工作日内逐步恢复正常。

然而现实阻力仍存。双方需在预算规模、政策条件(包括医疗补贴等)方面达成共识,参众两院的协调也十分关键。如果谈判陷入僵局,停摆时间可能会拉得更长。最乐观的预期是本周达成协议,下周复工。这对市场情绪的修复将带来极大利好,因为当前的下跌主要源自对持续停摆的担忧,影响社会经济和生产活动。

2025年即将结束,许多投资者开始关注2026年的前景。按当前情况,我将2026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是在鲍威尔离职前,即1月至5月;第二是新任美联储主席上任之时,从6月至中期选举前的10月;第三是中期选举之后,即11月起。

划分理由主要在于:2026年上半年,鲍威尔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仍以就业和通胀数据为主导,经济面影响有限,宽松速度较慢。根据9月份的点阵图,预计鲍威尔主导下的前五个月基本不会降息,最多一次。若美国没有出现衰退,失业率不高,通胀持续犹豫,那么这大概率仍是主线。

随着6月新主席上任,大概率会是总统川普的亲信,将遵循其倾向快速促降的路线。例如,当前代理主席米兰在两次会议中都主张降息50个基点,明显符合川普的政策目标。川普集团中还存在鲍曼和沃勒两员强将,他们的倾向也偏向宽松政策。只要川普掌控过半的投票,市场节奏将发生明显变化。

新主席将拥有议程与措辞的主导权,甚至可以将评估就业和通胀的过程,演变为推动进一步宽松的政策信号。新闻发布会上,也会强调“实际利率偏高,需尽快回归中性”的叙述。就降息路径而言,除了50个基点的起步外,后续每次25个基点的降息都可行。

如果未来通胀明显回落,且就业数据并不理想,更大幅度的降息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川普始终将经济放在首位,通胀问题或推迟到2028年后再考虑。预计市场对新老主席交接的预期,也会成为美国进入货币宽松的启动点。

再者,中期选举对风险市场也是利好的。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在2018年还是2022年,中期选举后美股表现都不错。此次2026年的中期选举,预计是伴随美联储降息、流动性释放的时期,风险偏好有望逐步提升。结合中期选举的催化作用,市场或迎来良好机会。

关于链上数据,我尤其关注交易所的存量变化。数据显示:在BTC价格下跌期间,交易所中的存量逐渐上升,本周内交易所持有BTC增加了约10,000枚。主要交易所中,Coinbase和Binance的持仓合计占比大约60%。

具体来看,Coinbase中的BTC存量与价格走势呈现同步下降,表明美国投资者在逐步买入BTC,尤其是在本周BTC首次下跌之际。而Binance上的BTC存量则呈上升趋势,增加了约20,000枚,显示投资者在市场恐慌中将持仓转入交易所寻求离场。

从年数据来看,目前交易所总体存量仍处于底部区域。此次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停摆带来的流动性紧张和恐慌情绪所致,并非系统性风险。价格在停摆结束后极有可能反弹。多数投资者的仓位仍趋于理性,只有大约一万枚BTC呈现恐慌抛售,其余持仓者则保持冷静。

近期,传统资金持续减少在加密市场的投资,BTC和ETH都表现出类似趋势。数据显示,ETF一级市场连续多天处于抛售状态,尽管卖出量不大,但贝莱德投资者的抛售动作尤为明显。考虑到贝莱德的投资者多为长期持有者,这可能表明部分资金从加密市场转入美股。

长期持有超过一年的BTC存量一直被视为重要指标。本轮观察显示,很多“长期持有者”很可能是交易所内的持仓,因为交易所持有的BTC与市场动态高度相关,最近半年来呈现明显的吸筹或派发迹象。这些派发都可能预示着未来的价格上涨机会。

我认为本次的价格下跌主要源于停摆带来的恐慌和鲍威尔言论引发的情绪波动。尤其是停摆时间屡创新高,结束后对市场的正面影响在历史上已有多次验证。总体来看,这次调整更像是情绪驱动,而非风险系统性爆发。

未平仓合约数据显示,BTC和ETH的永续合约都在增加杠杆流动性,市场情绪正逐步由去杠杆转向加杠杆。资金费率方面,目前多头需求更旺盛,显示市场投资者偏向看涨,愿意付费持有多头仓位。ETH的杠杆需求更大,导致其波动幅度可能也更大。

从持仓分布来看,过去一个月持有超过10枚BTC的投资者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都在持续买入,尤其在价格下跌时加大买入力度。而持仓少于10枚BTC的散户,受到价格的影响较大,市场恐慌情绪时会优先离场。整体来看,BTC的流向更偏向高净值投资者。

最后,URPD(未平仓利润与亏损比例)数据显示,尽管BTC跌破10万美元、最低至104,500美元区域,但该价格区间并未被破坏,亏损投资者也未出现恐慌性抛售。整体持仓结构仍然平衡坚实,支撑位未被跌破,价格回升的空间依然存在。这也是我个人进行抄底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结本周最大风险事件是鲍威尔关于12月不降息的预期,但市场仍预测12月仍有降息,CME的预期差接近74%。除货币政策外,中美贸易关系也已画上阶段性符号,虽然未来仍存在冲突,但短期影响有限。此次价格下跌主要由停摆带来的流动性缺失,经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这是一个逢低“买入”的良机,暂时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

另外,特朗普宣布2000美元关税“红利”,这将对加密货币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