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EC启动“Project Crypto”及ETF改革,批准现货比特币与以太坊ETF实物申赎,推出Solana与Staking ETF。此举将带来资本结构与收益模式的双重变革,预计推动大宗机构配置及市场结构重塑。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启动“Project Crypto”与ETF制度改革,批准现货比特币与以太坊ETF的实物申赎,同时推出Solana与Staking ETF。资本结构与收益模式的双重变革预计将引发大宗机构配置与市场结构的深远重塑。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Paul Atkins于7月31日发布新政策“Project Crypto”,系统性地阐述了数字资产进入传统资本市场的路径,包括明确加密代币分类、简化ICO框架、推动DeFi与链上资产的融合等。这标志着SEC从高压监管逐渐转向对创新的支持,形成“友好转型”。
SEC同时发布了加密资产管理产品的申请文件,尤其是针对ETF的S-1披露要求,以减少单个品类审批的障碍,促进“19(b) 4表格申请”向通用上市模板的转变,预计审批时间可从240天缩短至约75天。
SEC已明确允许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ETF使用实物申赎机制(in-kind),与传统黄金ETF保持一致,以优化交易效率和套利结构。
市场反馈称,这项改革有潜力促使比特币现货ETF形成高达7000亿美元的供给紧缩局面,成为推动BTC价格结构和流动性变化的关键变量。
BlackRock、Nasdaq与Cboe BZX已正式提交以太坊ETF质押(staking)申请,SEC已递交BlackRock的ETHA相关文件,预计年化收益可达3.5%,成为行业首个合规的链上收益型产品。
分析师Kronos Research的CEO Hank Huang认为,一旦质押机制获批,将显著增强机构对ETH的长期配置兴趣,并可能开创兼具收益性和价格增长的新投资范式。
REX-Osprey推出的SSK ETF成为首个在美国注册并支持Solana staking的加密ETF,上市首日交易额达2000万美元。该产品的结构与比特币和以太坊ETF不同,采用1940年的证券法规框架,为Solana打开了先发优势。
尽管其年费高达1.4%,远高于BTC和ETH类ETF,但其staking年化收益预估超过7%,部分弥补了成本,迅速成为行业焦点。
机构资金流向分化:比特币仍是主流资金的主要入口,但若Ethereum ETF可质押,将吸引资金向收益型资产转移,从而增强ETH的资本吸引力。
资产定价和风险模式更新:实物申赎机制降低了ETF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减少了结构套利的门槛,同时减少了现金处理的摩擦;而质押收益的提升则增强了长期持有的吸引力。
链上与合规路径并重:当前制度动向显示,美国监管机构正在构建一套能够容纳链上token化证券和DeFi产品的框架体系,ETF只是初步落地化模式之一。
1. 注册审批提速:通用上市标准出台后,预计Solana、XRP、Litecoin等多项ETF将加速获批,市场将在下半年迎来发行高峰。
2. ETH ETF Staking验收推进:若BlackRock等ETF完成staking监管获批,预计将成为ETH资本配置的重要转折点。
3. 整体资产净流入加剧:若政策落地,现货比特币与以太坊ETF的主流资金将持续入场,深化与传统证券市场的连接。
4. 风险与政策红线仍存:ETF结构复杂、管理费用较高、监管细则尚未完全明确,投资者仍需警惕估值折溢价、链上风险与流动性波动,尤其是新链staking模式的操作风险。
加密ETF正迎来制度结构性升级:监管从限制转向整合,从禁止反噬变为合规接纳。“Project Crypto”以及SEC审查机制的改革,为ETF新时代开启了大门;而支持staking ETF与Solana产品的上市预示着收益型加密资产正在成为机构配置的主流选择。未来六个月,将是ETF行业从单纯追踪价格走向创造收益、兼具信任与流动性的关键节点。投资者参与前,需关注监管落地速度、结构成本、风险控制框架以及资本涌入路径。
相关推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推出"加密项目"(Project Crypto)倡议,旨在重塑数字资产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