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推动稳定币融入实体经济,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并遏制投机风险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正式生效,通过严格的监管和高效的支付定位,旨在将稳定币引入实体经济,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并遏制投机行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W3C DAO,作者:马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香港的稳定币被定位为交付工具,是法定货币的另一体现,是不存在炒作机会的。这一明确的立场划清了稳定币与投机性加密货币之间的界限,强调了其作为支付手段的核心功能。
香港《稳定币条例》是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该条例要求发行商必须100%持有高流动性储备资产(如现金或短期国债),并定期进行公开审计,以确保币值稳定和资金安全。
支付成本变革:跨境手续费从3%降至1%
现有传统银行的跨境支付系统存在几个显著痛点:
• 高成本:通过SWIFT系统进行的跨境支付手续费高达3%,并且需要经过多级中介机构的分润;
• 低效率:交易结算时间通常需要1-3天,导致资金周转效率低下。
稳定币凭借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 成本显著降低:通过点对点交易模式,消除中介环节,手续费可以降至1%以下;
• 秒级到账:实时清算大幅提高了资金流转的效率,尤其适合大湾区贸易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高频结算场景。
表:传统支付与稳定币支付成本效率对比
条例设计的防炒作机制:从源头遏制投机行为
• 资产储备的穿透监管:发行商需每日报告储备金的状况,确保1:1足额抵押,以避免算法稳定币如TerraUSD的崩盘风险;
• 功能限制:法币稳定币仅限用于国际支付和结算,不支持二级市场交易、杠杆操作或衍生品设计,以切断炒作的可能性;
•实名制与反洗钱措施:所有交易均需完成KYC(了解你的客户)验证,链上资金流向全程可追溯,从而杜绝匿名投机活动。
实际应用场景:提升实体经济效率
• 企业跨境贸易:中资央企如中国能源和中信集团等已经申请了牌照,计划利用稳定币进行大湾区内企业的结算,预计能够降低汇兑成本3%-5%;
• 普惠金融:东南亚劳工的跨境汇款成本已从7%降至1%以下,而小微商户可借助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收款;
• 黄金与商品交易:香港正同步推进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的建设,并将稳定币作为贵金属的跨境结算工具,实现从仓储、交易到结算的全链条数字化升级。
许正宇强调:“稳定币是法定货币的延伸,其使命在于提升经济效率,而非制造投机泡沫。”
《稳定币条例》的实施标志着香港金融基础设施的范式转型:通过严格监管和低成本、高效率的支付工具,香港正在将稳定币融入实体经济血脉中,成为全球范围内贸易“去美元化”浪潮中的关键技术变量。
展望未来六个月,随着合规发行商的落地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H)的推出,这一工具或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及跨境支付自主化的关键推动力。
相关推荐:日本Web3革命正当时:首相亲临WebX峰会,各大交易所角逐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