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以太坊 >   正文

加密市场恐慌指数触及冰点:市场触底反弹还是持续探底?

“市场恐慌指数探底,‘机构入场’与‘长期持有’牛市信仰双失引发信任危机”

市场恐慌指数达到疫情以来的新低,本轮大规模抛售的核心矛盾在于“机构入场”与“长期持有”两个主要牛市叙事的同时崩溃,引发了广泛的信任危机。

恐慌指数跌入冰点:加密市场的“世纪大底”还是“下坠飞刀”? 市场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白话区块链,作者:Dai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目前市场正经历一场“血流成河”的危机。11月16日,“加密货币恐惧与贪婪指数”一度跌至9,创下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点。

截至11月18日,指数小幅回升至12,但仍处于“极端恐惧”区域。比特币不仅跌破了10万美元的重要心理关口,更在11月18日早间短暂触及90940美元的六个月低点,引发山寨币的全面崩盘。

然而令人迷惑的是:为什么在比特币价格仍高于9万美元时,市场的恐慌情绪却达到了2020年价格仅为5000美元时的水平?

市场为何如此恐慌?

要理解这种极端情绪的根源,必须分析多重因素的交汇作用。

首先,是来自宏观经济环境的压力。加密市场早已不再是孤岛,而是与全球宏观形势紧密相连。

  • “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市场此前普遍预期12月或将降息,这被视为支撑风险资产的“救命稻草”。然而,美联储的鹰派立场打破了预期。降息意味着打开水龙头,增加流动性;而维持高利率则是收紧流动性。资金的抽离让投资者纷纷从加密和其他高风险资产中撤退。

  • “经济数据延迟”:美国政府因长达43天的停摆,导致重要经济数据(如就业报告)延迟发布,市场陷入“盲飞”。没有新消息令人恐惧,数据缺失让市场难以判断未来走势,基金经理纷纷选择规避风险。

  • “AI股泡沫的溢出”:全球科技股尤其是AI相关股票在经历大幅下跌。例如,软银大量抛售Nvidia股票,引发市场对“AI泡沫破裂”的担忧。在机构投资者眼中,加密货币和科技股都属于“高风险”资产类别,因此同步减仓。

除宏观因素外,内部生态系统的崩溃也成为直接导火索。这次危机不仅在于价格,更在于市场“叙事”的瓦解。

本轮牛市建立在两个主要叙事基础之上:

  • “机构入场”:以现货比特币ETF为代表,象征着传统金融对加密市场的全面认可和接受。

  • “长期持有”:由“巨鲸”以及相信“钻石手”即“Hard Hold”的投资者所支撑,认为短期波动不会动摇他们的信念。

然而,在2025年11月的这场风暴中,这两大叙事同时出现裂痕。

叙事崩溃(一):ETF的“背叛”

曾被视为本轮牛市“发动机”的现货比特币ETF,现如今却在逆转。数据显示,仅11月,ETF出现了创纪录的资金净流出,总额超过23亿美元。11月13日当天,净流出高达8.66亿至8.7亿美元,创下了自ETF推出以来最糟糕的单日历史。链上数据公司Glassnode也证实,ETF的资金流已转为“适度负值”。

叙事崩溃(二):“巨鲸”的“转身”

这是市场内部最令人担忧的信号之一。链上数据显示,自11月初起,持有10到10000枚比特币的“巨鲸”账户,罕见地大量抛售了约81.5万枚BTC。数据平台Santiment也确认,自10月12日起,持有10到1万枚比特币的地址,已卖出超3.25万枚。

当市场看到“曾是市场救星的ETF”也在“背叛”,同时“信仰者”和“巨鲸”们纷纷套现,恐惧蔓延也就不足为奇了。

资产的“迁徙”真相

当“极端恐惧”持续扩大,市场进入了关键点——“投降” (Capitulation)。这是市场信心的最低谷,也是资产大规模转移的关键时刻。

我们逐步观察到这些“投降”的明显迹象:

  • 极端情绪指标:恐慌指数跌至9-18之间,达到历史极值。

  • 巨额已实现亏损:链上数据显示,市场出现过去六个月最大的亏损日。这意味着大批资产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被售出,投资者“割肉”出场。

  • 社交媒体的愤怒与指责:市场底部通常伴随指责声四起。数据显示,近期关于比特币的正面评论比例已降至最低点,情绪极度低迷。

  • 散户恐慌性撤离:ETF流出的巨大资金被视为散户“恐慌退出”的信号。

但“投降”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在卖出”。

实际上,一场复杂的“资产大转移”正在进行中:

谁在卖出?

  • 中型巨鲸:数据显示,持有10-1000枚比特币的账户在11月已整体变为净卖家。Santiment的数据显示,这些地址在最近几周内售出了数万枚比特币,显然是获利丰厚的早期投资者,选择在不确定性中获利退出。

  • 恐慌的散户:ETF大量资金外流、社交平台的焦虑讨论,表明一些在牛市后期进入市场的小散户,他们正在“割肉出局”。

谁在买入?

  • 大型战略投资者:如持有超过1万比特币的实体,数据显示在11月仍持续增持,净增持1.07万枚,比特币整体呈现“巧妙布局”。

  • 机构巨鲸:CryptoQuant数据显示,市场下跌期间,巨鲸们实现了2025年以来第二大周净增持,累计入账超过4.5万枚比特币。

  • “信念坚定”的散户:尽管恐慌,部分小散户(持有最多10枚)仍在积极积累,等待下一次反弹。

  • 名人示范:比如比特币布道者Michael Saylor的公司,11月10日宣布再购入价值5000万美元(约487枚比特币),并公开驳斥了市场关于其出售的谣言。

结论十分明确:“投降”绝非全员抛售,而是一场资产所有权的巨大转移。这意味着,资产正从信念薄弱、情绪化的投机者手中,向信念坚实、理性的长期投资者转移。当场内的恐慌消耗殆尽,理性的大户和机构逐步接管市场,“真正的底部”或许就此形成。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在这个“血海”一样的市场时期,我们应借助投资史上最著名的智慧——沃伦·巴菲特的“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这句格言强调的核心是理性的价值投资原则:

  •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市场情绪极度高涨,资产可能被非理性推高,此时追涨风险极大。

  •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当市场恐慌、情绪低迷(如恐慌指数低至个位数)时,反而是潜在的价值投资良机。这是以折扣价购入优质资产的黄金时期。

因此,“加密恐惧与贪婪指数”作为市场情绪的量化指标,正是根据“别人”的情绪变化,提醒投资者保持理性。个位数的数值强烈暗示:市场处于极端恐惧状态,“别人”正等待低谷反转的信号。

那么,是否应该趁低“贪婪”呢?让我们回顾历史数据——在多次极端恐惧时刻之后,比特币的价格表现如何?

注:历史表现基于公开价格图表的近似分析,不代表未来业绩。

历史表明:“极端恐惧”是长期投资中具有很高价值的信号,虽不能精确预测短期反弹,但其在中长期持有中具有积极意义。例如,2022年FTX崩盘后,指数触及极低后,市场仍在底部徘徊超过90天。经验告诉我们:在“极端恐惧”时逐步建仓,持有半年以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回报。

总结来看:在恐慌指数跌入个位数时反而应加以警惕,盲目抛售是不明智的;而在此时逐步布局,等待市场理性回归,才是较优策略。

抄底还是“接飞刀”?

作为一名理性投资加密市场的爱好者,面对“极端恐惧”时,应如何正确应对?

恐慌指数只是指标之一,不能作为唯一的预测工具。它反映的是市场情绪的滞后性状态,不能准确预示行情反转。此外,情绪指标的局限也提醒我们:不要盲目“追跌”,而应用科学的策略共存。

指数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你控制自己的“心魔”。它能量化市场的情绪,促使你在情绪激荡时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追涨杀跌。

  • 对抗FOMO(错失恐惧):当指数高达90(极端贪婪),提醒你:“市场可能已经过热,是时候考虑获利了结。”

  • 对抗FUD(恐惧、不确定和怀疑):当指数跌至10(极端恐惧),提醒你:“市场可能过冷,这是逢低买入的好机会。”

金融市场就像一个剧烈摇摆的钟摆,目前正处于“极端恐惧”一端。你的任务不是去准确预测下一次转折,而是在每次极端情绪出现时,通过纪律性操作,保持理性,控制情绪的冲动。

目前,恐惧与贪婪指数已达疫情以来新低,市场处于“极端恐惧”阶段。这一现象由宏观流动性收紧(美联储鹰派政策)和内部叙事崩塌(ETF大规模流出、巨鲸罕见抛售)共同推动。

但在这背后,链上数据显示,一种“资产大转移”正在酝酿:中型巨鲸和恐慌散户在卖出,而大型战略投资者和理性散户正在悄然增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极端恐惧”其实是中长期的良好买入信号。理性投资者应利用美元成本平均法(DCA),在这场市场噪音中保持耐心,等待理性回归。

相关推荐:短期比特币持有者恐慌抛售14.8万枚BTC,分析师预计BTC将跌破9万美元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