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具备降低成本、提升跨境支付效率与韧性的潜能,但在中国大陆受制于政策限制与商业壁垒,落地难度较大。其未来应用更可能依托香港等离岸市场发展,并与数字人民币形成互补关系。
稳定币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强跨境支付韧性的潜力,但在中国大陆因政策红线与商业障碍而难以落地,其未来应用更可能依托于香港等离岸市场,并与数字人民币形成互补关系。
中国外贸主体面临高成本、低效率和严苛的合规风险(特别是义乌“冻卡”事件)等深层次痛点。最近,有关义乌商家使用稳定币解决“冻卡”困境的传闻不绝于耳。然而,本文旨在剖析稳定币在中国跨境贸易中的潜在价值及现实挑战,揭示稳定币在中国大陆的实际应用仍处于极低水平,与网络传闻存在显著差距。虽然稳定币在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和增强地缘政治韧性方面具备显著理论优势,但其在大陆的推广面临不可逾越的政策红线、运营风险及商业模式障碍。
一、中国跨境贸易支付结算的结构性挑战:义乌“冻卡”困局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B2C跨境电商交易市场,浙江义乌与广东深圳无疑是这一路径上的两个代表。然而,这两座城市的贸易主体均面临共同的、深层次的金融基础设施挑战。
传统支付体系的“三高三难”痛点:
高成本和低效率:传统银行电汇(如SWIFT)平均到账时间长达2至5个工作日,某些新兴市场甚至超过7天,手续费也相当昂贵。这对中小微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资金周转压力。
高风险: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高度依赖以美元为核心的SWIFT系统,在地缘政治冲突中可能成为“制裁武器”,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冻卡”困局:对于义乌和深圳的中小贸易商而言,账户合规与冻结问题是最致命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家反洗钱和“断卡行动”的监管加强,义乌的外贸商户银行账户被冻结的频率愈加增加。部分不法电信诈骗团伙与地下钱庄勾结,将诈骗赃款转变成货款,并通过非正规渠道转给贸易商,导致许多无辜商户的境内银行卡被公安机关从全国各地冻结。账户冻结不仅仅针对涉案资金,全余额均被冻结,其持续时间可达半年或更长,这直接切断了企业的资金链,许多商家因此面临破产。
二、稳定币:一种新兴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稳定币是一种旨在保持其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通常通过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或港币)以1:1的比例挂钩来维持其稳定性。它结合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透明性以及法币的稳定性,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支付即结算”,将资金流动的效率提升至接近信息传递的效率。
全球监管趋势:到2025年,美国《GENIUS法案》和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等监管法规的相继出台,标志着稳定币正逐步从早期的“狂野西部”走向合规化。
赋能跨境贸易的核心价值:
显著降本增效: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稳定币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直接清算,从而减少传统跨境支付中多级代理行和寡头清算机构所带来的高昂成本。有研究表明,稳定币结算可将交易成本从3%降至0.1%,并将交易时间缩短至几分钟。
增强金融韧性:稳定币系统独立于传统的SWIFT通道,为企业提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的替代支付选项。
业务创新赋能:稳定币不仅是一种支付工具,更是数字金融生态的基石。它可以作为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支付和清算基础,从而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实现革命性突破。
三、稳定币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辨析
尽管稳定币在理论上有诸多优势,其在中国内地的实际应用情况与一些网络流传显著差异。
义乌与深圳的真实采纳度调查: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义乌稳定币支付百亿美元”的说法,权威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数据源于某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但报告并没有确凿出处,且数据来源无法得到证实。记者采访了多位义乌和深圳的外贸商家,他们普遍表示对稳定币的了解程度较低或从未使用过。
核心障碍:任何一家合法经营的外贸企业如选择使用稳定币进行结算,将失去6%-13%的出口退税资格,此商业损失足以抵消稳定币在手续费上的所有优势。此外,稳定币交易无法提供正规的银行流水,这将直接影响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及信用评级时的资格。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香港试验:尽管稳定币在中国内地面临政策红线,但在中国的离岸市场,特别是在香港,其合规探索正逐步推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的独特地位,使其成为中国探索合规稳定币应用的“沙盒”。
数字人民币(e-CNY)与稳定币的竞合关系: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之间并非单纯竞争关系,它们可能在不同场景下实现互补。数字人民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可追溯性及中心化控制的特性,更适合政府主导的大宗贸易和“一带一路”项目等。而合规的离岸稳定币则代表了“自下而上”的市场创新,其更强的技术互操作性和私有化设计,或更为侧重于解决中小微企业日常小额、高频的跨境贸易痛点。
四、稳定币结算的风险与合规挑战
中国的法律与政策红线: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他十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将所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
稳定币自身的内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储备资产的质量和透明度)、流动性风险(大规模赎回)以及技术与安全风险(智能合约漏洞与网络攻击)。
商业与操作风险:对于中国的外贸企业而言,使用稳定币还面临出口退税损失、融资及信贷障碍,以及灰色渠道风险。
结语:
尽管稳定币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提升资金周转和增强金融韧性来支持外贸企业,但其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仍处于极低水平。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对虚拟货币的全面禁止政策及稳定币在商业模式上(例如出口退税、企业信贷等)存在的根本性不适配。展望未来,稳定币的合规探索将主要依赖于离岸市场(如香港),并可能与数字人民币形成互补关系,共同促进中国跨境支付体系的多元化与现代化。
相关推荐阅读:人民币稳定币呼之欲出,对美元究竟产生哪些影响?
下一篇:今日加密货币市场动态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