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加密风险投资市场将因监管环境明确、上市与并购浪潮以及行业间的深度融合,展现出与过往周期相比更加成熟和快速的发展趋势。
2025年加密 VC 领域因监管政策明朗、IPO 及并购潮的兴起,以及跨界融合,展现出与以往周期截然不同的成熟与加速发展的态势。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白话区块链,作者:Paul Veradittaki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5年,加密货币公司的融资势头迅猛,年内已吸引超过160亿美元的资金,并完成了100多宗并购交易,行业正朝着创纪录的高度迈进,远超2024年全年的交易总额。这一轮周期的根基扎实,美国的监管环境日益明朗,全球市场的热情高涨,战略性并购和IPO热潮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5年的并购与IPO热潮正在重塑加密货币行业,吸引了大量新资本、机构关注、创新者和用户,加速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这一现象与历史上其他重大技术变革的模式相似:通常需要数十年的基础设施积累才能迎来爆发式增长。相比于人工智能需要多年技术沉淀,加密货币的成熟之路明显更加迅速,依托更高级的技术堆栈,加上更高效的工具,其市场动能不再仅依赖于投机行为,而是更多地由战略整合所驱动,展现出与以往周期截然不同的特征。
加密货币市场如同波浪起伏,经历过高低波动,尽管风险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基础活动却异常活跃,监管环境的改善、支持加密货币的政策、强劲的交易流量以及像Robinhood等公司加大对加密业务的投入,均在推动行业前进。自2022年峰值以来,2023年资本部署骤降,2024年开始回升,2025年则出现显著加速,仅第二季度就有31宗超过5000万美元的交易,IPO、并购及债务融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年内,加密市场吸引了161亿美元的资金,但与传统VC类似,资本正集中于少数基金,导致投资金额增大而交易数量减少。这反映出许多加密公司正在迈向成熟的成长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创始人和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多重因素使得本轮周期独具特色:代币价格回升、新产品层出不穷、创始人信心增强、监管为稳定币和数字资产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框架,从而释放了更多资本。以往监管的不确定性让创新者和Web3领域的项目小心谨慎,生怕触碰法律的红线。而现在,特朗普政府对加密货币采取更友好的态度,通过《Genius Act》和《Clarity Act》等立法,为链上应用奠定了基石,虽然长远影响尚不明确,但这些举措无疑减轻了投资者的顾虑,无论是智力资本还是实际投入。再加上美联储预计在11月降息,更多资本将流向风险资产,数字资产交易系统(DATS)也在锁定长期资产,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升,资本流动愈发活跃。
投资方向也悄然发生变化:三分之一的资金流向“自下而上”的创新机会,如永续合约、代币发行平台、预测市场和新型DeFi项目,而另外三分之二则着眼于“自上而下”的战略布局,包括DATS、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ETF及进入公开市场的公司。这些公开市场资产在本轮周期中表现抢眼,为更广泛公众提供了接触加密资产的机会,标志着行业健康发展的信号。这种创新与传统金融的平衡融合,显示出市场正在走向成熟。
当前是一个制定加密立法蓝图的短暂窗口期,现任政府的支持态度为这一机会提供了契机,但2026年中期选举在即,时间紧迫。去中心化金融教育基金(DeFi Education Fund)通过回应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关于数字资产市场结构的信息请求,并发布《2025年负责任金融创新法案》的讨论草案,致力于保护软件开发者。
上周举行的2025年怀俄明区块链研讨会将重点放在数字资产的监管上,强调美国亟需建立清晰的加密法规,并呼吁对市场结构的平衡。政府成员的参与进一步推动了前瞻性监管的讨论。展望2026年第一季度,监管基础将愈加稳固,这在以往周期中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在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更显得珍贵。
2025年,代币上市的热潮有所降温,新代币的推出遇到困难,市场吸引力不足拖累了交易流量,依赖代币发行的项目融资难度增加。相比之下,IPO市场却如火如荼,2025年美国交易所已经有95家公司上市,截至6月中旬共筹集了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加密相关的IPO表现尤为突出,Circle和BitGo等公司引领潮流,投资者逐渐将视线转向加密股票而非代币。
Circle的IPO于6月5日启动,发行价为31美元/股,到7月中旬飙升至233美元,回报率超过五倍,市值达449.8亿美元。近期,Figure和Bullish亦成功完成IPO,其中Bullish通过稳定币融资了11.5亿美元,BitGo的IPO计划及其在2023年熊市中融得的1亿美元融资进一步反映了投资者的热情。如今,加密公司更加注重收入和增长,而非单纯依赖于投机性代币的发行。
IPO及“自上而下”项目的热潮,借助稳定的商业模式吸引了传统投资者,这只是IPO热潮的开始,未来几个月将会有更多公司蓄势待发。
2024年是并购创纪录的一年,超过100宗交易的总额达17.3亿美元,而2025年势头更为强劲,1月至7月已完成76宗交易,总额达到62.3亿美元,是2024年全年的3.6倍,若保持当前速度,预计全年将达到130宗交易。这股势头不仅是被压抑的需求的释放,更是行业自然成熟的体现。
战略性收购
例如,Robinhood收购Bitstamp,展现了成熟企业打造综合平台的雄心。Robinhood对加密未来的重磅押注为其生态系统增添了信誉,其第二季度加密收入猛增98%,达到1.6亿美元,公司整体收入增长45%,达到9.89亿美元,利润达到3.86亿美元。作为零售股票交易的支柱,Robinhood积极拥抱区块链基础设施,凸显了行业向主流、合规发展方向的转变。
同样,晚期交易也频频亮相,例如Securitize在第二季度从Mantle筹集的4亿美元用于RWA代币化,Kalshi以20亿美元估值融资了1.85亿美元用于预测市场,这显示出对收入驱动和合规模式的重视。
这些行动表明,加密行业正专注于与金融巨头合作,而不仅仅是追逐投机机会。
加密货币如今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尖端科技及全球金融加速融合。在人工智能领域,OpenMind的OM1 + FABRIC技术栈填补了机器人行业的“缺失层”,使得不同机器人能够去中心化地协同工作;而Worldcoin的虹膜扫描身份验证系统,基于区块链的身份层,则可能让AI代理实现自主认证与交易,从而解决代理在加密生态中安全交互的问题。
去中心化AI平台,如Sahara AI(对标Scale AI)和Sentient(对标Hugging Face),正在颠覆传统的AI基础设施。虽然加密AI的应用层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其潜力可能通过链上代理和交易系统重塑市场结构,从而支持代币化股票的高频交易。
在支付领域,稳定币,尤其是Circle的USDC,已成为全球支付系统的核心,《Genius Act》进一步推动了USDC的普及。Circle第一季度收入增长58.6%,达到5.79亿美元,分析师预测稳定币交易量在未来三年内可能达到每日2500亿美元,若势头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在十年内超越Visa等传统支付系统。PayPal和Visa等巨头正在探索稳定币的整合,以将其融入主流支付渠道。Robinhood与Arbitrum的合作,使用户能够在Arbitrum上直接交易USDC,向零售用户打开了稳定币交易的大门。这只是冰山一角,Arbitrum等Layer 2解决方案正在加速稳定币的普及,搭建加密与传统金融之间的桥梁。
这种跨行业的融合吸引了来自AI、金融科技和消费科技领域的专家,行业界限日益模糊。加密货币作为去中心化系统的支柱,正成为全球技术堆栈的关键一环。
我们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第一季度将迎来更强劲的市场周期。监管的清晰度空前、预期中的降息,以及并购和IPO所带来的巨额资本流入,正在为加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以实用性为核心的新动能,正为行业开启高速发展期。我们的策略是把握这一机会,集中投资于有望在其领域定义未来的A轮公司。
2025年美国IPO市场表现火爆,年内已有224宗IPO,而2024年上半年仅有94宗,2025年上半年则飙升至165宗,同比增长76%。仅在上半年便有185宗加密相关交易,预计将超过2024年的248宗收购交易。Circle等成功案例以及传统金融巨头收购加密公司的热潮,预示着未来周期的强劲势头。
加密货币与AI、支付和基础设施的融合,加上监管的顺风和投资者的热情,将推动行业迎来加速增长的新时代,持续巩固其在全球金融和技术领域的支柱地位。
相关推荐:观点:当西方辩论加密货币与人工智能(AI)监管规则时,新加坡将创新视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