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 >   正文

"迈向新时代:加密货币旧格局已终结,新秩序崛起"

比特币(BTC)ETF的引入为加密货币市场带来了机构化、稳定币支付转向、RWA(真实世界资产)兴起等结构性变化,从根本上重塑了该市场,使其从过去的散户驱动模式转向更加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

比特币(BTC)ETF带来了行业的根本性变革,包括机构化操作、以稳定币支付为主导以及真实世界资产(RWA)的崛起,正在深刻重塑加密市场的格局。加密货币逐渐告别过去由散户主导的时代,迈向更加成熟和稳健的行业发展阶段。

告别‘四年周期’: Crypto旧秩序已死,新秩序当立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白话区块链,作者:igna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非常欣赏瑞·达利欧的《变化中的世界秩序》模型,因为它帮助我们从宏观角度理解行业演变,而不是局限于短期的市场剧码。

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加密货币的长期发展趋势,而非仅仅沉迷于每日的波动和热点事件。这种视角更有助于把握行业的根本变化。

这不仅代表了行业叙事的转变,更意味着整体行业秩序正在发生深刻调整。

加密市场已经不再是2017年或2021年的模样,而是在以全新的方式重塑自身。

以下是我认为核心变化的几个方面。

 一、行业轮转的加速

比特币现货和ETF的推出,是行业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就在本月,SEC批准了大宗商品ETF的通用上市标准,这意味着审批流程更加高效,更多资产将迅速进入市场。灰度等机构已在积极申请相关产品。

比特币ETF的发行创造了历史最佳纪录。虽然以太坊ETF起步较慢,但在市场低迷时刻,也已管理数十亿美元资产。

从4月8日起,现货加密ETF的资金流入已超过340亿美元,领先所有ETF类别,超过主题投资、国债甚至贵金属产品。

主要买家包括养老金、投资顾问和银行机构。如今,加密资产已开始像黄金或纳斯达克指数一样,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特币ETF目前管理资产超过1500亿美元,占其总供应的6%以上。

以太坊ETF的管理比例也达到5.59%。

这一切变化只用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

目前,ETF已成为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主要买家,从散户手中接过所有权基础。根据观察,鲸鱼在不断买入,而散户逐渐出脱。

更重要的是,传统上的大鲸鱼开始将资产出售给新的大鲸鱼,从而实现所有权的轮换。

所有权正经历明显轮转。过去四年周期的忠实追随者,正在逐步退出市场。他们期待重复过去的行情,但实际情况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低位买入的散户在现在逐步出售给ETF和机构。这种转变会将成本基础推高,也会在未来市场周期中抬高手底,因为新持有者不太可能在微利状态下仓促抛售。

因此,这是一次行业的大轮换。加密市场正从投机性的散户手中,逐步转向长期配置的机构和专业投资者。

行业标准的放宽,开启了下一阶段的轮换。2019年股市类似规则的推行,使ETF发行量翻倍。预计加密市场也会迎来类似的增长,很多新ETF产品正陆续推出,为散户提供更多退出渠道。

但最大的疑问仍是:机构买入能否完全抵消散户的抛售压力?

只要宏观环境相对稳定,我相信那些现在选择出售的人,未来会在更高的价格再次入场。

二、超级涨势的终结

过去,加密币的行情往往是集体上涨。比特币先起,引领市场,随后以太坊跟涨,其他币种菊花。小市值币的火爆,始终是风险偏好上升的表现,流动性沿风险曲线递减。

而今,情况发生了变化:不是所有代币都同时暴涨。

当前市场拥有数百万种代币,新的币每天在pump.fun等平台大量发行,“创造者”们将目光从旧币转向新出品的MeMe币,导致供应量爆炸,但散户的关注度并未同步增长。

由于新币发行几乎成本为零,流动性被碎片化在众多资产中。

曾经因高稀释度和空投便利而火热的低流通量币,逐渐走向式微。散户也已吸取教训,开始偏好那些具有实际价值支撑或强烈文化认同的币(例如$UNI,尽管交易量不俗,但未出现大幅暴涨)。

Ansem的观点让我意识到:市场已触达纯粹投机的峰值。新的叙事焦点转向可持续收入的应用场景。产品市场契合且能带来实际收入的项目,将成为未来的爆发点,而其他项目逐渐边缘化。

市场动态示意图

有两点尤为突出:一是用户愿意为投机支付高额费用,二是区块链的效率远超传统金融体系。这两个趋势中,前者已达到顶峰,后者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Murad补充了一个我认为Ansem遗漏的观点:持续火热的币种,往往是新奇、奇怪、被误解,但由充满信仰的社区支撑的币种。我自己也喜欢新鲜闪亮的币(比如我用的iPhone Air)。

社区文化支撑的项目

文化在项目生存与失败中扮演重要角色。明确的使命,即使在起初看似异想天开,也能支撑社区坚持,直至形成雪球效应。例如胖企鹅、朋克NFT、MeMe币都属于此类。

但并非所有新奇事物都能成功。像Runes、ERC404等教会了我们:新奇感消逝得很快,叙事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就可能消失。

这些迹象共同解释了新秩序:收入驱动的项目筛掉弱项目,被社区文化赋能的项目得以存续。两者虽不同,但都至关重要。未来的赢家,必然是能将文化与收入结合得极好的少数币种。

三、稳定币与可信任的加密货币体系

早期交易者用USDT或USDC,购买比特币和山寨币,形成了资金的涌入。这些资金促进了现货市场的繁荣,80%-100%的稳定币最终都流向了加密资产。

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稳定币在被用于借贷、支付、收益、国库管理和空投奖励等多重用途,许多资金从未触及比特币或以太坊的现货交易。

尽管如此,稳定币的多元用途增强了整个生态的稳定性。L1链和L2扩展了链上的交易规模,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不断增加,像Fluid、Aave这样的借贷平台收入也逐步增长,整体资金市场变得更加深厚。

新的发展方向是支付优先的Layer 1链。

Stripe与Paradigm合作开发的Tempo,是专为高吞吐稳定币支付设计的链,配备EVM兼容工具和原生稳定币AMM体系。

此外,Tether支持的Plasma链,专为USDT打造,为新兴市场提供更便捷的银行和支付服务,类似于封闭的苹果生态,而非开放的以太坊或Solana互联网。

这些链正使稳定币逐步融入实体经济,强调“区块链不仅仅是交易,而是支付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愿景。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仍在观察中):

  • Tempo:具备庞大分发能力,或将促使加密更广泛采纳,但可能减少对BTC或ETH现货需求。未来它或许像PayPal一样:拥有庞大流量,却难以显著提升以太坊等链的价值积累。是否会有相关代币、多少手续费回流平台,都是未知数。

  • Plasma:由Tether主导的发行,连接链、发行商、应用,可能会形成一个封闭式生态,吸引部分新兴市场支付的份额,类似封闭的苹果生态,而非开放的区块链互联网。这也引发以太坊、Tron、EVM Layer 2等的竞争,看谁能成为主要的USDT链条。个人判断:Tron进入困难,以太坊本就不由支付而生,在Aave等在Plasma上部署的应用,对于ETH可能也是一种风险。

  • Base:由Coinbase背书的Layer 2解决方案,旨在通过Base应用推动支付和DeFi,为以太坊提供持续的费用收入。生态系统可能会保持碎片化和竞争,促使流动性更为分散。

监管政策也在逐步适应这些新格局:如今,GENIUS法案推动美国以外国家加快稳定币和跨境支付相关的创新步伐。CFTC也已允许在衍生品中使用稳定币作为抵押,提升非现货市场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管理能力。

监管动态示意

总体来看:稳定币和新一代稳定Layer 1链,极大提升了加密货币的可信度。曾经只被视作赌博和投机的场所,现在在地缘政治层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虽仍以投机为主,稳定币已成为加密产业的第二大应用场景。

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捕获稳定币流量,转化为粘性用户和现金流的链条和应用。像Tempo、Plasma这类新兴L1,要么成为锁定价值的领头者,要么被以太坊、Solana、L2、Tron等反击潮击败。

四、DAT:非ETF代币的杠杆创新与“首次公开发行”

我对数字资产国库(DAO Treasury)感到担忧。每个牛市都在寻找新的杠杆途径,为代币提供更高的融资和价格提升空间,但伴随的是更大的风险,比如市场崩盘时的暴力平仓,正如FXX崩溃带来的挤压式抛售所示。

本周期,杠杆风险可能主要来自DAT(去中心化资产管理基金)。如果通过溢价发行股票、借债筹资,再投入币市,就能放大行情,但反转时也会放大崩盘压力。

强制赎回或资本枯竭,可能引发沉重抛售,增加系统性风险。比如当mNAV超过1时,股东倾向抛售。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有空投,某些BTCS的交易价格依然偏低(如0.74倍mNAV),显示风险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DAT作为连接代币经济与股票市场的桥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价值。正如Ethena的G创始人所言:

"我担心我们已经用尽加密生态的原生资本来推动多年的山寨币周期。观察2021年Q4与2024年Q4的市值峰值,几乎完全相同——略低于1.2万亿美元。经通胀调整,这两个周期的数字几乎一致。也就是说,散户资本在此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已经见顶。这些十亿美元级别的价格,或许都只是空中楼阁。”

这段话强调:散户资本的受限,并不代表整体市场缺乏观望的空间。实现真正价值的,还是那些具有真实收入、真实用户的项目,它们可以走入更大的股市体系。

众所周知,少有山寨币具备推出DAT的能力,那些成功布局的项目,反而会将注意力从数百万的币种,集中到少数具备深厚资产基础的项目上,形成“谢林点”,有助于行业筛选优质项目。

他们的另一个观点是:NAV溢价套利并非长远之计,而是真正的价值在于准入门槛的高低。即便以稳定的1:1 NAV维持、资金持续流入,也远胜于完全无门槛的状态。

一些VC持仓大量集中在ENA、SOL等项目,导致其DAT被诟病为“套现工具”。但由于私募基金的资本错配问题,向DAT退出变得更有吸引力——VC最终能把资本转向其他创新项目,为行业持续注入动力。

总而言之,DAT为无ETF标的的代币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且对那些拥有真实收入和用户基础的项目尤其有利,可以更有效地进入股票市场。当然,也有不少DAT会失败,从而带来市场风险,但这也开启了类似IPO的“首次上市”新模式,为ICO注入新的活力。

五、RWA:实体资产的链上革命

链上RWA(真实世界资产)市场总额已突破300亿美元,且在短短一个月内上涨近9%,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RWA市场图表

国债、信贷、大宗商品及私人股本逐步实现了代币化,速度正在加快。

RWA推动了实体经济与区块链的深度结合。几个重要变化包括:

  • 过去你必须把加密货币兑成法币,再买入股票或债券。而现在,可以直接在链上持有比特币或稳定币,转入国债或债券市场,完成资产的去中心化管理

  • DeFi逐渐摆脱“循环庞氏”的增长模式,带来了新的收入渠道,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抵押品的变革也在发生:

Aave的Horizon平台已支持存入如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资本化资产,进行借贷操作。但目前TVL仍处于较低水平,仅约1.14亿美元,意味着RWA市场尚处早期阶段。(注:Centrifuge正积极推动官方授权的SPX500 RWA上线,若成功,该项目或将表现优异,我本人持有现货仓位。)

RWA平台示意图

对散户而言,传统金融几乎难以实现类似操作。

RWA最终使DeFi跃升为真正的资本市场。通过设定基准利率,支持国债和信贷资产,扩大全球覆盖范围,让个人无需去美国银行,也能持有美国国债,这正成为国家竞争和金融创新的重要焦点。

像贝莱德推出的BUIDL、富兰克林的BENJI,这些都不是边缘项目,而是意味着数万亿美元的资产将逐步进入加密范围,为行业提供强大支撑。

总结来看,RWA代表了行业当前最重要的结构性革命。它们连接实体经济与链上金融,为未来实现“在链上拥有完整金融生活”提供基础。

六、四年周期的未来展望

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最关心的问题是:四年周期是否已走入历史。有人期待它的重演,但我相信,由于行业秩序发生实质变化,它已不再是过去的那套剧本。

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

  • ETF将比特币和以太坊转变为机构配置的资产,减少了散户对市场的主导力量。

  • 稳定币的角色从单纯的交易媒介转变为地缘政治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支付和资本市场中。

  • DAT机制推动了未有ETF标的的项目进入股权市场,也为VC退出提供途径,支持新一轮创新。

  • RWA将实体经济带入链上,使DeFi逐步成为全球的资本市场基础架构,带来基准利率等金融指标。

这不是2017年的投机赌场,也不同于2021年的狂热泡沫,而是一个新的结构性、逐步成熟的时代。加密只是在不断融合传统金融,文化和投机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唯一驱动力。

未来的赢家不会是盲目追逐一切资产的投机者。而是真正懂得适应宏观与机构变化、同时兼具文化吸引力的项目,才会在新的行业秩序中取得优势。

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格局,值得我们深度观察和布局。
相关推荐:加密财库公司遭受重创,表现不敌所持现货资产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