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从77个稳定币牌照申请者中筛选出36个进入审核阶段,预计首批发放的牌照数量只有个位数。由于具备较强的合规基础,大型银行以及“银行+科技”的联合体成为了主要的竞争者。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从77家稳定币牌照申请者中筛选出36家进入审查阶段。预计首批获牌数量将仅为少数几个,大型银行以及“银行+科技”联合体凭借其强大的合规基础优势,成为此次竞争中的主要有力竞争者。
2023年10月1日,香港金管局公开披露,截至9月31日,共有36个银行、科技巨头等实体提交了稳定币牌照申请材料,并已进入金管局的审查流程。预计在2024年前后,将公布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根据公开信息,首批获牌企业数量有限,金管局的发牌大概率控制在少数几个(类似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首次发放交易所许可证(VATP牌照)时的模式,即便只发放一两份许可证也并不奇怪),这也意味着大部分申请者可能无法“跃过龙门”。
今天,飒姐团队想与大家探讨此次稳定币牌照申请竞争,可能对整个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虽然香港金管局公布了36家进入审查的申请主体,但未披露具体名单。原因在于,金管局此前已特别强调:“表达意向或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以及与相关机构的沟通,仅代表申请过程,不代表任何机构已获批准,也不构成对其获牌前景的任何保证。”为了避免某些申请者利用此信息进行不当宣传,误导公众,金管局选择不公布名单。
自香港《稳定币条例》颁布并明确了申请条件以来,飒姐团队曾多次与监管机构及多个消息源沟通,并在之前的文章中强调:鉴于稳定币被视作关键金融基础设施,只有那些业务规模大、资质过硬、在金融、科技或零售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巨头企业,才有希望在刚开始发放牌照时“上岸”。换句话说,这不是普通企业能轻易完成的任务。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金管局在9月初曾披露,截止当月8月,共收到77份稳定币牌照申请。申请人包括银行、科技巨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电商平台、支付服务提供商以及Web3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等。
仅一个月时间,申请主体从77家锐减到36家,几乎腰斩。结合金管局9月时的表态——“已主动安排与意向企业会面,帮助这些机构评估其稳定币发行的必要性与成熟度,从而决定是否继续申请”——可以推断,许多申请人在初筛阶段被“劝退”了。这中间,甚至有一些在市场上曾大肆宣称申请稳定币牌照的知名企业,也不得不暂时退出。此外,稳定币牌照竞争激烈,合规要求也越来越高,验证了大家对合规门槛的高度重视。
此前市场曾有传言,某东旗下的区块链公司和某里旗下的数字科技公司由于合规门槛过高,认为申请时机尚不成熟,选择退出首批申请队伍。事实似乎是,这些传言不是空穴来风,暂时退后观察或许是明智之举。毕竟,既然第一批发放的牌照少之又少,不妨旁观其他玩家吃这“螃蟹”,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正如前所述,考虑到香港金管局一贯的谨慎态度,首批发放的稳定币牌照极可能仅为少数几个。那么,在众多申请者中,哪些企业更具潜力获得批准呢?
飒姐团队认为,最有可能获得首批牌照的机构包括大型国有银行,或是银行与零售、科技巨头的联合体。
结合金管局披露的申请主体,可以看到,主力申请人主要是银行、科技巨头、金融机构以及一些Web3公司。这一结构也符合市场的预期,尤其是稳定币沙盒中的“第三大玩家”早已充分证明香港监管偏好那些在传统金融和技术领域都具有较强实力的申请人。
事实上,《稳定币条例》中的申请标准其实并不苛刻,甚至一个实力较强的小企业,通过努力都能满足要求。飒姐团队的简要总结如下:
纯粹从纸面实力来看,飒姐团队相信,除了已被“劝退”的另外41家申请者之外,剩余的申请者中很多都具备达到相关标准的潜质。但问题在于,游戏规则远不止写在纸上那么简单,要真正合规运营,需要满足多方面的严格要求。
飒姐团队偏好银行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金融机构在反洗钱(AML)和24小时安全监控方面具有深厚基础。这是因为,监管机构对稳定币的看法已明显升华——不再视其仅为“产品”,而是香港乃至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发行稳定币必须是“合规发行”,而非“去中心化自治发行”。
因此,拥有丰富经验的银行在法规遵守、KYC(了解你的客户)流程和反洗钱措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科技巨头虽技术雄厚、市场广阔,但在确保金融安全、实现实时监控和合规方面,仍难以比肩传统金融巨头。
此外,监管机构——实际上是传统金融界的“后台老板”——对银行非常熟悉,信任基础雄厚。而科技巨头,则仍被视为“别人家的孩子”。在短期内,说服监管机构接受科技公司进行金融级别的合规,仍是一个挑战。毕竟,金融安全关系重大,要经过时间的验证。
当然,科技巨头要快速入局,也有一些捷径,例如组建联合体。以渣打银行(香港)+Animoca Brands(安拟集团)+香港电讯(HKT)组成的联合体为例,已经成功进入稳定币沙盒进行测试。这三家公司各有所长:渣打银行在反洗钱合规方面根基深厚,香港电讯是本地主要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而安拟集团虽起步早在IP、NFT和GameFi领域颇有建树,入局Web3的经验丰富。一体化的资源和优势,使得他们成为首批获得测试资格的企业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飒姐团队还希望帮大家厘清两个概念:一是“稳定币牌照”,二是“稳定币沙盒”。
不少伙伴误以为,进入稳定币沙盒意味着一定能获牌,或是获得牌照的前提。其实不然。香港金管局将沙盒定义为“稳定币发展初期的监管与市场的对话平台”,类似‘试验田’的角色。官方已明确说明,沙盒和牌照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进入沙盒不代表必然获牌,甚至不一定提升获牌概率。能最终获得牌照,主要还是看企业方案的合规性和持续合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沙盒中的三家企业,已经提前测试发行了自己的稳定币,具有一定先发优势。未来,预计会有更大几率获得正式牌照或正式批准。
相关推荐:法国和德国银行ODDO BHF推出支持欧元的稳定币EUR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