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与香港财政司司长近期均强调,稳定币和数字资产在推动跨境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以防控金融风险,这释放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的新动向。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财政司司长近日均强调稳定币和数字资产在推动跨境支付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以防范金融风险,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释放了新的信号。
在全球经济面临地缘政治风险、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债务压力上升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数字资产的影响力正迅速扩大,成为国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2025年10月19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其随笔《从纽约到华盛顿》中指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各国代表高度认可稳定币等数字资产在促进区域贸易、提升跨境结算效率和解决相关痛点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他同时强调,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审慎管理这些数字资产带来的金融风险。这不仅反映了香港对全球数字资产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也是其积极参与全球数字金融治理的体现。
一、数字资产:推动区域贸易与跨境支付的关键力量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陈茂波司长与来自全球的政商领袖、专家学者及智库代表深入交流,普遍认为数字资产具有改变现有国际金融格局的潜力。
影响力迅速扩大: 各国认识到数字资产的影响正逐步深入,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推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解决跨境痛点: 数字资产尤其是稳定币,在提升贸易便利性、降低结算成本方面展现出巨大潜能。传统跨境支付流程繁琐、成本高昂,而数字资产凭借高效、低成本的特性,有望实现根本性变革。
人民币国际化新机遇: 中国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人民币融资支持政策和工具,强化跨境人民币使用的货币互换机制,优化银行间人民币融资管理,鼓励境外机构发行熊猫债,支持境内外机构在海外发行和交易人民币资产。通过常态化发行央票等措施丰富流动性和风险管理工具,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等数字资产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国际合作:稳妥管控数字资产的潜在风险
虽然数字资产具备巨大潜力,但其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陈茂波强调,国际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监管标准,稳妥应对风险。
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稳定币等数字资产的快速发展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国际合作应致力于制定统一的监管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形成。
应对跨境监管难题: 数字资产的跨境流通使得单一国家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合作,共同遏制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
技术发展与监管同步: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监管部门需要紧跟技术变革步伐,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或过度监管,从而既保护金融稳定,又推动创新发展。
三、全球经济挑战与香港的“超级联系人”角色
陈茂波提及,在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形势下,香港展现出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全球经济前景趋于不明朗: 地缘政治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IMF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3.2%,预计明年将继续放缓至3.1%。国际社会期盼局势缓和,稳定全球经济增长环境,成为各方共同目标。
债务压力与民生问题: 许多经济体面临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的挑战,高利率环境加剧偿债难题,市场对财政可持续性表示担忧。经济放缓进一步削弱公共财政空间,影响社会福利与民众生活水平。
亚洲经济的韧性与潜力: 面对全球逆境,亚洲国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调整与重组,促进区域合作深化。据IMF研究预测,亚洲地区的经济融合将使该区域总体GDP增长多1.4%,未来数年中,亚洲将贡献全球约60%的经济增长份额。
香港的独特优势: 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下的国际金融中心,扮演着“超级联系人”和“价值增值者”的关键角色。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香港应奋发作为,创新突破,增强连接力度,推动区域和全球合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四、香港的行动计划: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发展
在纽约和华盛顿期间,陈茂波向当地商会、金融机构及智库介绍香港的最新政策和未来布局,特别是在推动金融创新、科技应用、区域产业链整合,以及引入企业和人才方面的努力,包括:
内地创新科技企业的发展: 许多商界朋友表示,近年来内地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快速突破,推动行业跃升,他们对中国创新实力更加充满信心。
香港作为对接平台: 许多企业希望借助香港成熟的制度环境及国际化市场,作为进入内地和亚洲市场的桥头堡,寻找更多合作机遇,推动双边合作共赢。
结语:
陈茂波的最新表态彰显香港在全球数字金融变革中的战略地位。稳定币等数字资产在促进跨境贸易及支付中具备巨大潜力,但风险防控需要国际合作无间。依托“超强联络人”的优势,香港正积极在创新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枢纽的核心地位。
相关阅读推荐:VISA、万事达卡与花旗银行竞逐一家稳定币公司的背后内幕,究竟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