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首次召开支付创新大会,与Chainlink、Circle、贝莱德等加密货币及传统金融巨头共同探讨稳定币与代币化的发展前景,显示出将加密行业融入主流金融的明确意向。
美联储首次举办了支付创新研讨会,邀请了Chainlink、Circle、贝莱德等领先的加密和传统金融巨头,共同探讨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举措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加密行业正逐步被纳入主流金融体系。
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动察Beating,作者:律动编辑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3年10月21日,华盛顿特区——在美联储总部的会议室内,许多原本被视为金融体系“麻烦制造者”的人物此次齐聚一堂。包括Chainlink的创始人、Circle的总裁、Coinbase的CFO以及贝莱德的COO等行业领袖,与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面对面,讨论的话题涵盖稳定币、资产代币化及人工智能支付等创新领域。
此次会议是美联储首次举办支付创新主题的研讨会,虽不对外公开,仍进行全程直播。会议议程设定了四个核心话题: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融合、稳定币的商业模式、人工智能在支付中的应用以及资产的代币化创新。这些主题背后,代表着的是数万亿美元的市场潜力与未来机会。
沃勒在开幕中指出:“这是美联储在支付领域的新时代,DeFi行业不再被视为可疑或受到嘲笑。”他的表态在加密圈引发震动,导致比特币当天上涨了2%。他还强调:“支付创新发展如此迅速,美联储必须紧跟其步伐。”
会议共进行了四轮圆桌讨论,以下是内容的归纳总结,展现了此次研讨会的核心关切与前沿思考:
沃勒提出的重点之一是“简化版主账户”的设想。传统的美联储主账户,是银行接入支付系统的“通行证”,允许直接使用Fedwire、FedNow等支付渠道,无需经过中介。然而,该账户的申请门槛很高,审批流程繁琐,许多加密企业多年来申请未果。例如,Custodia Bank和Kraken都曾遇到类似困境。
沃勒指出,许多支付公司其实不需要完整的主账户功能——它们只希望接入支付网络、实现快速结算和转账,而不需要借款或透支。因此,美联储正考虑推出一种“精简版”账户,提供基础支付服务,降低门槛,控制风险。
具体而言,这种账户不会支付利息,可能将余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透支,也无法借款,但审批流程将更快。这意味着,稳定币发行商和加密支付公司可以直接接入美联储的支付系统,而不用再依赖传统银行体系。
这一方案将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正式承认了这些新兴企业的合法性,象征着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转变。
此次对话由Jito Labs的首席法务官丽贝卡·雷蒂格主持,出席的嘉宾包括Chainlink联合创始人谢尔盖·纳扎罗夫、Lead Bank的CEO杰基·雷塞斯、Fireblocks的CEO迈克尔·肖洛夫,以及纽约梅隆银行的资金服务与存托凭证主管詹妮弗·巴克。

· 互操作性是最大障碍
纳扎罗夫指出,当前最大挑战是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区块链资产与传统金融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包括合规、身份验证和会计体系。新链的快速出现,造成了链的碎片化,要求打造统一的标准体系变得尤为紧迫。
他呼吁美联储应确保支付系统能与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产品互联互通。支付行业是数字资产生态的“买家”,如果能在风险管理上制定清晰的规则,全球数字支付创新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纳扎罗夫还提到,过去未曾想象过会在美联储讨论“受监管的DeFi”,这代表市场已出现积极转变。他预计未来2至5年,将出现一种“合规的DeFi变体”——利用智能合约自动实现合规和监管。
雷塞斯表示,绝大多数银行尚未准备好应对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其主要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于“认知差距”和“人才短缺”。银行缺乏处理加密资产的基础设施,也没有懂区块链的专业人才,导致难以有效管理和监管新兴业务。
尤其在零售端,虽然机构级KYC系统较为成熟,普通消费者接入仍困难。这暴露出银行“有限的服务能力”和“尚未大规模普及”的尴尬现实。
会议还涉及了链上交易的“可逆性”问题。传统电汇可以撤销,但区块链交易一经确认就是最终的。而要在保证链上最终性的同时,满足监管对交易可撤销性要求,面临巨大挑战。雷塞斯强调监管应“稳步推进”,避免“创新带来被套”的风险。
肖洛夫进一步指出,稳定币可能影响信贷市场,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同时,放宽银行对“代币化存款”的责任界定,是阻碍行业前进的关键因素。他建议深入研究数字资产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以及美联储的角色定位。
詹妮弗·巴克则列出银行的“四大期待”:实现支付系统24小时无间断运作、完善技术标准、加强反欺诈、建立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的流动性与赎回机制。
主持人由Multicoin Capital的创始人凯尔·萨马尼担任,嘉宾阵容包括Paxos的CEO查尔斯·卡斯卡里拉、Circle的主席希思·塔伯特、Fifth Third Bank的CEO蒂姆·斯彭斯,以及DolarApp的CEO费尔南多·特雷斯。

· 合规稳定币的崛起与应用场景
今年7月,美国通过了《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商必须持有100%的高品质储备,主要是现金和短期国债。法案出台后,合规稳定币的市场份额由不足50%跃升至72%。Circle和Paxos成为最大受益者,其发行的USDC在第二季度达到650亿美元,市场份额超过28%,年增长超40%。
在应用场景方面,斯彭斯认为,稳定币最实际的用途是“跨境支付”,能有效解决传统清算延误和外汇风险的问题。相比之下,AI驱动的智能合约支付在更长未来仍是潜力方向。
特雷斯还结合拉美国家的情况指出,稳定币对于经济和货币不稳定的国家,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存储手段。他提醒西方决策者,稳定币的潜在应用远比想象中的更广泛。
卡斯卡里拉指出,行业最大的增长障碍是用户体验。他将现有DeFi和加密资产比作“拨号上网”时代,强调“技术应逐步抽象,让用户无需了解底层技术即可使用”。
他称佩普勒(PayPal)等公司,将稳定币融入传统金融的实践,预示着“体验抽象化”的早期成功。
塔伯特和斯彭斯代表传统银行表达看法。斯彭斯建议用“ScaledFi”取代“TradFi”,并强调银行“老”身份“不再有趣”。
他警示,如果稳定币被允许支付利息(包括“奖励”形式),可能“抽走存款”,威胁银行的信用基础,破坏传统的信用创造机制。这类似早期货币市场基金对银行体系的冲击。
主持人是Modern Treasury的CEO马特·马库斯,嘉宾阵容包括ARK Invest的木头姐、Coinbase的阿莱西娅·哈斯、Stripe的AI主管艾米丽·桑兹,以及Google Cloud的Web3策略主管理查德·威德曼。
· AI开启“Agent”为中心的商业新纪元
木头姐预测,AI将推动“代理支付系统”——让AI从“知晓”转向“执行”,自主完成支付、购物、投资等决策,从而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她相信:“未来五年,GDP增长可能加快到7%甚至更高。”

她还将AI与区块链作为引领新生产力浪潮的两大平台,认为对早期的行业敌意反倒促使政策者调整思路,为美国“夺回下一代互联网”领先地位敲响警钟。
Stripe的艾米丽·桑兹补充说,虽然AI代理购物(如ChatGPT一键结算)初现端倪,但防范欺诈仍是“最紧迫的挑战”。商家需明确系统与AI的互动方式,以避免新型欺诈手段的出现。
讨论达成共识:AI代理需要一种新型、原生的金融工具,而稳定币成为理想选择。Google Cloud的威德曼表示,AI代理无法像人类开户,却可以拥有加密钱包。稳定币具备可编程性,适合自动微交易和机器对机器的结算。
哈斯补充,监管环境日益明晰,稳定币在实现“智能自动化交易”方面优势明显。AI企业对快速变现的需求(增速为SaaS3-4倍)也推动基础支付设施接入稳定币。
此外,稳定币和区块链技术还能作为反欺诈工具:利用链上交易透明度训练模型、白名单/黑名单以及交易的最终确认,降低退单和欺诈风险。
主持由Brevan Howard Digital的风投主管科琳·沙利文主持,嘉宾包括富兰克林邓普顿的CEO珍妮·约翰逊、DRW的CEO唐·威尔逊、贝莱德的COO罗布·古德斯坦,以及摩根大通的联合主管卡拉·肯尼迪。

· 资产上链已是不可逆的趋势
与会者一致认为,资产的数字化和代币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贝莱德的古德斯坦直言:“这不是‘会不会’,而是‘何时’的问题。”他预计,数字钱包中的资产规模已达4.5万亿美元,未来通过区块链直接持有股票、债券和基金的比例将不断上升。
威尔逊预言,未来五年里,从事频繁交易的金融资产几乎都会在链上进行交易。约翰逊比喻这是技术发展的“下一次大飞跃”,强调“技术总是比预期慢,但会突然爆发”。
目前,该趋势已在早期实现。传统金融正逐步与数字资产融合,股票、国债被数字化,数字货币资产进入传统市场。各大机构纷纷行动:邓普顿推出清算回报型链上货币基金,摩根大通推动链上回购交易与存款代币项目,DRW也在开展链上国债交易试点。
尽管前景广阔,但风险意识已成为共识。代表们强调,代币化资产、稳定币、存款代币间不应盲目互换,要严格依照信用、流动性和透明度评估抵押品的安全性。
贝莱德的古德斯坦提醒,市场上很多所谓“代币”实际上是复杂的“结构化产品”,若不清楚其核心结构,可能引发巨大风险。威尔逊则点出现有加密市场的“闪崩”暴露的弊端,包括预言机不可靠和交易所利益冲突的问题。他强调,传统金融在进入DeFi前,必须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与监管标准,尤其是采用“准入式的权限链”以确保合规与安全。
此次会议传递的最强信号:美联储不再将加密行业视为威胁,而是合作伙伴。过去两年,全球数字货币竞争日益激烈——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快速推进,2024年交易额已达8700亿美元;欧盟The Markets in Crypto-Assets(MiCA)法规正式生效,新加坡和香港的监管框架逐步完善。这些动态令美国感受到巨大压力。
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政府主导央行数字货币(CBDC),美国选择鼓励私营部门创新,不推行央行数字美元,而是通过法律禁止美联储发行数字美元,例如《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此举意味着让Circle、Coinbase等公司负责稳定币,贝莱德、摩根大通等传统巨头推进资产代币化,政府只负责规则制定和监管工作。
这为合规的稳定币发行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Circle和Paxos的估值近期大幅上涨。摩根大通的JPM Coin已处理超过3000亿美元交易,花旗、富国银行等也在建立数字资产托管平台。统计显示,目前46%的美国银行已向客户提供加密相关服务,三年前仅为18%。
自4月美联储释放监管放宽信号以来,稳定币市场规模从年初的2000多亿美元增至现在的3070亿美元,明显反映出市场的快速变动。这一策略背后,蕴含着深层的政治与经济考虑:央行数字货币意味着政府对交易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追踪,而美国文化难以接受如此全面的监控。相比之下,私营企业主导的稳定币既能保持美元国际地位,又避免政府权力过度集中。
当然,这种策略也存在风险:如稳定币垄断、倒闭引发系统性风险等问题。如何在促进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取得平衡,成为监管者的主要挑战。沃勒在闭幕词中表示:“消费者无需深究技术细节,但保障安全和效率责无旁贷。”这暗示,美联储已下决心将加密行业融入主流金融体系。
虽然会议没有出台任何具体政策文件,但其传递的信号比任何正式公告都更具有指示意义。一个“对话的时代”由此开启,而“对抗的时代”逐渐远去。
相关阅读:美联储考虑推出“精简版”支付账户,为金融科技与加密企业敞开合作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