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与星展银行正在共同研发一种新型代币化架构,旨在增强银行间存款的互操作性,并实现全天候服务。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24年的一项调研显示,至少三分之一的商业银行已经在探索、试点或研究银行存款的数字代币化方式。
最新资讯
众多领先金融机构持续探索区块链技术,旨在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机构支付流程,显示出对资产代币化解决方案的日益浓厚兴趣。
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大通与新加坡的跨国银行星展银行周二宣布,双方正联合开发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代币化框架,旨在实现两者存款代币的链上转移。该项目旨在为银行间数字支付树立新的行业标准。
该代币化框架将允许这两家银行在公共区块链和许可链上实现全天候的即时支付,为机构客户提供更方便的跨银行链上交易服务。
星展银行指出,新的框架将让两家银行的企业客户能够在公共和许可区块链网络中交换或赎回代币化存款,实现实时跨境支付。该系统被设计为24/7全天候运行,提供所谓的"全天候可用性"。
在机构对资产代币化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这一互操作性框架应运而生。其一部分是更广泛的资产代币化(Tokenization of Real-World Assets, RWA),旨在将实际资产和金融资产引入区块链,从而提升投资者的资产获取能力。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24年公布的调查,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商业银行已开始试点、实践或研究存款的代币化方式。
瑞银、PostFinance和Sygnum Bank等瑞士领先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的银行间支付系统。
这些银行于9月16日完成了第一笔具有法律效力的区块链支付交易,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在银行存款和机构支付中的实用性。
星展银行全球交易服务部门的集团首席运营官兼数字货币负责人Rachel Chew表示,建立互操作性框架对于减少跨境资金代币化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至关重要。
Chew提到:“我们与摩根大通合作开发的Kinexys互操作性框架,标志着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里程碑。” 她还补充称,即时、全天候的支付能力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性、灵活性与速度”,以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和把握新兴市场机会。
这套新框架的公布,正值摩根大通在两周前在其即将上线的代币化平台Kinexys Fund Flow中完成首笔交易,相关报道也于10月30日由Cointelegraph发布。
摩根大通计划于2026年正式推出其代币化平台,未来将逐步将更多资产(包括私人信贷和房地产)实现代币化。
此外,摩根大通和星展银行都是Patrior区块链结算网络及支付平台的主要支持者。Patrior于2024年7月筹集了6000万美元资金,用于推进其技术开发。
相关报道:参议院委员会公布加密货币市场结构法案草案











